|||
南太平洋暖水自循环:秘鲁寒流减弱厄尔尼诺增强
杨学祥
2014年9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简报称,今年5月至8月,厄尔尼诺现象尚未出现。但是,9月至10月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发生,形成概率为60%;11月至明年2月,此概率将达70%。出现“弱态”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高,“强态”厄尔尼诺几乎不会发生。
我在2014年9月18日指出,观测数据表明,由于9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每年9月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达到最大值,堵塞海水通道,使冷水涌向南美西海岸,增强秘鲁寒流,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
计算表明,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如,南极半岛异常变暖)。否则,厄尔尼诺的发生概率很低,几乎为零。
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2015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从2014年12月开始,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逐渐减少,堵塞海水通道的海冰逐渐消失,使西风漂流的冷水全部通过德雷克海峡,不再涌向南美西海岸,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圣诞节将持续增强。
图1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逐渐减少海水通道被打开
南大洋有两大环流对全球气候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南太平洋环流和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德雷克海峡起到气候变化的“开关”作用。
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处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在强烈西风的驱使下,由西向东流动,形成一条阻碍赤道与南极热交换的隔离带,南极冰盖就是在这条隔离带形成后出现的。绕南极大陆环流的的另一个作用是混合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水,实现三大洋的热能交换,我们称之为大循环。
南太平洋环流是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太平洋部分)和秘鲁寒流组成,其作用为实现赤道与南极大陆的热交换,当德雷克海峡完全被大陆或海冰封闭时,这种热交换达到最大强度,这也是第四纪冰川期南半球海冰不能扩展成南大陆冰盖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小循环。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与南大洋的大小循环密切相关。当德雷克海峡海水变暖,海冰减少,通道被扩大,大循环增强,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冷水进入秘鲁寒流的流量减少,秘鲁寒流相对变暖,易于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当德雷克海峡海水变冷,海冰增加,通道被堵赛,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冷水进入秘鲁寒流的流量增加,秘鲁寒流相对变冷,易于产生拉尼娜事件。我们称之为德雷克海峡气候开关作用[1,2]。
图2 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祥.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世界地质, 22(4):380-384.
2.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986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