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东部将现大范围雨雪 河北山西等地迎初雪:14-17日潮汐组合

已有 2113 次阅读 2014-11-14 11:0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降温, 冷空气活动

中东部将现大范围雨雪 河北山西等地迎初雪

2014年11月14日07:02   新浪天气

  中国天气网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一股冷空气已于昨天(13日)开始影响新疆,今明天,将给我国大部地区带来雨雪、降温天气,北方多地有望迎来下半年来首场降雪。

  自11日开始,华北、东北等地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普遍出现大风降温,昨天,更是让多地迎下半年来最冷的一天,西北大部、华北大部、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大部地区、青海大部地区的最低气温不足-10℃,局地甚至在-20℃以下,寒风刺骨,冬意十足。其中,哈尔滨、北京、天津、成都等16个省会级城市最低气温创下半年来新低。

  雨雪方面,昨天我国降水稀少且弱,东北雨雪迅速消退,仅在黑龙江东北部还残留降雪;而在新疆,新一股冷空气登场且初露锋芒,北疆地区现小到中雪,局地大雪。监测显示,昨5时至今5时,黑龙江虎林出现5.1毫米的大雪,新疆乌鲁木齐1.6毫米,木垒5.9毫米,塔城5.4毫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新疆东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华北中南部及其以南的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对于河北中北部、内蒙古中部、山西的一些地方来说,这场降雪将是今年下半年来的首场降雪。

  11月是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期,大风降温且雨雪相伴,公众需注意增添厚衣服;同时,降雪区雪后及时清扫,防范路面结冰可能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另外,今天开始,南方又一轮的阴雨天气将自西向东增多,15日长江以南将再现大范围的阴雨天气,不过雨势不强,多为小雨。当地需防范阴雨寡照以及气温低迷对农业以及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1114/0702105054.html

    潮汐组合B:11月3日为月亮近地潮,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0.00008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北风),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1月7日为日月大潮,11月10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57485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D:1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5日为月亮远地潮,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0.00044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北风),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1月24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62572度,22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F:11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2月1日月亮赤纬角为极小值北纬0.00013度。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北风),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481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217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3350.html

上一篇:关注潮汐组合:日北海道出现大量死沙丁鱼 民众疑为大地震前兆
下一篇:华北中南部有轻度雾霾 中东部将有雨雪过程:关注14-17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19.51.50.*|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5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