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应对严重雾霾天的可靠方法:串休、放假和限行

已有 3624 次阅读 2014-11-6 05:3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雾霾, 限行, 放假, 串休

应对严重雾霾天的可靠方法:串休、放假和限行

            杨学祥

   我在2014年10月23日指出,国庆节严重雾霾没有发生,关键在于出游车辆增多,私家车在城市路面上数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都得到缓解。这就为严重雾霾天的应急措施提供了可靠方法:叫停私家车,增加公共交通车辆,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雾霾强度。更严厉的措施是,雾霾天串休或放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7883.html 

   印度雾霾疑导致粮食产量减半,应对雾霾不是小事。

http://news.qq.com/newspedia/apecblue.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印度雾霾疑导致粮食产量减半

中国农业网   时间:2014-11-5 10:21:00  来源:食品伙伴网  阅读数:357   【导语·中国大田网】据外媒报道,11月3日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似乎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直接的负面冲击,近年雾霾增加使得粮食产量减半。研究报告指出,粮食生产减少有高达90%机率似乎和雾霾有关,雾霾的成分有黑碳和其他污染物。

  据外媒报道,11月3日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似乎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直接的负面冲击,近年雾霾增加使得粮食产量减半。

  科学家利用开发的一种统计模型,对30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人口密集省份因空气污染造成小麦产量下降50%。

  研究报告指出,粮食生产减少有高达90%机率似乎和雾霾有关,雾霾的成分有黑碳和其他污染物。全球暖化和降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只占10%。

  研究报告的主要负责人,加州大学科学家柏尼(Jennifer Burney)表示,这个数据相当令人震惊。

http://www.agronet.com.cn/News/962497.html

“雾霾”肆虐京津冀 “限行”还是多点好

发布时间: 2014-11-05 18:36:52  |  来源: 长城网  |  作者: 袁立宇  |  责任编辑:

  为确保APEC会议期间重点控制区域及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此前我省邯郸、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廊坊六个设区市已制定机动车尾号限行方案。(11月4日《河北日报》)

  “雾霾”对于我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然而近些年由于家庭汽车数量的飙升,进而导致“尾气排量”呈井喷之势严重污染了国人的生活环境。当然,京津冀等地区污染尤为突出。

  如今正是“雾霾”的严重时期,但又巧逢APEC会议的在京召开,为大局着想考虑,对北京等周边地区实行短期放假和车辆限行等举措理应无可厚非,然而公众显然是欢迎“放假”,对“限行”则翻了白眼。

  一听说放假,坊间的群众肯定心里窃喜,又能休息又能出游美极啦。然而,“限行令”一出却是吐槽声一片,有人觉得因为一个会议居然牵动这么多城市强行受控,打破了常态也只是为了几天面子活。对于公众的种种埋怨,笔者可以理解但不敢苟同。一来,APEC会议作为亚太地区经济金融领域最重大的盛会,身为东道主的中国完全应该展现出我国对各国首脑的特殊礼遇以及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在雾霾笼罩、pm2.5的环境下商讨大计的。出台相关的特殊规定也应是情有可原。

  二来,如今“雾霾”肆虐中国,国人的生活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然而导致pm2.5的主要元凶就是汽车尾气,几天的“限行令”对减少环境污染还是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我们不应该总是自私的认为对个人出行带来了不便,其实这种“限行令”的本身是在提倡绿色出行,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做贡献。

  总之,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维护我们的家园,因为除了开不了车我们并没有什么别的大影响,出门走走路、锻炼一下身体,而且环境也变得更加清洁了,心情也不会再被“霾没”了,这样利己利民的“限行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雾霾肆虐的今天,这样的“限行令”还是多点好。(袁立宇)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11/05/content_29689621.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448.html

上一篇:森林围城项目应该缓行:林地大幅增加和雾霾天气有增无减
下一篇:月亮赤纬角与地震: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