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20年前在南海填海造陆: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
杨学祥
学者魏剑宏最近指出,在南海填海造陆,建设不沉的“航空母舰”,利于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虽然国家层面现在做,是晚了点,也是值得点赞的。当然,现在再做,可能面对周边诸国的阻力,毕竟30年以来,中国忽视了南海,很多国家已经涉足南海,已经实际上占据了大多数岛礁。但做总比不做强。
南海填海造陆,技术上难点应该不是很大,关键在地质构造上看看有没有大的地质灾害问题。经济上主要受制于运费,但目前看海运成本还是比铁路低很多的,散装泥沙货物运价也不贵,每平方公里人工岛成本不超过20亿元是可能的。那么这个地价,每亩土地价格不超过150万,与一、二线城市相比,要低了很多,因此经济上仅以房地产开发来讲也应是可行的。 当然,如果从国家战略来讲,即使经济指标上低一些,也是要做的。
如果20年前在南海填海造陆,或许就没有这么多阻力。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国内缺乏一些沟通的平台。大家很难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研究,较为容易的提交出来给大家沟通和交流。
因此,感觉科学网是个好东西,方便大家的沟通和交流,方便您很容易地传播你的思想。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81954-813076.html
我在十年前指出,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现在世界陆地基本瓜分完毕,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一个小岛的价值有限,一片领海的资源无限。亚洲群雄在大国的支持下对西太平洋虎视眈眈,北从钓鱼岛,南到南沙群岛,我国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一旦发生领海纠纷,沿海地区必然成为被打击的目标。经济实力集中在沿海城市,会使我国的战略防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目前我国省市一级领导人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新秀,缺乏军人的战略眼光。政绩和业绩使短期行为受到青睐,战略布局尚未在其计划和职权范围之内。这将危及中国的国防安全。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乎?沿海经济是中国柔软的腹部,有头脑的商人和政治家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会有自己明智的选择。
http://guancha.gmw.cn/2004-2/10/878001.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3d95b01007nho.html
我在2007年指出,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打出气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两手更胜人一筹:一只手挥舞减排温室气体的政治号令,压制对手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伸进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无归属的资源和能源。英国仅仅把气候变化作为外交战略是最大的失误,现在英国国内也遭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罕见洪水灾难。事实证明,英国关心气候是假,攫取资源是真[7]。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8]。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0752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