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高温与厄尔尼诺无关
杨学祥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志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对大气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效应,预计厄尔尼诺现象会在夏季形成,形成以后可能会对秋冬气侯和明年夏季气侯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我们正在组织专家进行商议和分析,目前初步的结论是高温天气和厄尔尼诺关联度并不是很明确。”
我在5月23日指出,今年极端天气并非厄尔尼诺惹的祸。
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至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75.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1]。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科学界主流只承认1998年全球高温是1997年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忽视了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高温的贡献,以至于2014年厄尔尼诺还没有发生,有人就把2014年极端天气(特别是高温)元凶的帽子戴在厄尔尼诺的头上,跟风潮流的科学界缺少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相关报道:
华北黄淮大范围罕见高温 专家指与厄尔尼诺无关
2014-05-30 19:03: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刘辰瑶)自本月26日来,中国华北黄淮地区出现大范围罕见高温天气,北京、石家庄、天津三地突破1951年以来5月最高气温极值。中国气象局30日分析了罕见高温天气的成因,并表示与厄尔尼诺现象无关。
5月29日,北京大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等地气温达40~42℃,12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或与历史记录持平;北京、石家庄、天津三地突破1951年以来5月份最高气温极值;华北、黄淮和江淮超过35℃高温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
中央气象台称,30日部分地区高温强度与29日相比有所减弱,但是整体来看,高温范围并没有减少,局地仍将维持高温状态。
对于高温天气成因,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秀文在30日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几天华北黄淮等地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光照强烈、升温较快。此外,降水少、空气干燥,也有利于地面增温。
“北京、石家庄、天津5月份出现40℃以上高温的情况比较少见。”王秀文说,尽管较早出现罕见的高温天气,但与人们担心的“今年夏天更热”没有必然联系。
过早而至的高温还让人联想到厄尔尼诺现象。
据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报道,有迹象显示,今年全球爆发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已由50%上升到65%。
对此,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志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对大气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效应,预计厄尔尼诺现象会在夏季形成,形成以后可能会对秋冬气侯和明年夏季气侯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我们正在组织专家进行商议和分析,目前初步的结论是高温天气和厄尔尼诺关联度并不是很明确。”
王志华还表示,29日傍晚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仙姑顶附近发生的森林火灾与近日来的高温天气有一定关联。
由于高温强度减弱,中央气象台于30日18时解除高温黄色预警。但预计31日白天,河北东部、山东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辽宁中部、云南中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35~37℃的高温天气。
作者:刘辰瑶
(责任编辑:UN643) 原标题:华北黄淮持续现大范围罕见高温 专家指与厄尔尼诺无关
http://news.sohu.com/20140530/n400270119.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