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地球进入强震百年周期:2020-2030年趋势分析

已有 4798 次阅读 2013-11-4 06:0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统计特征, 拉马德雷, 地震周期

地球进入强震百年周期:2020-2030年趋势分析

   杨学祥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新社电,根据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的记录,花莲1031日晚上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是台湾今年内发生的第4起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高于年平均23次的水平。

  据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的长期观察和统计,台湾平均每年发生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3次,但是花莲刚刚发生的地震强度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4次。

台湾今年已经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包括:327南投里氏6.2级、62南投里氏6.5级、68花莲里氏6.2级、1031花莲里氏6.3级。

http://news.163.com/13/1101/11/9CJF0TQ400014JB5.html

1031,吉林松原市、台湾花莲县分别于当日中午和晚上发生地震。其中,松原地震震级为5级以上,目前已造成4000多所房屋受损,10人受伤;花莲地震震级为6.7级,暂未收到伤亡报告,闽沪浙多地有震感。

  北京时间103111310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相继发生5.5级、5.0级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8公里6公里

中国地震台网昨晚测定,当晚82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目前尚未收到伤亡报告。

http://news.sina.com.cn/o/2013-11-01/105028592902.shtml

 

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唐山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全球的强震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地球是否像网友所说已被“调整到震动状态”?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地震专家。地震专家称,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

http://china.zjol.com.cn/05world/system/2010/03/09/016396491.shtml

据《中国新闻》报道,专家否认台湾进入地震频发百年周期。

http://video.sina.com.cn/v/b/118306754-2775767077.html

 

20087月,我们提出全球进入强震频发期。200420052007年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和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地震首席预报专家承认:现在可能又一次进入了高震级地震活动频发的阶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8596

 

我们在20101110指出,地球整体进入地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潮汐准4年变化相对应。按此数据计算,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7]2010227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0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8]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灾害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0]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1964年的4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11]

统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孙林海和赵振国在2004年指出,我国温度存在着大约30年左右的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冷周期,20年代到40年代为30年左右的暖周期,50年代到70年代又为30年左右的冷周期,80年代后又转入一个暖周期。近10多年来,我国正处于“暖背景”下,在“暖背景”下,绝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暖冬现象[12]。赵振国在2003年预言,5-10年后将进入冷周期。我国气温变化和拉马德雷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一预言已经被证实。

20041226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预示一轮强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的到来。2010年超常的地震频发,特别是1025印尼7.3级地震和海啸,将带来低温冻害的加剧,拉尼娜事件和2007-2010年的太阳黑子超长低值期,增强了气温变冷的强度。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200911月至20101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西方科学家也承认2000-2010年气候的自然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1998年依然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

2010041407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2004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2009715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

关注强震后的低温冻害事件频发。

应该重视被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2208.html

值得关注的是,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灾害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截至201310月,我国发生8级以上地震2次(20011114青海昆仑山口8.1级地震和2008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7级地震3次(2008321于田7.3级地震、2010414玉树7.1级地震、2013420雅安芦山县7.0级地震),发生次数远远低于上次拉马德雷冷位相1947-1976年期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次数,这意味着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后20年,中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几率会逐年增大,特别是在后十年2020-2030年期间,类似1966-1976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同时发生7级地震的趋势很可能再次发生(见表1)。

在1946-1965年期间20年中,台湾发生12次7级以上地震,在1966-1978年期间12年中,台湾发生8次7级以上地震,值得关注。

最新的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统计表明,全球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8年将集中爆发8.5级以上的地震,即2000-2018年是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时期,2020-2030年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东西部同时集中爆发的危险时期。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1  中国1966-19767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发震时间   震级  震中参考地名    

   ------------------------------------

1966-03-13   7.80   台湾花莲东北海--

1966-03-22   7.20   河北宁晋东南-----

1969-07-18   7.40   渤海-----------------

1970-01-05   7.80   云南通海-----------

1972-01-04   7.20   台湾火烧岛东南--

1972-01-25   8.00   台湾火烧岛东海--

1972-01-25   7.60   台湾新港东--------

1972-04-24   7.30   台湾花莲南海-----

1973-02-06   7.60   四川炉霍附近-----

1973-07-14   7.30   西藏亦基台错-----

1973-09-29   7.70   吉林珲春东南-----

1974-05-11   7.10   云南大关、永善--

1974-07-05   7.10   新疆巴里坤东北--

1974-08-11   7.30   新疆乌洽西南-----

1975-02-04   7.30   辽宁海城南--------

1975-03-23   7.00   台湾火烧岛东-----

1976-05-29   7.30   云南龙陵------------

1976-05-29   7.40   云南龙陵------------

1976-07-28   7.80   河北唐山------------

1976-07-28   7.10   河北滦县------------

1976-08-16   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1976-08-23   7.20   四川松潘平武间---

1978-07-23   7.30   台湾兰屿西北海---

1978-12-23   7.00   台湾大港口东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8770.html

上一篇:今日天宇上演全环食:赤道日食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下一篇:关注10-31至11-3日潮汐组合: 印尼西纳彭火山喷发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4 钟炳 杨华磊 张骥 程南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