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地球整体进入地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

已有 6432 次阅读 2010-11-10 01:5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低温冻害频发期

地球整体进入地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据中国地震统计数据,2010年前10个月,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8.8级地震一次,超过年平均水平6次,是地震活动异常年。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7]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潮汐准4年变化相对应。按此数据计算,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7]2010227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8]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灾害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9]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0]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1964年的4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11]

 

统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孙林海和赵振国在2004年指出,我国温度存在着大约30年左右的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冷周期,20年代到40年代为30年左右的暖周期,50年代到70年代又为30年左右的冷周期,80年代后又转入一个暖周期。近10多年来,我国正处于“暖背景”下,在“暖背景”下,绝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暖冬现象[12]。赵振国在2003年预言,5-10年后将进入冷周期。我国气温变化和拉马德雷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一预言已经被证实。

 

20041226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预示一轮强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的到来。2010年超常的地震频发,特别是1025印尼7.3级地震和海啸,将带来低温冻害的加剧,拉尼娜事件和2007-2010年的太阳黑子超长低值期,增强了气温变冷的强度。

 

早在20093月,凯尔·斯旺森和安纳斯塔西奥斯·托尼斯就指出,在21世纪气温总体上升趋势中,会交替出现阶段性的30年变暖和30年变冷。全球气候在2001年至2002年间就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13]。丹·伊斯特布鲁克教授认为,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是影响全球气候冷暖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冷暖交替的周期,在30年的暖周期后,现在它已经开始变冷了。地球在1945年至1977年的变冷与太平洋上一次的冷周期时间一致[14-16]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200911月至20101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西方科学家也承认2000-2010年气候的自然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1998年依然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

 

2010041407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04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7]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2009715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18]

 

关注强震后的低温冻害事件频发。

应该重视被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学祥.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国际地震动态. 2005,12):37-43

2.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6.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7.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8.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9.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续)。发表于 2010-4-14 6:07:5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765

10.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1.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111~114, 146~158

12.              孙林海, 赵振国. 我国暖冬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气象, 2004, 30(12): 57~60

13.              Swanson, K L, Tsonis A A. Has the climate recently shifted? Geophys. Res. Lett., 2009, 36: 6~11

14.              Easterbrook, D J. The next 25 years: global warming or global cooling? Geologic and oceanographic evidence for cyclical climatic oscilla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stracts with Program, 2001, 33: 253

15.              Easterbrook, D J. Correlation of climatic and solar variations over the past 500 years and predic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s from recurring climate cycles.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Oslo, Norway. 2008.

16.              Easterbrook, D J. Glacier fluctuation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temperature chang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NY, 2009.

17.              专家: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 进入地震活跃期。2010041421:46 新浪嘉宾访谈。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14/214620075028.shtml

18.              中国地震台专家: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2010041411:16 人民网。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11620072452.shtml

 

附件:

 

印尼中爪哇省发生里氏5.6级地震

2010-11-09 16:10:29      来源:中国日报网

 

据印度尼西亚气象和地球物理局报告,当地时间119143,印尼中爪哇省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中距离日惹省班图尔县125公里,震深10公里

 

2006527凌晨553分,印尼中爪哇省日惹市附近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造成逾4万人伤亡。

 

(来源:中国日报网 谌融 编辑:陈笛)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0-11/09/content_11523755.htm

 

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水平

2010-03-09 07:22:41

      

中国日报网消息:113海地73级地震和227智利8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全球的强震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地震专家。

记者:近期全球为什么7级以上地震如此频繁?

 

地震专家: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

 

2010年以来,截至3到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记者: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地震专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记者:上一次全球地震频发是什么时期?具体情况是什么?

 

地震专家: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这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85级以上地震7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记者:近期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地震,原因是什么?

 

地震专家: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1454级地震(12次/月)、205级地震、346级地震,另外,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

 

2010年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45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地震是225云南禄丰51级地震,这45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西藏南部和川滇地区。此外,218中、俄边界发生64级深震。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0-03/09/content_9557182.htm?navigation=1

 

专家解读 尚不能称地球整体进入地震活跃期

2010-03-09 08:55:27

      

中国日报网消息:据新华网消息,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唐山等地相继发生地震。对此,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机构——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灾研究中心的专家松多信尚首先指出,智利地震肯定和中国发生的地震没有关系。

 

有少数研究人员认为,巨大地震会在数天时间内导致整个地球持续晃动,像把小石子投入水面那样,因此巨大地震会影响到很远的地方。松多对此评论说,这只是一小部分专家的看法。不过,巨大的地震确实有可能引发相邻地区的大地震,但数小时后发生还是数十年后发生,科学家目前尚没有能力准确判断。

 

松多认为,不同的地区都可能存在地震活跃期,但目前尚不能说地球整体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现在的证据也无法判断哪个地区在近期发生地震的危险更高。

 

该研究中心教授鹭谷威说,每年全球都会发生数十次里氏6.5级以上的大地震,因此近期大地震虽然偏多,但在统计学上并不能认为是有意义的增加。鹭教授也指出,地震确实可能存在活跃期。在1976年后的34年间,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共有21次,其中有10次是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以后的6年内发生的,这可能是地震活动进入活跃时期的一个标志。此外,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也曾集中发生大地震。但人类对地震活跃期还不甚了解。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璐)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0-03/09/content_9558524.htm?navigation=1

 

 

玉树地震非偶然现象 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

2010-04-15 15:31:25

      

 

中国日报网消息:《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昨日举行玉树地震情况通报会,有关领导及张晓东、刘杰、孙士鋐3位研究员就各界关注的问题作了解答。

 

记者:青海玉树是地震多发区吗?

 

专家:该地区最近的一次地震,发生在2006718,震级为5.6级。在此之前该地区也曾多次发生地震,是一个地震多发区。这次地震是该区域近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根据地质资料,该地区历史上也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

 

记者:玉树地震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

 

专家: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414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映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活跃期。

 

记者:玉树地震的发生是否预示着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的到来?

 

专家:2008年,我国大陆地震比较活跃,全年5级以上地震达99次,是正常活动年份的45倍(中国大陆年均205级以上地震)。2009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明显低于2008年,仅发生两次6级地震。2009828海西6.4级地震后,我国大陆已连续7个多月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邓京荆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0qhysdz/2010-04/15/content_9735378.htm?navigation=1

 

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时间: 2010-04-15 10:55: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关键词: 全球地震活动 年代际 PDO ENSO事件 印尼地震

内容摘要: 9.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11.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近十年研究发现,El Nino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密切相关[1-2]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1976-1977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对引起这种现象原因予以关注[3-4]

  “拉马德雷”(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年―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年―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年―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年―1999[2]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Lamadre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El NinoLa Nina的母亲。其形成原因尚待研究。为叙述简便,文中“太平洋十年涛动”也用“拉马德雷”表达。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5-13]

  2010227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2001年发生昆仑山以西8.1级地震,2008512发生汶川地震,2008年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20100414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也验证了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预测[5-13]

  我们在2010411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14]

  我们在20104146点零8分指出,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5月和7-8月地震次数较多,6月和9-12月地震次数较少,1月和7月地震次数达到最大值。上半年地震次数为33次,下半年为27次,上半年多6次,地震活动较强烈[15]

  北京时间201004140749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04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6]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2009715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17]

  参考文献

  1. 杨修群, 朱益民, , .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的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4, 28(6): 979-992.

  2. 吕俊梅, 琚建华, 张庆云, .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2): 238-249.

  3. Zhang Y, Wallace J M, Battisti D S. ENSO-lik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1900-93[J]. J. Climate, 1997, 10:1004-1020.

  4. Mantua N J, Hare S R, Zhang Y, et al. A Pacific ingterdecadal climate oscillation with impacts on salmon production [J].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7, 78: 1069-1079.

  5. 杨冬红, 杨学祥.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12):37-43

  6.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7.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8. 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9.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

  10. 杨冬红, 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11.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12. 杨冬红,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13.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4.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15.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续)。发表于 2010-4-14 6:07:5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765

  16. 专家: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 进入地震活跃期。2010041421:46 新浪嘉宾访谈。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14/214620075028.shtml

  17. 中国地震台专家: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2010041411:16 人民网。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11620072452.shtml

  (责任编辑:侯彦方)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15/content_161018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2208.html

上一篇:台南和日本发生5级地震与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潮汐组合激发地震火山喷发
收藏 IP: .*| 热度|

3 周少祥 赫英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