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江苏发现H7N9有限人传人证据:2013年流感变强

已有 3350 次阅读 2013-8-8 08: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流感, 拉马德雷, 太阳活动峰值

江苏发现H7N9有限人传人证据 病例为一对父女
2013年08月08日05:27  扬子晚报 我有话说(113人参与)
 H7N9传播途径示意图
  病毒宿主

  H7N9禽流感

  60岁父亲接触活禽后发病

  女儿未接触活禽,但照顾父亲时没采取防护措施,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随后染病

  今年4月份,“H7N9禽流感”曾经是个新闻热词,而H7N9是否有人传人的能力,也一直未排除。昨天,英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员的报告,报告称最新研究发现了H7N9禽流感有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江苏省疾控中心昨天也发出提醒表示,这种传播效力很低,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

  可能人传人,病例为一对父女

  8月7日,英国医学会杂志(BMJ)在线发表了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有关一起可能因H7N9病毒人与人传播导致发生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研究报告。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父女两人,来自无锡。这位60岁的父亲平时经常光顾活禽市场,发病时间据最后一次接触活禽时隔五六天。患者是3月11日入院治疗的,随后症状恶化,3月15日转至加护病房,5月4日死于器官衰竭。而女儿先前并没有直接接触活禽,在父亲生病后她一直在照料护理,也未采取防护措施,在大约与父亲最后接触的一星期之后发病,最后也死于器官衰竭。

  据了解,这并不是H7N9集聚性病例的第一次发布。此前国家疾控中心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该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和上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3例)进行了初步报道。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员随后进一步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证实了H7N9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有限的、非持续性传播,但这种传播的效力很低,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疾控中心专家以前的结论完全一致。此前,H5N1等禽流感病毒都曾发现人传人特征,因此在H7N9身上找到有限的人传人能力并不让人意外,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发生传染可能与血缘也有关系

  那为什么这例家庭聚集性病例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传播呢?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也做了具体分析。

  专家表示,第二例病例的发病是在完全没有个人防护,并且直接接触第一例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帮助清理其口腔中痰液)的过程中可能感染的;而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与首发病例同病房的其他人均没有感染,这进一步说明,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而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以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在接触病人的同时,只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和手套);在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完全可以防止被感染。

  此外,首例病例的多个密切接触人员,包括其女婿(在其岳父生病住院期间,也为其提供护理),都没有出现感染H7N9病毒,只有第二例病例感染发病,可能与其和第一例病例之间有血缘关系这一特点有一定关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大规模传染可能性不大

  此外,报告还指出,从两个病例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毒的基因测序和功能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病毒与此前从其他病人中分离的病毒一样,没有发现关键的功能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该病毒的受体仍然是禽源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禽类对该病毒相对比较易感,而人和禽对H7N9病毒的受体不同,则很难感染该病毒。

  而据报道,与这对父女有密切接触的43人,全部H7N9病毒检测呈阴性,也显示了病毒传播能力有限。

 
  江苏省疾控中心表示,该研究提醒科研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要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病例,因为一旦聚集性病例增多,则表明H7N9病毒引发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效力增强。目前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但需要密切关注。

  如何防治

  盛夏虽不是高发季 也要注意消毒多锻炼

  作为一种尚未完全被人类科学界“破译”的病毒,我们该怎样预防H7N9呢?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应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应尽量在正规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此外,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专家提醒,对于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等食物,需要谨慎食用。处理鸡蛋时,蛋壳也应用流水清洗,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盛夏虽然不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但专家建议,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仍然非常重要。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抵抗力。

http://news.sina.com.cn/c/2013-08-08/052727893029.shtml

2012-2013年流感大流行变强的可能性

已有 2715 次阅读2010-5-1 07:41|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流感爆发,周期    推荐到群组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6-27 11:07:29

点评: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1888o
1902o
1918o
 
1957o*
1969o*
1976o*
 
2008?
2012?
2019?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5066.html

上一篇:2013年拉尼娜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下一篇:全球22名学者将开展H7N9病毒危险性研究:关注3013-2015年危险期
收藏 IP: 221.9.99.*| 热度|

3 许培扬 杨华磊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