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夺命风雨冰雹和潮汐组合

已有 2588 次阅读 2013-3-23 13:2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风雨冰雹

东莞夺命风雨冰雹:三次预警为何仍281人伤亡

2013年03月22日 11:0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还原东莞夺命风雨冰雹:三次预警为何仍281人伤亡

(新华调查)三次预警为何仍造成281人伤亡?——还原东莞夺命风雨冰雹灾害

新华网广州3月22日电(记者吴涛、陈冀)20日的一场大风雷雨和冰雹,夺走了东莞市厚街等镇街的9条生命,还有272人因伤入院,其中11人伤情危重。当地气象部门表示,在灾害发生前已经发出过三次预警,那么,为何灾害仍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

街道满目狼藉 行人无处藏身

21日上午,肆虐的风雨过后,处于灾害中心的东莞市厚街、沙田等镇一片狼藉。

走在沙田镇和厚街镇的街道上,路面上尚未清理的各种碎片四处洒落,路两旁是被连根拔起或被吹断的树木。抬眼望去,村庄里被大风掀翻的铁皮厂房和瓦房露着一个个“黑洞”。沙田镇的东方明珠学校几处教学楼楼顶被掀翻,好几名学生被震碎的玻璃划伤,校内的数千名学生已停课回家。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说,受到偏南暖湿气流影响,19日开始,广东省先后出现冰雹、龙卷风、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20日下午,东莞市部分镇街先后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从15点48分到16点48分,在短短的一小时内,直径约10公里的超级强对流气体气流以60公里的时速自西向东扫过影响厚街、南城、大岭山、东城、大朗、常平、樟木头、塘厦等镇街。

记者20日连夜赶到东莞市了解到,当地政府在当日已就近安排灾害中受伤的272名伤员到当地镇街医院进行救治。东莞厚街人民医院是其中一个救治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病人被安置在病房中救治,走道上还紧急加设了病床。受伤人员徐光明正躺在病房走道加床上,头部缠着纱布,胸前衬衫上还留着明显的血迹。

42岁的徐光明是贵州人,刚到东莞沙田镇明沙村的一建筑工地上打工几天就遇到这场罕见的冰雹灾害。他回忆道:“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在工地干活,突然伴着狂风下了一场暴雨。风很大、雨也特别大。我和工友们就从工地往工棚里跑。我跑到工地上临时厨房里躲避,没想到刚躲进厨房,整个房屋连顶带底被风吹翻了。狂风中的飞落物砸中了我的头,冰雹特别密,砸在身上很疼,人无处可躲。”

风力超强巨大 预警信息不充分

东莞市气象部门称,气象部门曾发出3次预警警报。林良勋说,在灾害发生前,东莞市气象部门先后在14点44分、15点19分、16点11分发布了3次天气预警警报。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东莞气象部门于16时11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后不到10分钟,当地开始出现冰雹和龙卷风。

东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邓浩全说,造成如此严重人员伤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风力太大,创历史记录。强雷暴云团进入东莞市后,强度迅速发展增强,出现了达到美国F1级标准的龙卷风,这是东莞市有记录以来最强龙卷风,刷新了东莞市强对流天气的风速记录,一般构筑物难以承受其破坏力;其次,多灾种并发破坏效果跌叠加。除了龙卷风,还叠加了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多种灾害性天气;第三,过程时间短,应急难度大。致灾的超级强对流单体气流从进入到离开东莞市仅1个小时,来势猛、移动快,加大了应急救助的难度。

据记者调查,造成此次灾害如此严重还有一个原因,即强风吹袭路线主要在沙田等沿海地区和厚街、大岭山等家私工业集中地带,一些工厂的厂房是简易轻型厂房,抵抗强风能力弱。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虽然东莞气象局称,在20日下午通过网站、电视、微博、短信等多种方式3次发布了预警信息,但还是有一些市民反映并不知晓,而部分收到预警信息的市民也未重视和采取充分的防御措施。

预警技术需提高 信息发布需完善

近年来,我国极端性天气趋于频繁,东莞风雨冰雹灾害再一次警示灾害性天气防御的重要性。

预报技术仍需提高。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刘作挺说,强对流天气尺度小、发生过程时间短等因素,在预报上仍存在很大困难。对此,气象部门正努力研发预报技术、提高预报能力。如气象部门正进行“珠江三角洲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建设,按规划,该中心建成后将实现气象预报警报公众覆盖率95%以上,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九成以上,中小尺度气象灾害预警提前1小时发布。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需完善。刘作挺说,2012年,广东省气象部门发送了4亿条气象应急短信、9亿条气象灾害短信,微博、网站、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发布方式也基本建立。但在此次灾害中东莞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仅简略提示“注意防御”。一些村民表示,不知道怎么防御,仅是凭经验找地方躲一躲,“政府最好在预警短信里面说说,如果短信说不完,就应该平时多宣传”。

此外,公众也应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视。有关专家表示,在收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警信息后,公众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如有大风预警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寻找坚固建筑物暂避。  

[责任编辑:PN040]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3/22/23405060_0.shtml

宿松冰雹灾害6.4万人受灾2013年03月23日 03:50
来源:中安在线
分享到:
更多 0人参与 0条评论
原标题:宿松冰雹灾害6.4万人受灾

近期,我省宿松县遭遇冰雹袭击,超过6.4万人受灾。省民政厅昨日通报称,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据民政部门报告,3月21日22时左右,宿松县凉亭镇、破凉镇和隘口乡境内突降冰雹。目前未接到人员伤亡及转移安置报告。灾情发生后,当地民政部门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受灾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叶翔 武鹏)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23/23427512_0.shtml
岳阳县遭遇比汤圆还大的冰雹
2013年03月23日03:59  潇湘晨报 我有话说
  本报岳阳讯 3月22日下午4点多,平江县、岳阳县部分乡村遭受特大暴风雨和冰雹袭击,有村民说,最大风力达10级以上,造成多处房屋倒塌,电力设施、道路、农作物等受损。

  “冰雹至少下了半个小时!”岳阳县杨林乡姑桥村姑桥组村民兰龙惊魂未定,“树木被狂风吹断;冰雹比汤圆还要大,田里的秧苗、油菜,菜地的大白菜、莴笋被打得稀烂。”狂风暴雨一来,姑桥组电力中断;部分房屋窗户玻璃被冰雹打烂,20多户民房的屋顶都被狂风掀起,导致进水,4间房屋倒塌。57岁村民兰正柏头部被冰雹砸烂的玻璃划出6毫米的口子,流血不止。

  与此同时,地处湘鄂边界的平江县冬塔乡下起了拇指大的冰雹。

  通讯员徐亚平徐典波

  (原标题:岳阳县遭遇比汤圆还大的冰雹)

http://news.sina.com.cn/o/2013-03-23/035926616349.shtml

2013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潮汐组合、雾霾、地震的对应性 
2013-2-13 06:57 
 2013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潮汐组合、雾霾、地震的对应性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年10-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2月-3月为弱潮汐时期。2012-2013年冬季可能为前冬冷,后冬暖。前冬冷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13年2月为弱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相对前冬会有变暖趋势,但寒冷会有一个滞后期,仍需加强预防。由于潮汐活动逐渐减弱,3月气温相对升高。
    潮汐组合A:2013年3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小,3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45112度, 2012年3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比月亮远地潮强度增大35%;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B:2013年3月12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60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3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33482度,19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7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51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3月31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24953度,4月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147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3113.html

上一篇:拉尼娜现象处于低谷 9月进入高潮
下一篇:风雹灾害致赣鄂湘渝黔83万余人受灾:关注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庄世宇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