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从太阳系角度分析2012:好天时代已经结束

已有 4640 次阅读 2011-12-31 13: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旱涝灾害, 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坏天时代

从太阳系角度分析2012

2011年12月31日 11:39
来源:凤凰网星座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从太阳系角度分析2012(图片来源:资料图)

20世纪70年代,似乎是个标志性时间,此后,地球在地质方面、水文气象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了地球内部活动及大气活动在加剧。同一时期内,太阳系其它行星也在经历巨大变化,变化比地球更强烈。

这一切是不是太阳造成的呢?不是。因为,1970-2010年的40年内,太阳至少经历了2个完整的小(黑子周期)和1个完整的大周期(磁场逆转周期),周期性变化怎么能引起行星的单向变化呢?就是太阳本身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本该2007年结束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延长了15个月以上。2008-2009年,太阳沉睡,创造了太空时代的记录:低黑子数、弱太阳风、低太阳辐射,超过2年没有明显的太阳耀斑。2009年,太阳磁场强度跌破了底限,达到了创纪录的最低值。

一定有更深刻的变化在发生,只是目前还不清楚。是太阳系遇到了什么,还是银河系在作调整?不知道。

(1) 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答:不止地球,太阳系其它行星也在全球变暖,例如:火星、木星、冥王星,因而全球变暖是一种星际气候变化(详见《太阳系的变化-星际气候》)。在没搞清楚星际气候变化的原因之前,就将地球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你觉得可信吗?另外,气候门事件就已经从侧面告诉了我们答案。

(2) 2012年地球磁场会逆转吗?

答:现在的北磁极移动速度约41公里/年,以目前的速度和方向,约在50年内会移动到西伯利亚。地质证据表明,完成一次逆转大概需要1000-8000年,在过去的2000年内,北磁极仅仅是在北极附近徘徊(详见《地球的变化-地球磁场》)。你觉得仅仅2年后的2012年地球磁场逆转的可能性大吗?

(3) 2012年X行星会引起地球极移吗?

答:X行星引起极移的可能性永远存在,但问题是它在哪里?什么时候会临近地球?临近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不搞清,则极移仍旧仅仅只是可能性。齐塔人之声(ZetaTalk)的X行星将导致地球极移假说,以其“科学性”迷惑了不少人,网络上也有很多反驳论证。在下篇文章《Zeta的极移会发生吗?》中,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4) 2012年太阳超级风暴会毁灭地球吗?

答: NASA预测的第24个太阳周期的活动峰是在2013年5月左右(详见《太阳的变化-太阳风暴》),但历史上有过好多次活动高峰了。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是1859年,太阳耀斑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地球磁暴,使全球电报系统失控。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对地球造成的破坏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但还不至于毁灭地球。

(5) 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答:地球震了几下,火山喷了几回,洪水发了几次,风暴来了几个,就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征兆吗?全面了解整个20世纪,地球在地质方面(地震、火山等)、水文气象(气温、风暴、洪水、干旱等)方面的变化后再做定论吧。按照近30年来的变化趋势,未来10年地球的日子将非常难过,巨大灾难也极有可能发生。2010年距2012年是2年;2008年距2010年是2年。是否仅仅2年后的2012年地球就完蛋了呢?你自己思考吧。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重大旱灾事件的统计特征
2011-8-21 08:07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重大旱灾事件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杨冬红
 
    美国媒体于2010年12月19日发表文章,盘点2010年在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文章指出,2010年是名符其实的“灾难之年”,共有26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全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的最惨烈纪录[1]。
    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法国、波兰、奥地利、德国以及英国等多个欧洲国家遭遇干旱气候,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却遭遇“冰火两重天”局面,密西西比河下游多州洪灾不断,而中南部多州则严重干旱。今年以来,美国境内发生的龙卷风灾难截至5月28日已确认致死520人,是1950年来最具杀伤力一年。近一个多月来,美国多个州遭龙卷风袭击,其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实属罕见[2]。
    非洲正经历最严重的干旱灾害。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在“非洲之角”东非超过1200万人严重营养不良需要救助,其中有280万已经因为饥饿濒临死亡。在索马里,每天有250名儿童死去,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个生命逝去。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贝利(Rob Bailey)1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非洲危机在近一年前便已提出警告,但是这些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却太过于迟缓。他认为早预警就理应意味着早行动,应当彻底调查清楚为何早期警告没有引发提早行动。罗伯·贝利的研究显示,早期预警系统早在去年8月份便已就非洲干旱饥荒提出警告,至11月该系统已确认预测,并开始定期发布事态演进的紧急预警。他在采访中表示,在今后预防此类饥荒灾害时国际社会应当吸取教训,及早响应早期预警[3]。
 
                   中国重大干旱的历史记录和警告
 
    气候专家张德二指出,重大干旱事件是指连续在3年以上、干旱区域覆盖4个省份以上的干旱事件,其中有代表性的10例 分别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它们分别是:989-991年(北宋);1328-1330年(元);1483-1485年(明);1527-1529年(明);1585-1589年(明);1638-1643年(明);1689-1692年(清);1721-1723年(清);1784-1786年(清)和1876-1878年(清)[4]。
    张德二对中国历史气候记录的研究表明:准周期性是过去1000年间中国东部各区域的干湿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区域间主要周期变化的位相差异,表现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如南涝北旱、北涝南旱等分布开型)随时间的变化;1000年来干湿气候发生过多次十年和百年尺度的突变,降水的突变对农业生产会有明显影响。过去1000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严重干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50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50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太阳活动事件极大期”重大干旱事件没有发生
 
    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强震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062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40-1080)和11世纪气候变冷;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80-1350)和13-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50–155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45-1715)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90–1820)和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潮汐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和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两者7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5, 6]。
    对比重大干旱事件和太阳黑子极小期可知,10次重大干旱事件发生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及其边界的有6次,发生频率较高,值得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638-1643年(明)和1784-1786年(清)两次重大旱灾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小期之前数年,与目前的情况非常类似。
    根据维基百科的太阳黑子资料,表1给出了太阳活动事件大概的期间。
 
                  表1  太阳活动事件大概的期间
事件             冷暖时期          开始       结束
欧特极小期(中世纪温暖时期)       1040       1080
中古极大期(中世纪温暖时期)       1100       1250
沃夫极小期(冷暖转折期    )       1280       1350
史波勒极小期(小冰期)             1450       1550
蒙德极小期    (小冰期)           1645       1715
道尔顿极小期(冷暖转折期)         1790       1820
现代极大期    (现代温暖期)       1950       持续中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4%AA%E9%98%B3%E6%B4%BB%E5%8A%A8
 
   对比可知,在太阳活动事件的中古极大期和现代极大期,中国重大干旱事件没有发生。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意味着最近50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已经终结,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重大干旱事件与气候变冷有关
 
   10次重大干旱事件分别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并不等于冷暖气候对重大干旱事件的影响没有区别。
   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年)和"坏天时代"(SCL>11年),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坏)天世纪"与气候暖(冷)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1470-1975年划出100个“旱年”,其中74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26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2倍。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2[7]。
 
             表2  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坏天时代 860-965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10个重大干旱年有8个发生在变冷年或其边界。10个重大干旱年有8个发生在坏天时代及其边界。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坏天时代正在到来。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从1997年到2009年,历经13年,按照汤懋苍等人的定义,为严重“坏天时代”,与全球灾害频发相对应。
    中国重大干旱的统计特征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欣。美媒称2010为自然灾害之年 26万人丧生创40年新高。2010-12-20 10:35 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12/1355613.html
2.       杨学祥。拉尼娜致全球极端气候频发:预见和现实。科学网。2011-5-30 12:3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9532
3.       于帅帅。国际观察:非洲之角为何哭泣 被忽视的饥荒预警。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8月16日13:38。http://news.sohu.com/20110816/n316472321.shtml
4.       张德二.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科技导报. 2004 No.8 47-49。
5.       杨学祥,杨冬红. 行星作用新解:太阳黑子和潮汐周期对比. 2010-10-26 16:3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7317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7.       汤懋苍,柳艳香,郭维栋.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Ⅰ):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高原气象. 2001 Vol.20 No.4  368-373页.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78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3986.html

上一篇:美国克利夫兰火山强烈喷发:关注潮汐组合
下一篇:日本东北及北海道将遭暴风雪袭击:关注元旦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毛克彪 张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