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浙江玉环“楼歪歪”建成就拆创纪录:警告为什么被忽视?

已有 3583 次阅读 2011-12-7 10: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重力均衡, 地面沉陷, 楼歪歪, 浙江玉环

浙江玉环“楼歪歪”建成就拆创纪录:警告为什么被忽视?
               杨学祥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1]。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2]。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
    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3]。
 
    2011年7月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
 
    2011年1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浙江)玉环渝汇小区17号楼因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倾斜的问题。目前,这幢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楼还在拆除中,监测单位最新监测发现,新的楼房质量问题又出现了:17号楼不远附近的21号楼承重墙和横梁,有严重开裂情况!
    我们的警告和事故频发,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相关新闻:

浙江玉环“楼歪歪”拆迁未了 附近楼栋又现开裂
2011年12月06日09:55  吴中平 
17号楼、21号楼相继出现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用来开拆的机械已进驻小区。
  今年11月3日,本报报道了(浙江)玉环渝汇小区17号楼因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倾斜的问题。
  目前,这幢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楼还在拆除中,监测单位最新监测发现,新的楼房质量问题又出现了:17号楼不远附近的21号楼承重墙和横梁,有严重开裂情况!
  17号楼还未拆完,21号楼再现“危机”
  昨天上午,当记者赶到玉环县渝汇小区时,原先倾斜的17号楼的拆除工作仍在继续中。
  自上个月7日开始拆除以来,到目前,整幢楼还剩下7层没有拆除。
  而这次出现问题的21号楼,就在17号楼附近。
  在众多业主的指路下,记者在25层高的21号楼架空层的西南角看到,被敲开涂料层的承重剪刀墙上,有一条条长长的裂缝,而与之相连的横梁上,也有好几条裂缝。
  地下室里,承重的剪刀墙开裂,顶板也有不少的裂缝,有些还能看到斑斑的渗水痕迹。
  一位业主焦虑地说:开裂的那根是承重柱子,整个楼层桩基,当初直接打到海底的。如果主柱子开裂的话,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它这个柱子裂了以后,造成这个梁也已经开裂掉了。”
  渝汇小区21号楼,跟17号楼一样,也是渝汇小区二期的楼盘,去年12月份交房。
  21号楼总共有25层、75户居民,目前已经入住和正在装修的有45户。
  几乎每层楼西南角飘窗都有裂缝
  记者在21号楼看到,几乎每层西南角的飘窗都有裂缝,西面阳台的门窗因为房屋沉降出现变形,大部分没办法关闭,层数越高情况越严重,有些门和门框间的空隙,有两根手指的宽度。
  业主刘先生担忧地说,他家也是飘窗开裂了,他怀疑是下面的地基不结实引起的。“房子往外面倒出去了,这里是飘窗,以前可以关的,现在关不上了。”
  业主胡女士说,她家用了所有的积蓄100多万元,好不容易买了这套170多平方米的房子,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还明确表示17号楼周边不会出现类似问题。现在不到一个月,21号楼也出现了开裂,太让人震惊。
  大部分业主都对房子的质量和安全性产出了怀疑。“房子肯定有沉降,出现砖墙开裂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柱子跟梁是绝对不能裂的,出现开裂的话,肯定是很严重的问题。”业主潘先生说。
  而不少业主认为,房子出现这样的状况,跟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有关。
  业主胡先生指着一根立柱告诉记者,立柱外面有层比较厚的水泥,应该是后来涂上去的,而不是当初施工时整根浇筑起来的。
  “承重墙开裂,横梁开裂,这些现象表明,建筑绝对有问题,但开发商到现在一直没跟我们见面。检测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可以不跟我们业主见面的?”胡先生显得很气愤。
  检测人员称部分桩基出现了问题
  在17号楼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后,玉环县政府就委托浙江瑞帮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渝汇小区二期的14幢房屋,一一进行安全质量鉴定。
  记者从几名检测人员那里了解到,虽然现在检测数据并没有全部出来,但21号楼的问题,确实比较集中。
  检测人员称,相对来说,21号楼问题比较集中一点。该楼西南角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但是我现在只能说有缺陷,至于说你这个房子危不危险,危险的程度有多大,我现在还下不了结论。到时候,我们会出一份报告的。”
  这名检测人员还说,现在他们已检测完三分之二房子的室内,但有些数据还没有测出来,大概在一个月内,能将相关检测报告交给玉环县政府。
  而据他判断,21号楼出现这样的问题跟17号楼类似,问题应该也是出在房屋的桩基上。
  “据我个人判断,就是大楼下面的桩出现了问题,可能只是一根桩或两根桩出现问题。不像17幢,它是有几根桩出了问题。”检测人员称,可能是一个角上面出现了一些“病灶”。
  “因为这个基础是填海填出来的,地质可能会复杂一点。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不可避免。”检测人员说。(记者 吴中平)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2009-6-28 17:36 关键词:上海在建高层建筑,重力均衡,在建大楼倒塌,预警

               重力均衡造成的灾害: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
                               杨学祥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1]。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2]。
    我们的预测不幸得到证实: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3]。
    在楼房倒塌之前,由在建楼群引发的重力均衡作用已经发生,倒塌楼房附近的83米防汛墙严重损毁。据了解,倒塌的楼盘附近近期已出现了异常情况。就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即6月26日,莲花南路、罗秀路路口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防汛墙严重损坏。长约83米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水务部门对此表示,这与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有关[3]。也就是说,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重力下沉作用推动附近地层向四周扩张,使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这就像水中的货船一样,加载后吃水线上升,卸载后吃水线下降。这一现象表明,由楼群和堆积泥土引发的地壳均衡作用已经快速发生(一般情况下,均衡沉降是缓慢发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不幸的是,施工管理层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只忙于防汛墙的抢修,忽视了楼群的安全,酿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在建楼房倒塌事故。从26日起,这个水景楼盘便开始陷入了麻烦。河岸附近堆积了成山的渣土,前一天,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出现了70 余米塌方险情,可能溃坝,多台挖掘机正在连夜赶工,打算将小山一样的土方运走。27日清晨,闵行区淀浦河畔的莲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工人还在忙着抢修前一天溃坝的防汛墙。5时30分左右,梅雨连绵,在巨响声中,一幢13层高的商品房轰然倒塌,瞬间埋葬了一名工人生命,也砸碎了百余名购房者在这里安家的梦想[3]。
    楼房的重力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受力均匀,楼房整体均匀下称,倾斜和倒塌事故就不会发生。此次倒塌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楼盘靠近河流,含水高的泥土有较高的流动性。其二,在雨季,增大了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其三,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堆积成山的渣土属于加载类型,受力后下降。堆积成山的渣土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挤压下层塑性泥土向四周扩张,首先导致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路面出现裂缝。次日导致大楼由北向南不均匀上升,由向南倾斜到向南倒塌。附近三栋大楼没有不均衡升沉作用,因而没有倒塌(见图1)。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地基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不均衡升沉作用是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忽视了塑性地层楼房建筑的重力均衡问题。
  幸运逃生的施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刚到24号、25号楼工地的地下车库,正准备开工,忽然看见地下的土直往上“冒”。 施师傅说,来自江苏的他,在这个工地做打钢筋工作已近一个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施师傅认为,这是房子要倒塌的迹象。“整幢楼房慢慢地向南侧倾斜,玻璃窗一扇都没有碎。”于是他和其他工人迅速往西边撤离[3]。这一现象证明了“地下车库被挖空,属于卸载类型,受力后上升”的推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2004-2-10)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2.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2-1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3. 13层大楼如同被抽走底部的积木轰然倒塌。2009-6-28 4:18:41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6/userobject1ai176000.shtml
4. 异常:83米防汛墙严重损毁http://gz.house.sina.com.cn 2009年06月28日09:10  新快报。http://gz.house.sina.com.cn/news/2009-06-28/0910385371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0813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城市现代化如何摆脱地陷危机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玫 欧甸丘 2011年07月25日09:57 
[提要] 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
7月24日,发生地陷事故的广州市江南西路紫金大街一处在建楼盘工地正在进行土方回填。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
  ——城市现代化进程如何摆脱“地陷危机”?【名称解释:地陷】
  新华网广州电(记者黄玫 欧甸丘)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
  仅仅就在几天前,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楼内居民被迫撤离。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城市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如何建筑“安全长城”?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建筑工地“地陷”百户居民转移
  记者24日在广州地陷事故的工地现场看到,工地西南角围墙已经垮塌,两辆挖掘机正在用泥土填埋泥坑,附近居民楼的入口处拉着警戒线,保安在来回巡逻。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江南四期十区基坑,深度5.9m,该工程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以西地段。23日16:55分左右,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m、管径约200mm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现场无人员伤亡。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钟上仑告诉记者,塌方以后,施工方马上采取了用泥土填埋的方式将塌陷的地方填埋,同时密切监测旁边房屋的安全状况,附近居民则被安置到附近的宾馆暂时居住。
  被安置在宾馆居住的邓永意告诉记者,“昨日下午四点多出门遛弯,下午六点多回家的时候警察就守在门口不让进去,说是楼房安全可能受到旁边施工的影响。于是从昨晚开始被安置到了宾馆,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带出来。”
  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大楼安全监测需要一天左右时间,街道督促施工方已制订两套安置方案。一是对愿意接受住宿安排的30户居民,街道协助施工方在附近的7天、科尔等4家宾馆预订了54间房安排其住宿,并向每户派发200元生活慰问金。街道还分别向4家宾馆派驻了工作组,接受居民咨询,听取居民意见,协助解决困难。二是对投靠亲友等自行安排住宿的其他居民,由施工方按照每户2天1千元的标准予以补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4日9时前,已有112户居民领取到补偿金。还没有领取补偿金的住户,可以到施工方设置在紫金居委会的办公点办理有关手续。
  “地陷事故”多发危机为何接连出现?
  “地陷”事故为何发生?
  附近居民刘洋的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突然‘地陷’,到底为什么?施工单位应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则我们再住回去也没有安全感。上百户居民的安全可不是儿戏。”
  钟上仑告诉记者:“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合法施工的证件,开工前也就施工安全进行过评估,并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但是安全事故还是发生了。”
  根据海珠区政府通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西南角围墙外埋深约1米、管径约200毫米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基坑出现局部塌方。”至于水管为什么破裂,施工方该承担多少责任?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确定之中。
  当地市民告诉记者,就在事故现场附近,几年前曾发生过严重的地陷事故。据媒体报道,一排民工宿舍、一堵围墙、一条马路掉入20多米深的工地大坑中,工地有5人被埋进坑里,附近数千名居民被紧急疏散。

  
周永章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说,国内不少城市发生“地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先天条件不足,不少城市处于沿海的三角洲地带,属于软土地基;二是城市规划有缺陷,除了总体规划外,要注意特殊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处理,尽可能绕过去,或者提高建设安全系数;三是工程建设把关不够严,建设过程当中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四是城市管理有误区,现在城市的大型活动或者基建项目很多,存在赶工期而忽略工程安全的现象。

  
魏清泉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则认为,“全国多处建筑工地发生‘地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建筑项目下的地质条件了解不够。我们的建筑规划是以城市为单位划分适宜建筑住房的区域、不适宜建筑住房的区域,不会细化到每个楼盘。而地方在开工时,可能没有监测到地下是否有漏斗、溶洞等复杂地质状况,也可能由于下雨、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塌陷。”
  百姓呼吁:远离“地陷”幸福生活
  24日上午,在安置了近30户人家的宾馆里,记者看到经历一夜“折腾”的居民们略显疲惫。
  居民们普遍认为,地陷事故不仅打乱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让政府花费很大成本去处理,应当“未雨绸缪”,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现代化城市频现安全事故 地点 时间  事件
北京 2011.7.10  丰台区国际花园别墅区在建围墙倒塌致5人伤 
海南 2011.7.11  海南澄迈民房倒塌 6工人被压2人获救4人死亡 
深圳 2011.7.16 中海康城二期围墙倒塌 致三人死亡四人伤 
上海  2011.4.25  上海一3层楼房房顶发生坍塌 警方临时交通管制 
乌鲁木齐  2011.4.22  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在建高层建筑工地发生火灾 
沈阳  2011.2.3  沈阳地标建筑皇朝万鑫毁于烟花 B座剩主框架 
北京  2011.4.12  北京居民楼燃气管爆炸 两层被炸塌致6人死亡 
上海  2010.11.15  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起火 住数十名退休教师 
上海  2011.4.12  上海在建宝山万达广场发生塌陷 
北京  2011.4.25  北京大兴区旧宫镇发生火灾 17人遇难24人受伤 
(责任编辑:JN042)延伸阅读·哈尔滨现“楼歪歪” 后广州又出“地陷陷”
·广州一在建楼盘突发地陷 居民得到安置(图)
·睡到半夜楼房塌了 哈尔滨某小区居民命悬一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5801.html

上一篇:小震时空集中频发值得关注
下一篇:美国NOAA预报:自10月以来拉尼娜减弱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