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气候中心专家解析今年秋雨为何肆虐:关注9月强潮汐

已有 2753 次阅读 2011-9-24 06:0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潮汐周期, 旱涝周期, 暴雨洪水

气候中心专家解析今年秋雨为何肆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2日08:18  人民网
  近期,华西北部、黄淮、华北南部等地遭遇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秋雨天气。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2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解析今年秋雨特点与成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高级工程师邹旭恺说,今年是典型的“秋雨年”,秋雨情况与2009年相当,但影响范围偏大。
  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认为,最近华西秋雨天气,具有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显著、灾害影响重等特点。
  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甘肃各省9月以来区域平均降水量均超过常年同期,除四川外,其余各省降水量均超过常年9月降水总量。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甘肃的部分地区9月以来降水日数普遍达9—13天,有地区甚至达到17天。
  同时,9月上中旬,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气温持续偏低,其中河南省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低。9月18日,山西晋中和顺县出现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降雪。
  连日强降雨,造成陕西、四川、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长江流域的渠江、乌江下游、汉江上游部分支流以及黄河流域渭河等14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汉江、陕西渭河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洪水。
  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认为,9月以来欧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有利于冷空气在西伯利亚东南部堆积维持,并不断以小股冷空气的形式侵入我国西北地区,而源自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的两支暖湿气流稳定向我国西部地区输送水汽。
  两支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我国西北地区东南部汇合,造成了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的华西秋雨。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10月份,与常年同期相比,甘肃中东部、陕西、宁夏、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
  气象专家建议,这些地方应加强防御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持续秋雨天气对秋收作物造成不利影响,也给备耕秋播带来困难,应加强农田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持续降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多条江河发生历史罕见秋汛 已致618万人受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07:1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进入9月以来,汉江上游、黄河泾、洛、渭流域的三次强降雨,让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40多条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
  其中,长江上游渠江干流发生1939年以来最大洪水,汉江发生今年以来最大洪水,十几天当中,黄河中游支流渭河连续3次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
  接连不断的秋汛灾害,让有关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数字不断攀升。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先后于9月17日、18日和19日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防总新闻发言人束庆鹏昨天(20日)通报了近期汛情,他说,目前四川、陕西、河南受灾人口已经达到618万,因灾死亡失踪101人:
  束庆鹏:9月1日以来的暴雨洪水过程,共造成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云南、山东、贵州、重庆和甘肃等9省市107个县922个乡镇61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01人,倒塌房屋10.2万间,紧急转移150.7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4.5亿元。
  近期发生的秋汛灾害有不少是历史罕见的,为什么这次灾情如此之重?束庆鹏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这次降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都比较集中:
  束庆鹏:汛情的特点一是强降雨过程多,时空高度集中,三场降雨过程集中在9月4日到18日的两周内发生;二是降雨明显偏多,局部降雨强度大,其中泾洛渭、三花区间、汉江上游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三是多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秋汛,历史罕见;四是影响范围广,洪水量级大。
2011年9月潮汐组合:关注太阳潮周期
2011-8-9 15:08
                    2011年9月潮汐组合:关注太阳潮周期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1年1月至5月和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9月是下半年第二个强潮汐月。
 
夏至和冬至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小,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春分和秋分太阳在赤道面上,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9月太阳潮又重复3月同样状态。
 
潮汐组合A:2011年9月5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9月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3.04746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9月12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9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2.8903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南北震荡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D:9月27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10度,28日月亮在近地点。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变少,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344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82761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1]。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28]。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805.html

上一篇:拉尼娜停滞不前
下一篇:贵州遵义7个县区达到特旱等级 93%乡镇达重旱:关注潮汐周期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