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关键在于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式

已有 5043 次阅读 2010-10-27 13:5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解决方案, 交通拥堵, 快速通道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关键在于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式

                   杨学祥

 

据《法治周末》记者报道,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事实上,得“心脏病”的不只北京,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1】。

  

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经下降到12公里,而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公里10公里。就此,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曝出最新研究成果,提醒人们重视交通拥堵的“价值”———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

 

修路建桥和限号行驶已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固定方法,可是,任何解决方法都有其可用的极限。修路建桥受城市面积和空间的限制,限号行驶给车主带来经济损失,给国家带来资源浪费。我们必须从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着眼,改变小修小补的临时措施,对交通系统实施大手术,从基础入手,消除交通拥堵的各种隐患。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思维定式

 

与愈演愈烈的拥堵状况相应的,是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全线飙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达到世界第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预计达到8500万辆。修路建桥和限号行驶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固定方法。

 

  北京交通30年变迁历史中有3次大堵车的历史,引发3次交通策略的大变革:

 

第一次是在1984年,改革开放才5年,这是北京历史上的第一段拥堵经历。当时的拥堵主要发生在交叉路口,比如崇文门五叉路口、西单、东单、新街口等。堵在路上的主要是卡车和自行车。当时的对策是“该修路了”,于是就有了二环路,打通西厢“东南和西南二环”,缓解中央区域。除了修路,交通管理方面,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限制大卡车进城”。

 

1995年开始,第二段拥堵历史发生,这次不再是少量交叉路口拥堵,而是大面积城市公路堵塞,主要是二环、三环内堵。这时堵在路上的小轿车增加了不少。这一年,改革开放已接近20年,北京的机动车迅速增长,到1997年达到100万辆。人们从这次大堵车开始认识到,“交通系统工程”的重要性,对策终于转变为综合治理。

 

2001年发生的第三次大堵车带来了更大的变革。那是2001127,很多北京人都对那场雪引发的“北京大堵车”记忆犹新。很多人下午出去,车被堵在路上,只能靠步行,凌晨才回到家。这次堵的特征不再是部分路段堵,而是全面堵,不只城区堵,郊区也堵,不只上下班高峰堵,其他时间也堵。

 

2008年,为保证奥运期间道路交通畅通,北京市从720开始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错时上下班。奥运会结束后,为延续交通拥堵改善的效果,北京市从200810112009410,实行了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措施。2009411,北京市宣布从此日起继续推行“每周少开一天车”的限行措施,措施为期一年。2010412起,北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开始实行错峰上下班。

 

《北京市2009年交通运行报告》披露,20096月晚高峰常发拥堵路段为581条,而到当年12月就上升到1081条,拥堵范围也明显扩大。这么多年来,人们生活在北京的感觉是:路宽了,桥多了,交通越来越堵了【1】。

 

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在于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源并没有被完全消除。以下几方面值得讨论。

 

货车应该在夜间行驶

 

交通拥挤高峰有明显的时间性,主要集中在上班和下班时间前后。接送群众上班下班既是客运交通的主要目的,也是特定时间内机动车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上班关系到生产,下班关系到生活。生产和生活是社会的两件大事,耽误不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清各类运输的轻重缓急,在高峰期优先客运,限制货运,从而达到减少高峰期机动车流量,保证客运任务的目的。

 

货运的特点是涉及人数少,不必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时间同步。夜间路面机动车流量非常少,货车利用夜间路面行驶,不但可以解决白天交通拥挤问题,又可以提高道路和车辆的利用率,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货车夜间行驶的设想始于1995年【2】,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交通拥挤状况也不严重,因此没有得到实施。目前夜间路面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其二是没有相应的经济制约措施。

 

晓行夜宿,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养成的生活习惯。更何况交通运输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单独一方说了算,夜间拉货,不方便,用费大。这就形成了市内货运主要集中在白天的原因。如果我们对夜间货运采用优惠政策,对白天货运进行严格限制,就可以疏导大部分货运车流转入夜间路面,达到既解决了交通拥挤问题,又不影响生产的目的。这比目前有些城市实行的单双号限制行驶方法要好得多。比如,可采用白天准行证和夜间准行证两种收费标准制度。白天占路费高,夜间占路费低,通过占路费的调解,使车辆在夜间运货有利可图。这样,夜间货运就会发展起来,从而达到减少白天车流量而不影响生产的目的。

 

总之,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发展夜间的货运业务,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一项积极措施,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3】。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在夜间是空荡荡的,这就说明这个城市的交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公交线路一律改为右拐环路

                                            

历史上的公交线路设定源于城市道路的发展,并不符合快捷无阻的交通运行规律。左拐阻挡对面车辆行驶,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尽量减少左拐行车路线是预防堵车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公交线路的设定一律改为右拐环路,就会加快行车速度,做到不堵车或少堵车。

 

非公交车的行驶路线,也可以尽量选择右拐路线,必要时可通过右拐环行达到左拐目的。这样就可以取消左拐,加快车流速度【4】。

 

建立快速直行一路绿灯的主干道

 

在交通拥塞和平均车速过低的条件下,建立若干快速直行的主干道,可以保障主干道车流迅捷畅通。主干道车流只允许快速直行、右转进入和退出,无红绿灯控制,和高速路的功能相同。由于没有红绿灯的间断,车流的高速度可以得到保障。立交桥可以避免东西南北主干道交汇,可以在最拥堵的时期仍可保证城市主要干道的一路绿灯。

 

                      充分利用非拥堵时间

 

除了夜间交通不拥堵外,公休日的交通也不拥堵。这也给解决交通拥堵留下回旋余地。我们有两套解决方案:

 

其一,把周六和周日的公休日改为轮休日,将5天的拥堵,用7天的时间来解决。一个拥堵高峰7万辆的车流量,用这种方法可变为5万辆,减少了一小半。

 

其二,上世纪50年代,人们工作的时间是早7点半到晚5点(午间休息一个半钟头)。现在为8点到5点。事实上,很多人习惯于夜生活,一般晚上10-11点才睡觉,商店和饭店一般也是到这个时间才关门。结合人们目前的生活习惯,上班时间可以改为两部制:早六点到午间12点为一部;午间12点到晚六点为一部。每日六小时工作制,可减少平时一半的车流流量。最优的时间还需要根据实践调查数据确定。

 

减少大城市的非劳动人口

 

大城市房价呈天文数字增长,越调越高,屡改不降,原因在于不断增加的非劳动人口:退休大军的不断扩大。

 

非劳动人口占据了城市交通最便利的市区而不能有效利用,劳动人口处于城市最不方便的市区导致车流拥堵,只有合理的功能调节才能布局合理,节能减排,消除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只要服务到位,农村的生态环境更适于退休人员颐养天年。如果开放相关政策,在农村建造为退休人口居住的别墅、公寓、平价房、经济房、低租房、养老院,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退休人员居住,不仅能带动当地农村服务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减少大城市的非劳动人口及其相关服务人员,减轻大城市人口增加对能源、资源、特别是对淡水、电力、住房的需求压力。

 

功能调节的原理很简单:劳动者靠近工作单位,非劳动者远离工作场所,通过国家调节和激励政策,有效使用城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资源。

 

减少城市非劳动人口,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渠道,是减轻城市人口压力的唯一途径。伴随中国人口的老年化,让更多的退休人员到农村生活,不仅是现代生活的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合理需要,更是改变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人们对小产权房的青睐需要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戴蕾蕾。国务院参事:15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天损失近10亿。新浪网。2010102700:59  大众网。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0-27/005921357208.shtml

2.  杨学祥。货车不妨在夜间行驶。长春日报。19951211,第5版。

3.  杨学祥。货车应该在夜间行驶。上传日期:2004-5-1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43015.htm

4.  杨学祥. 解决交通拥挤要利用规则优势. 刊发时间:2010-08-20 01:04:36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8/20/content_1221612.htm

5.  学者杨学祥. 建立快速直行一路绿灯的主干道:京城大堵车背后的思考. 发表于 2010-9-23 12:51:02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6006

6.  杨学祥。减少大城市的非劳动人口。 刊发时间:2010-09-17 09:11:58 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2010-09/17/content_125665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77634.html

上一篇:印尼火山三次喷发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对“地震的远程触发”应当予以关注
收藏 IP: .*| 热度|

5 张学文 曹广福 佟冬 唐常杰 wgq3867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2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