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黑龙江黑河出现暴雪天气和潮汐组合对比

已有 4207 次阅读 2010-4-4 09:0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暴雪

视频:黑龙江黑河出现暴雪天气 客运全部停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13:47 东方卫视《看东方》

节目首播时间:4月3日7:00


  受冷暖空气和低压的影响,3月31号傍晚到4月1号凌晨,黑龙江部分天气迎来雨雪天气,其中中俄边城黑河地区自南向北普降大雪,部分地区下起暴雪。

  4月3日东方卫视《看东方》节目播出以上视频。

  3月30号夜间至3月31号凌晨,英国北部部分地区遭暴风雪袭击,1名学生在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中死亡。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部分地区都遭到暴风雪袭击。在苏格兰比加附近,一辆载有39名学生和6名工作人员的校车在大雪覆盖的公路上行驶时失控,冲入路旁深沟,造成1名17岁的女生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

  由于电线被强风吹断,北爱尔兰有4万8000户家庭断电。在苏格兰也有2万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其中艾尔郡受影响最大。在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附近,许多汽车困在公路上,近300人困在车里,后来被警察和救援人员救出。气象部门已对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发出极端天气警告,预计未来几天当地仍将有强降雪。

  4月1日山东卫视《早新闻》播出以上内容。

  14日夜间,吉林省除白城、松原两市外,全部遭到暴雪袭击,吉林省气象台连续升级暴雪预警信号。暴雪导致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省内高速公路均已关闭。同日辽宁沈阳等地区遭遇暴雪,辽宁境内的17条高速公路一度全部实施交通管制。

  3月15日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节目播出以上视频。

  12日,受暴雪的影响,哈尔滨一个农贸市场发生顶棚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

  3月13日深圳卫视《正午30分》播出以上节目视频。

  法国南部地区多个省份从7日夜间开始遭遇罕见降雪,给当地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月9日东方卫视《看东方》节目播出以上视频。

  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5日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目前华盛顿地区降雪量预计已超过76厘米,暴风雪致使地区交通陷入瘫痪。

http://video.sina.com.cn/news/c/v/2010-04-03/134757884.shtml

        2010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杨学祥

2009年12月-2010年3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0年3月为最后一个强潮汐月。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07度,当日同时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3月7日为下弦,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5.57037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C:3月12日为月亮远地潮,3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4度,16日为日月大潮,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42011度,23日为上弦,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2度,30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由于3月21日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当月亮赤纬角为最小时且为日月大潮时,日、地、月在赤道圈成一线排列,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因此,潮汐组合A、C、E特别值得关注。此时由于太阳潮的叠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潮汐变化的影响最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497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8725.html

上一篇:中国“南旱北涝”的四大特征
下一篇:4月4-6日潮汐组合:墨西哥发生7.1级地震 山西大同发生4.5级地震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吉宗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