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甲流第二波爆发已经到来和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

已有 4788 次阅读 2009-11-9 15:49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预测, 周期, 世界流感大流行, 甲型流感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1888o
1902o
1918o
 
1957o*
1969o*
1976o*
 
2008?
2012?
2019?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本文关键词: 流感大流行 周期 亚周期 拉马德雷

甲流第二波爆发已经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14:38  南都周刊
甲流第二波爆发已经到来
11月2日,北医三院急诊处前来求诊的患者。摄影·邵欣

甲流第二波爆发已经到来
北航新生报到住宿的大楼已经开始有学生入住了。

甲流第二波爆发已经到来
北医三院的发烧门诊前挤满了正着急等待就医的患者。

甲流第二波爆发已经到来
北京安贞医院的发烧门诊中患者在输液治疗。摄影·邵欣

  “甲流第二波”已经到来

  一场由国家发起的甲流对抗战,正随着第二波甲流疫情的暴发而到来。中国幅员辽阔,也注定了疫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性质—类似北方医疗卫生系统所受的压力,南方广东地区早在6月就经历过。

  南都周刊记者·炫风 齐介仑 沈玎   实习生·方舟 李嘉琦 黄薪儒 香港、北京、广州报道

  11月初,几乎与空气冷锋南下的同一时间,中国内地媒体连续几天集中报道了多个关于甲流疫情的警戒信息:钟南山院士在央视采访中称,甲流致死原因尚未清楚;北京宣布北航一名学生死亡病例;卫生部称中国疫情已提前开始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目前中国流行的80%流感病毒属于甲流??

  各种数据和重症、死亡病例的公布,迅速令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内地,陷入了自5月以来的第二波甲流戒备潮。

  人们曾经的乐观不无理由:在6月到10月期间,随着国内外科学界对甲流病毒及传染机理的研究日渐深入,以及治疗经验的累积,绝大部分国人对甲流放松了警惕,中国内地卫生部门与医疗系统在早前对甲流监控的高度投入也逐渐降级。尽管感染个案几个月来持续增加,但在10月以前,公开消息显示的重症与死亡病例几近于无。

  在中国香港,人们则呈现出另一种乐观:香港卫生部门在9月底已经提示第二波甲流疫情的到来,尽管至记者截稿日,已有38个甲流死亡病例,但对甲流恐慌而引致的求医高潮已经过去。

  但是,大约两个多月前发布的世卫统计报告中,甲流在南美洲造成了高达14%的死亡率,向世人警示着甲流疫情的风险。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自5月以来对甲流的最高警戒级别一直未有改变。

  无论在北京、香港还是广州,对照百多年来多次大流感的规律,疫情的再暴发(乃至更大规模的暴发)几乎无可避免,同时也在公共卫生系统与科学界的意料之中—上月末美国宣布全国进入甲流疫情紧急状态,吹响了国家总动员抗击甲流的前哨。在中国,国庆长假之后,甲流形势似乎急转而下。

  卫生部门宣称,10月12日以来报告病例数达1.6万,占累计报告病例数1/3以上。截至11月2日,内地确诊4.5万甲流病例,死亡7例。而世卫提供的数据为,在全球,确诊病例390000多例,死亡超过5000例。

  中国幅员辽阔,也注定了疫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性质—类似北方医疗卫生系统所受的压力,南方广东地区早在6月时就经历过。一场由国家发起的甲流对抗战,正随着第二波甲流疫情的暴发而到来。

  甲流集中暴发再起

  北航学生死亡病例的公布,无疑是下雪前最震惊北京人的新闻。

  10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000余名2009级新生赴大兴高校军训基地开展军训期间,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10月28日晚,经卫生部授权,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学生患甲型H1N1流感医治无效,于10月27日死亡。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学生都表示不熟悉病亡的那位同学。北航校园内的传言是,这个学生在军训前身体已经不太舒服,后来还发烧,熬了几天,送到医院,然后就去世了。记者向校方询问病亡学生的信息,得到的答复是:一切消息由北京市政府卫生部门处理。

  在博客里,北航自动化系2009级新生华志权如此描述对甲流的恐慌:“到了北医三院,护士桌上摆了好几层的挂号单,发热门诊密密麻麻的人群以及还没被口罩遮住的那双恐慌的眼睛,让我突然感觉一丝紧张??一会分院一个班集体检查,大家开始组团寻求安慰??晚上8点,同学电话,咱们学校死人了。这甲流远比我想象得恐怖。”

  “甲流会死人”的消息,对于之前大多一直认为“甲流就是那么回事”的学生们来说,有如惊天炸弹。学生们的寝室如临大敌,“消毒液,板蓝根全都出动,而这跟我无关,我要做的只是继续在北医三院等着我下一个发热的同学。”

  在北航大一新生中间,对甲流的恐惧曾一度高涨,尤其是死亡消息传出后的几天里。地理位置的远近影响着学生们的恐慌程度。“虽然说700人患上流感,但大多数都是一般流感,不是甲流,没什么事情。五连的同学是最害怕的,他们在大兴的时候能走的都走了,都回家了。”华志权对记者说,“当时还不害怕,害怕的是他们五连的同学。”

  事件发生后,北航的“冒险军训”一度被北京坊间斥责。卫生部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梁万年新近表示,目前中国甲流疫情九成六暴发于学校。在六七月间,广东等地一些学校、暑假夏令营都曾有暴发甲流的案例,最终都以停课、解散的方式处理。

  截至11月3日,北航内部的恐慌与神秘气氛渐渐消弭。在北航校园里,戴口罩的学生已是极少数,学生们如常地上课和自习。在学校宣传栏里贴着一张海报:11月3日晚北航某社团为死去的大一新生举办“头七”烛光晚会。

  似曾相识求医潮

  在北航学生死亡消息宣布之前,国内媒体关于甲流的报道,就数香港患甲流抑郁症少女割脉服药自杀、东莞被隔离者娄某龙坠楼身亡等社会新闻,最受人们关注。至于甲流疫情的报道,几乎旁落到各大主流媒体与门户网站的边缘位置。

  “我一直认为甲流最多就是得个轻微感冒,甚至认为自己早就得过甲流了。”广州药材商人欧伟涛对记者说,他曾经在五六月间戴过一阵子口罩,但因为市面少有甲流重症或死亡病例的报道,慢慢也不以为然了。

  在北航学生病亡之前,从10月中旬开始,中国公布了4例甲流病死个案,分别来自青海、新疆、黑龙江、乌鲁木齐等地,唯一处在大都市的北京死亡病例,卫生部门的描述为“在甲流治愈后,第二天因基础性疾病死亡(10月23日)”。

  10月28日,北京卫生部门公布北航学生死亡病例,以及其后几天甲流警报的密集拉响,使首都的医疗部门感受到了压力。

  11月1日,北京各大报纸均报道:“大风降温天气将影响公众健康,由于目前已处于甲流暴发期,市疾控中心预测,未来一周内,随着天气变化加剧,全市医院门急诊的流感样病例数,可能还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攀升;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都更加活跃,随着感染者基数快速增加,重症患者也将继续增加。”

  在9、10月间,美国、墨西哥、英国等国早已宣布第二波甲流暴发的到来,这意味着感染人数的大幅上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说这并不奇怪,“目前是流感高峰期,感染的数目增加,基数加大,严重个案也会增加。”

  记者在北大医院门诊与病人交流,几乎每个患者都在讨论北航甲流学生死亡事件。“你这才36.8度,没问题,走吧。”分诊台护士高声喊住一名年轻小伙子,语气不无几分戏谑,引起旁边待诊的人一阵哄笑。

  类似的情景早已在香港出现过。由于香港特区政府持续监测甲流人数,以及报告重症与死亡病例,使得很多有感冒症状的市民出现紧张情绪。“今天我们最新的数据是有70%床位的病人在这里接受(流感)治疗,但以前最高峰的时候是130多个,爆棚了。”香港玛嘉烈医院成人传染病科的主管黎锡滔医生对记者说。

  “这些天里,每天门诊病人超过500名,压力非常大,而且有些病人是完全没必要到这里排查的,在家里自己测测体温就可以了,他们就是反应过激,稍有感冒、发热立刻就坐不住,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北京大学医院的医生马丽萍(化名)不无抱怨地说道。

  目前,已经有以儿童专科医院为主的北京医疗机构,呼吁市民不要盲目求医。在香港,为了应对疫情暴发时的人潮,当地卫生部门开设了8家专门的流感诊所,任何怀疑自己患有甲流的人都可以到诊所求医,并与其它医疗系统的诊点一起通报甲流的病例,判定重症等。

  “第二波”蔓延并非一刀切

  事实上,“甲流第二波”说法,早前已被国内外专家们提出。

  9月初,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甲流大流行准备”。在9月中上旬,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出第二波疫情已经到来。同期在卫生部的例行发布会上,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表示:“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易感人群,据专家估计,今年秋冬,中国将有数千万人感染。”

  《科学》杂志9月初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的研究论文预测,在一年的时间里,甲型H1N1流感将感染25%到39%的世界人口。稍后,来自香港的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警告,“第二波甲流疫情已在北半球开始。”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监测及流行病学处的张竹君顾问对记者说,香港确诊个案有3万多,受感染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目前没有超过0.4%,“拿以往大流感的数字来看,最终可能两成半到四成半的人口会受感染。”

  在中国,甲流新一波疫情开始时在北方更为显著。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梁万年表示:“全国各地在短期内都进入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但可能是波浪式的、不同地区的高峰期陆续出现。可能甲型H1N1流感高峰在某一个城市持续二到三周,然后在另一个城市出现。从全国的态势上来看,北方增长速率比较大,一些地方已经进入高峰期。”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洞察到这种差别。他认为北京的现在与广东的6月份相似,“(当时)季节性流感和甲流重叠在了一起。但是我们非常幸运的是有一个暑假,因为你知道,甲流的主要传播是在学校、社区中进行的。”

  目前甲流在全国已经进入了社区扩散阶段,但在北方,季节性流感也开始了(甚至难以区别是甲流还是季节性流感),所以发烧的人数更多。相对于南方的广东、香港来说,由于目前的季节性流感处于低发期,张竹君认为,从目前的数据表明,当地还没观察到新一轮甲流感染高潮出现。

  除了地区的差别,国内外研究者对高危人群的甄别标准也在持续更新。医学界普遍认为,重症与致死病例一般与患者罹患的其它慢性病,以及肥胖等因素有关,不过也有美国研究报告认为,几乎半数的重症患者“在感染猪流感之前是完全健康的,没有哮喘或者其它任何的慢性病史。”

  对比之下,在香港目前被报告的38例甲流致死病例里,大多数还是与慢性病有关。由于中国报告的内地重症或致死病例还很少,因此在中国内地尤其北方地区,甲流如何致人于死地,就如钟南山对中央媒体所言,目前仍然是一个谜。

  不过中国内地医生们已经在行动。何剑峰对记者说,他在11月4日将参加“加强对重症病人的早期识别和救治”的培训。早在10月下旬,卫生部已再度调整防控甲型流感策略—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防控策略调整为“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

  疫苗紧俏

  发烧、感冒的北京人,挤满了各个大小医院,同时滋生着流言。有网站刊登文章称,“北京甲流疫情的暴发是因为国庆前各中小学接种疫苗”,这个说法被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11月2日驳斥,称“此报道内容不符合科学常识和实际情况”。

  在中国进入甲流暴发第二波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之后,注射甲流疫苗的动员也在各地随即展开。卫生部门不断重申中国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又呼吁人们自愿接种—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试种两针甲流疫苗,以起示范效应。

  甲流疫情发生数月以来,预防与治疗的焦点还落在“达菲”等焦点药物方面,至于人们疫苗接种的意愿,在近一个星期之间产生了逆转性的变化。在上月下旬,《中国日报》还报道有超过54%的中国人不愿意注射甲流疫苗。但进入甲流警戒频频的11月,在本刊记者的调查之中,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有可能都会去接种甲流疫苗。

  早在9月中旬,中国一些地方卫生部门已经部署疫苗准备工作。世卫组织几乎也是同时进行疫苗行动,在发出大流感第二波的警告以后,组织了400家科研机构、企业参与甲流疫苗接种。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科陈燕清副科长刚刚注射过甲流疫苗。他坦言目前疫苗的供应很紧张。“5万支疫苗对于这么大的需求量是不够的,所以目前所谓的全面铺开接种只是对“医疗系统”的全面铺开。”—根据报道,目前计划分配给广州的甲流疫苗为70多万份,第一批分给一线医护人员5万份。

  陈燕清说,疫苗除了供应高风险的医疗系统之外,像警察、老年人、学生这样的特殊人群也应该优先动员。目前,中国有8家疫苗企业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可生产1亿人份。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与接种需求来说,仍有大量生产与采购空间。

  不过,在国内外都有科学家对甲流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持保留态度。媒体偶有疫苗副作用的报道,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过不少争议。钟南山在9月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报道疫苗“绝对安全”是“绝对误导”—“目前比较适合的是有针对性的接种和自愿接种。”

  在记者的采访中,包括管轶、何剑峰和陈燕清等研究者或医务工作者都推荐接种—尽管接种了疫苗并不完全意味着就不会被甲流传染,但接种以后,如果感染甲流,症状会比较轻,也比较容易治疗,同时也更容易康复。

  从政府到医疗系统,从药厂、疫苗生产到普通民众,一场场关于甲流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1-09/143819008066_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69736.html

上一篇:桂林旱情严重致漓江水位大幅下降(图片转载)
下一篇:冷冬预测和北半球提前入冬
收藏 IP: .*| 热度|

1 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