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相同的预测:世界气象组织预计今年将出现“三重”拉尼娜现象

已有 1365 次阅读 2022-9-4 02:3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相同的预测:世界气象组织预计今年将出现“三重”拉尼娜现象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世界气象组织预计今年将出现“三重”拉尼娜现象,为21世纪首次

2022年09月02日 06:56 环球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极端气候愈发频繁,美联社8月31日报道称,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计,始于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今年年底,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

  据报道,拉尼娜是赤道太平洋(2.7500.010.36%)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一般2-7年出现一次,每次持续不到一年,通常会导致大西洋(3.5300.072.02%)飓风等灾害。“三重”拉尼娜则是指该现象持续3年并在世界各地引发相关灾害。WMO表示,随着近几周信风增强,拉尼娜现象有所加强,海洋表面因此大幅降温,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据悉,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仅发生过两次,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及1998-2001年。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称,“连续3年出现拉尼娜现象暂时减缓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但不会阻止或扭转长期变暖的趋势。”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9-02/doc-imqmmtha558125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17&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8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3847.html

“拉尼娜”卷土重来:拉尼娜在2022年春季结束的可能性变小

已有 18963 次阅读 2022-5-5 10: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拉尼娜”卷土重来:拉尼娜在2022年春季结束的可能性变小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近日,多个官方消息透露,今年冬季,我国有可能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

      关于“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的预警,据网络消息,国际方面,联合国已经发了声明,美国气象局也发了声明,澳大利亚气象局也发了声明。

       国内方面,有气象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出今年“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的长期监测表明,南极半岛海冰2021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逆转了9月13-15日潮汐组合的变暖效应。在9月20-21日潮汐组合中,23日秋分时下降速度将达到峰值,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这一预测继续得到证实。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将结束厄尔尼诺指数的下降趋势。目前这一趋势非常明显。拉尼娜已经接近尾声:关注2022年1月30日-2月1日最强潮汐组合。1月15日汤山火山喷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异常下降,拉尼娜持续发展。2022年3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增加,拉尼娜继续增强,警惕倒春寒的发生。南极半岛海冰在2022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拉尼娜达到2022年峰值。

       2022年1月15日发生的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火山大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深海冷水上翻使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引发厄尔尼诺指数迅速异常降低,2月2日-3月2日的异常降低值得关注,表明拉尼娜在2022年春季结束的可能性变小。

      根据1月14-17日潮汐组合,厄尔尼诺指数应该转变为上升,但被汤加火山喷发所打断或推迟。1月15日汤山火山喷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异常下降,拉尼娜持续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54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527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965.html

      由于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加强高低纬度的热交换,加剧赤道太平洋海温下降,全球气候相应变冷,拉尼娜强度增大,所以,2022-2023年拉尼娜可能带来冷冬和严寒,应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7102.html

      21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产物

两次三重拉尼娜拉响气候变冷警钟

      “三重”拉尼娜指的是连续三年的拉尼娜,2020年-2022年、1998-2001年、1973-1975年,后两次分别对应1997—2013年全球变暖停滞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气候变冷。

      历史的前车之鉴表明,2020-2022年三重拉尼娜将给全球带来至少16年的全球变暖停滞期或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全球变冷,短期新冠疫情加重,长期变冷规模变大。

谁是谁非9年内见分晓:2017年变冷,2025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3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125日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01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5460.html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气候变冷,病毒多发

      Keeling(2000)指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1800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今后400年处于变暖高峰,下次小冰期将在3100年出现。

       杨冬红等(2011)指出,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杨冬红等(2014)指出,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18.6年周期,与气候变化18.6年周期对应。杨冬红等(2008,2014)指出,1998年最热年记录与1995-199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16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根据以往记录,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1)。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1  太阳黑子、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杨冬红,杨学祥,2011)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年)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喷发时间

全球气温

欧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

低温

沃尔夫极小期

1280-1350

1264

1275-1300

低温

史玻勒极小期

1450-1550

1425

1430-1450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45-1715

1629

??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90-1820

1770

1812 1814 1815

小冰期

21世纪极小期

2007-??

1974

??

低温?

注:数据来自文献[1-4]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2014年9月9日我们的研究表明,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2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瘟疫          全球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47-1351黑死病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519-1526美洲瘟疫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29-1631米兰大瘟疫

                                                                 1665-1666伦敦大瘟疫

                                                                 1720-1722马赛大瘟疫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918-1920西班牙流感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2019新冠病毒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8283.html

       2020-2022年三重拉尼娜的警钟

     “三重”拉尼娜指的是连续三年的拉尼娜,2020年-2022年、1998-2001年、1973-1975年,后两次分别对应1997—2013年全球变暖停滞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气候变冷。

          历史的前车之鉴表明,2020-2022年三重拉尼娜将给全球带来至少16年的全球变暖停滞期或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全球变冷,短期新冠疫情加重,长期变冷规模变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3847.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7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835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3901.html

上一篇:9月3日夜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下一篇:9月4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