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科学的竞争: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

已有 5847 次阅读 2022-8-27 19:58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的竞争: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

                                                                吉林大学:杨学祥

关键提示

       体育竞赛是体育的整体面貌、公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人们相信体育竞赛的公平,因为他不靠说辞,而是以实力取胜,任何人都有权利与别人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任何投机取巧、行私舞弊,以权谋私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受益,是鉴别体育人才公平的方法。这一方法已经扩展到技能比赛、歌咏比赛、诗词比赛、乐器比赛。

       科学研究需要客观公正,是否需要公平、公开、公正的擂台赛?

       科学理论是科学家毕生追求的目标。以地质学为例,收缩说、膨胀说、脉动说、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热幔柱说,地壳均衡说,先后兴起,各有利弊,不可替代。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无法评价一种学说的功过。

        对于地震预测理论,至今没有准确可靠的预测方法,依靠经验,依靠假说,依靠不完美的理论,通过预测实践补充、证实和发展假说,是应对不断加剧的地震活动的唯一可行策略,不预测、不研究、只会评头论足,临阵毫无定见,没有预报,自然没有误报,这样的纸上谈兵学者,不足为训。

        检验真理靠实践,检验能力靠实践。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预测的成功。1976年青龙县地震预测的成功,证实了旱震理论的实用性,是世界首次成功的地震预测。在实践检验面前,一切求全责备的说教都苍白无力。

        旱震理论需要发展,但旱震理论的功绩不可抹杀。

相关人物

耿庆国(1941-),1941年1月生,北京市人,满族;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震学家。耿庆国曾在北京地震队工作,他提出了旱震理论,并对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提前提出了告急,又成功预测了1990年代以来的若干次地震。1965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毕业,分配到地质部物探研究所;1968年1月任地质部物探所地震预报室技术负责人和北京管庄地震前兆预测台站首任台长;1970—1979年在北京市地震队工作;1980—1989年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地震预报应用研究;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

       汪成民,地理学家,195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后被先送苏联第聂泊尔彼得罗夫斯克矿院。汪成民是中国地震史的关键人物,唐山大地震时他是国家地震局负责华北震情的京津组组长。坚持华北有大震的主帅人物。1960年回国后从事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研究,先后在中科院、中央地震办、国家地震局负责震情分析与地震研究预报,历任分析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技部863项目“地震预报智能决策系统”课题负责人等职,曾任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青龙奇迹”的重要贡献者。他在联合国介绍的“青龙经验”,被联合国评为“预测与决策的典范”。

相关报道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

2022-08-24 23:34:22 来源: 生活心情 河北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出自于“旱震理论”,知道此理论的人不多,相信此理论的人就更少了。

第一个提出“旱震理论”的人是耿庆国老先生,他是国家地震局的地质专家,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经验丰富。


耿庆国老先生在研究地震跟气象关系的时候发现,凡是发生过6级以上大地震的地方,在地震前的1-3年当中,大多都发生过旱灾,干旱越严重,地震越严重,干旱的时间越长,地震的威力越大。

对于这种情况,耿庆国老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所谓地震,其实就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释放的过程非常快,但是酝酿的时间却很长,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地震酝酿过程中,除了会发生力学变化之外,同时还伴随着电力、热量、磁力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这些能量在释放过程中,会造成地表变热,从而出现干旱问题。

此外,地表变热也会导致空气干燥,空气当中的水分降低,难以形成云层,因为没有云层,所以降雨量减少,阳光直射地面的时间延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干旱问题。


根据耿庆国老先生的理论来看,干旱不是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地震即将爆发的表象,地震酝酿的时间越长,干旱的时间也就越长,而地震爆发的也就越为猛烈,这是一个联动效应。

(注意,这里说的干旱,并不是指短时间内缺少降雨而造成的农田干旱,耿庆国老先生说的干旱,是指长时间、大面积的严重干旱,这才是地震即将爆发的预兆。)

耿庆国老先生做过一个统计,从1956-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耿庆国老先生的“旱震理论”可信度非常高,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否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呢?

根据“震理论”,耿庆国老先生曾做过几次地震预言:

1972年,华北地区和渤海北部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受灾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当时,耿庆国老先生就做出了一个预言,在未来3年当中,华北地区和渤海北部极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尤其是辽宁和河北,需要格外注意。


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大地震,震感十分强烈,所幸地震局提前监测到地震,辽宁也及时发出了地震预警,当地人及时撤离,才没有酿成巨大的危害。


一次成功的预言,让耿庆国老先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一次预言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也有可能是蒙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耿庆国老先生的“旱震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6年,地震局对“旱震理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学者们齐聚一堂,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会议上,耿庆国老先生又做了一次预言,1976年7月份,北京、天津、唐山一带,大概率会发生地震。


对于耿庆国老先生的又一次预测,少部分学者选择相信,大部分学者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耿庆国老先生的预言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只是个人的经验所得,但,个人经验是有可能出错的,所以,他们抱着怀疑的态度。

令人万分惋惜的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真的发生了7.8级大地震,地震仅仅持续了23秒,却带走了24万人的性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之间,时间来到了2002年,耿庆国老先生在进行地质科研的时候发现,甘肃、四川等地出现了严重干旱,受灾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公里。

根据“旱震理论”判断,这些地区在未来3年当中,大概率会发生地震,如果3年之内没有发生地震,则说明地震孕育的时间更长,3年之后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3年时间转瞬即逝,没有发生地震,大家都是松了一口气,但耿庆国老先生却更加紧张了,因为他清楚知道,地震不会消失,它还在继续酝酿,一旦爆发,威力会更为猛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爆发了8级特大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三次预言,三次成功,但,耿庆国老先生是人不是神,他也无法准确预言地震的具体地点和具体时间。

现如今,耿庆国老先生早已退休,可他仍旧没有停止工作,因为“旱震理论”的科学依据还没有找到,这是他毕生的目标。

其实,耿庆国老先生只是第一个提出“旱震理论”的人,并不是第一个发现“旱震关系”的人,事实上,古人早就发现干旱和地震的关系了。


《国语》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川竭,山必崩……”。

伯阳父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江河都干涸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地震。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年泾水、渭水、洛水都干了,于是周幽王二年就发生了岐山大地震。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这究竟是危言耸听呢?还是科学预言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科学预言,因为至今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这套理论是对的,但也不能说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个人觉得,但凡是劝人好的话,都不算是危言耸听,即便有假,那也是善意的谎言。

最后我想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您觉得呢?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FIS7DH90545PEER.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2892.html

上一篇:2026年4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下一篇:8月27日夜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周少祥 杨正瓴 杨新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