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今年北半球的夏天,似乎格外炎热。本周,包括我国在内,北半球多个国家继续发布高温甚至极端高温预警,世界多地的气温不断刷新历史纪录,陷入“炙烤”模式。
极端热浪已导致欧洲北美一千多人死亡。人们大喊“热、热、热”的同时,更面临一系列热浪所带来的次生灾害。高温热浪之下,欧洲多国山火肆虐,数万人被迫撤离。
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年)和"坏天时代"(SCL>11年),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坏)天世纪"与气候暖(冷)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1470-1975年划出100个“旱年”,其中74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26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2倍。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2[7]。
表2 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坏天时代860-965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好天时代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10个重大干旱年有8个发生在变冷年或其边界。10个重大干旱年有8个发生在坏天时代及其边界。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坏天时代正在到来。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从1997年到2009年,历经13年,按照汤懋苍等人的定义,为严重“坏天时代”,与全球灾害频发相对应。
中国重大干旱的统计特征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1796.html
根据汤懋苍的理论,坏天时代不仅给地球带来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而且带来干旱、低温、新冠病毒爆发、特大地震集中发生等超级灾害链。
坏天时代与经济危机的对应关系
过去5000年间,太阳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太阳活动减弱的主要时期有:奥特极小期,沃尔夫极小期,史玻勒尔极小期和蒙德极小期[1]。最近发现,潮汐、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200a的周期,与200a气候周期相对应[6]。
表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强潮汐、经济危机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Table 1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tides and lower temperature
天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时代 | 潮汐极大值时间 | 世界经济危机 | 全球 气温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低温 |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小冰期 | |
史波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小冰期 | |
蒙德 | 1645-1715 | 1600-1725 | 1629 | 1637郁金香狂热 1720南海泡沫 | 小冰期 |
道尔顿 | 1790-1820 | 1790-1915 | 1770 | 1837美国恐慌 1907银行危机 | 小冰期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2020-? | 次小冰期 |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⑨。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0942.html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2007: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 杨学祥, 杨冬红.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8-9.
6.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08.
2016-中国防灾减灾之路。主编:高建国。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201-20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3415.html
相关报道
2022年08月01日 02:32
今年北半球的夏天,似乎格外炎热。本周,包括我国在内,北半球多个国家继续发布高温甚至极端高温预警,世界多地的气温不断刷新历史纪录,陷入“炙烤”模式。
极端热浪已导致欧洲北美一千多人死亡。人们大喊“热、热、热”的同时,更面临一系列热浪所带来的次生灾害。高温热浪之下,欧洲多国山火肆虐,数万人被迫撤离。
法国消防员 马丁:今天是关键的一天。我们不知道此刻大火正在往哪个方向烧。
自7月12日以来,法国吉伦特省两场林火已焚毁超过200平方千米的林地,迫使3.6万人紧急疏散。
7月19日,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一名50多岁的男子从山火中搏命逃出,被严重烧伤。
欧盟森林火灾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以来,西班牙的过火土地面积达到约2228平方千米,占据欧盟同期过火土地总面积的38.5%。
本周,热浪“佐伊”袭击了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利亚,将当地气温推升至43.3摄氏度以上,这是该市有记录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热浪。另据西班牙卡洛斯三世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至26日,西班牙高温天气已导致1913人死亡。
“英国在融化。”
7月15日,英国气象局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常高温红色预警。
据英国《独立报》称,由于极端高温,伦敦卢顿机场的跑道受损,英国最大空军基地布莱兹诺顿空军基地的跑道直接被热“融化”了。
此外,铁轨也在高温下出现扭曲风险,英国列车开始限速,部分区域甚至暂停运行。
受高温影响,一些医院也取消常规预约和手术,许多学校选择闭校开展线上教学,或提早放学。
“欧洲还未准备好迎接一个更热的世界”
剑桥大学教授 舒克伯勒:在英国,很少有家庭安装空调。如果为了适应新气候,改变整个基础设施来应对更高的气温,代价是难以承受的。
一般情况下,英国夏季凉爽,以7月为例,平均气温大约21摄氏度。因此,在英国,只有不到5%的家庭住宅安装有空调。
气象学家 汤普森:眼前的现状告诉我们,破坏已经造成,气候已经被改变。现在可能是时候来尝试,不要让它(气候变化)变得更糟了。不然我们就必须开始调整我们的基础设施等来适应它。
在美国《政客》杂志看来,欧洲还没准备好迎接一个更热的世界。
“为了应对热浪,欧洲大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精神层面。”
——美国《政客》杂志
《政客》杂志指出,根据欧盟法律,每个成员国都被要求报告其在所谓“气候适应”上的支出。然而该杂志对报告分析后发现,27个欧盟成员国中,有20个国家要么只提供了有限的支出计划细节,要么根本就没有提供。而欧洲经济区的数据显示,在过去40年里,欧洲有7.6万至12.8万人死于夏季高温。
“危险程度和行动速度之间的差异成了一个丑闻。我们不知道下一件大事什么时候会发生,我们也没有准备好。”
——德国气候保护与健康联盟主席 赫尔曼
热浪加剧欧洲食品与能源价格危机
另据彭博社报道称,热浪下农作物枯萎、河流发电量骤减,饱受通胀困扰的欧洲将面对食品和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威胁。
英国卡迪夫大学水资源研究所副主任 辛格:降水减少时,土壤含水量随之下降。河渠中的水流量、地下水,都随之下降,从而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这个夏天,由于热浪袭击,降水稀少,意大利经历了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至少5个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意大利境内最长的河流波河,水位降至70多年来最低水平,部分河段出现断流。一艘沉没河底70多年的舰船残骸已露出水面。
波河流域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农业区,粮食产量占比高达40%。
对比2020年6月和2022年6月的卫星图片,不难看出,波河正日渐干涸,严重萎缩。
意大利帕维亚农牧协会主席 格雷皮:这片水稻完全干死了,不会有任何产量了,这里已经不长庄稼了。
这片稻田原本可以收获15吨的水稻,如今却因为干旱颗粒无收。
意大利农民联合会主席 菲尼:现在情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但未来会变得更糟糕,一些农民已经破产了。
受到影响的远不止农业生产,由于持续干旱,近期意大利皮埃尔蒙特大区和伦巴第大区已有128座城镇夜间停止自来水供水。
意大利灌溉水财团协会总经理 加尔加诺:我们正在皮埃蒙特和伦巴第的128座城镇,用水罐车给市民分发饮用水。
据了解,意大利40%的可再生能源都来自水电站。然而由于持续干旱,水电站的发电量也可能下降50%。
高温引发美国严重干旱
在美国,类似的灾情也已出现。
米德湖,世界最大人工湖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水库。如今,它的水位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影响了近2500万美国人的饮水供应。
近期,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了米德湖过去22年间的卫星对比图,展示了蓄水量急剧萎缩的残酷现实。
无独有偶,7月以来,美国犹他州大盐湖水位也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新低,水域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二。
美国记者:这可能有点欺骗性,这里看起来有很多水,但实际上我站在只有几英寸深的水里。而在以往正常情况下,我会完全被水淹没,你不会看到我周围的任何陆地,可如今三分之二的湖床裸露在外。
据美国全国奥杜邦学会估算,每年栖息于大盐湖和迁徙时路过大盐湖的鸟类超过330种,总数约有1000万只。如今湖泊大面积萎缩,也给鸟类迁徙带来困难。
野生动物学家 斯托内:它们失去了一个迁徙途中的休息地。
记者:或许它们就不能安全地躲避土狼了?
斯托内:是的。
记者:因为土狼会直接走过来,你之前想过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斯托内:我希望没有,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这是气候变化和长期干旱的鲜明例证,也可能是美国西部12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执行编辑 卡洛维茨
干旱背后,同样是罕见的高温。
美联社称,今年夏季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季之一,全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至少1.25亿人处于高温警报之下。
7月26日,美国消防部门表示,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附近名为“橡树大火”(Oak Fire)的山火过火面积已达77.7平方千米,成为本年度加州野火季最大的一场火灾。
山火已烧毁至少41栋建筑,数千人被迫疏散。
被疏散民众:人们争分夺秒收拾东西,没法描述,真的很难。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洪水”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洪水。
美国中东部的肯塔基州,本周遭遇连续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
肯塔基州居民:一切都没了,什么都没了,所有的生活都没了。
7月29日,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安迪·贝希尔表示,暴雨引发的严重洪水已导致至少16人死亡。
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安迪·贝希尔:我昨天签署的州紧急状态令,覆盖肯塔基州每一个县。
同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宣布肯塔基州进入“重大灾难”状态。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有数据表明,欧洲及美国西部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速度几乎超过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
科学家研究发现,局地“热穹顶”是此轮超级热浪发生的关键原因。
美国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 伯特利西:高压意味着空气下沉,和空气上升会带来云和风暴相反。空气下沉时天空晴朗。
高压像个罩子一样把热空气盖在热浪发生区域,同时阻止冷空气进入,“热穹顶”里的温度因此越来越高,引发热浪或超级热浪事件。
如果说大气环流的异常具有一定偶然性,那么长期发生的气候变化则是热浪频发的根本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评估显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
英国气候学家 肯顿:如果我们把近十年的气温与1961年至1990年的气温对比,会发现平均气温上升了1摄氏度,这与我们在全球看到的情况大致相当。1摄氏度听起来不多,但这意味着什么?很明显,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热浪,更多极端高温和降雨。
高温热浪与全球气候生态息息相关
长远来看,高温热浪不仅对个别区域产生影响,还关系全球气候生态的变化走向。
7月3日,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马尔莫拉达山区的一座冰川崩塌,崩塌后形成夹杂冰、雪和石块的滑坡,造成至少7人死亡,8人受伤,14人失踪。
阿尔卑斯山正常年份山顶温度一直在零摄氏度以下。
但近期冰川所在的威尼托大区受热浪侵袭,平原地表温度高达40摄氏度,山顶温度则升高至10摄氏度左右。
7月中旬,科学家在阿尔卑斯山顶测量发现,这里的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
融雪测量研究员:在测量第一个桩子时,我们发现了大约两米的融化量。而有测量记录以来,之前最极端的情况是每年融化1米。现在夏季才过去一半,积雪已经融化了两米。
据路透社报道,阿尔卑斯山的气温以每十年0.3摄氏度的速度上升,约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继续增加,预计到2100年,阿尔卑斯山冰川的规模将较目前减少80%以上。
意大利冰川学委员会副主席马可·贾迪诺(Marco Giardino)说:“可以预见到夏天之后阿尔卑斯山冰川将大面积消失。”
高纬度冰川也难逃融化噩梦
即使是位于高纬度的冰川,也没有逃过融化的噩梦。
这是冰岛的一座冰川。2019年,这里还有一个巨大的冰川峡谷。
记者 马尔科夫:这座冰川全部融化流进大海需要多久?
向导:可能也就一两年时间就都消失了。
三年后,这位向导的话一语成谶。巨大的冰川峡谷完全消失了。
记者 马尔科夫:因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融化,这里已经没有那个峡谷了,它实际上已经向那边的湖移动了。融化的水被冲进了海洋。
7月8日,一名英国游客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山区徒步时,意外拍到朱库峡谷冰川崩塌的瞬间。
英国游客 西蒙:哦,天啊!哦,我的天啊!
据报道,此次冰川崩塌共有2人被砸伤住院。专家称当地冰川崩落极少达到这种规模,全球气候变暖或已使这一地区冰川变得不再稳定。
两极地区气温飙升 冰盖加速融化
今年7月,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像今天这样温暖的天气足以穿短袖。格陵兰岛今天气温接近60华氏度(约15.5摄氏度)。在这样异常温暖的天气里,会有更多冰川会融化,也让科学家非常担忧。
美国冰川研究人员 萨伊拉姆:这绝对让我担忧。我们这里是北纬67度,是北极地区了,虽然不是今天,可昨天我们还能穿T恤衫在外面溜达,这的确出乎意料。
天气温暖,科学家们甚至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在7月15日至17日这三天,格陵兰岛每天流失的冰量多达约60亿吨,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
科学家们担心,2019年的悲剧会重现。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报告,2019年格陵兰岛冰盖融化了约5320亿吨冰,直接导致全球海平面永久上升达1.5毫米。
过去数十年,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占比达20%至25%左右,若全球变暖趋势继续,到2100年这一比例或将达到40%。如果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
哥本哈根大学教授 斯特芬森:从维京时代至今,在过去1000年里,影响遍及整个冰原的融化事件只有一次。那是在1887年,2000年之后却发生了四起类似事件。
思韦茨冰川,南极洲最大冰川,也被称为“末日冰川”,一旦崩塌可能会引发南极洲冰川崩塌的连锁反应。
最新研究显示,这座不断缩小的冰川的“末日”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到来。
美国气候学家 霍兰德:数据显示,南极洲最温暖的水域就在思韦茨冰川下面,水温几乎比冰点高出4摄氏度。仔细想想,对于近冰水域而言,这温度高得离谱。
依据国际思韦茨冰川合作组织(ITGC)的统计数据,过去30年,该冰川的冰流失量每年递增一倍,自2000年以来,思韦茨冰川已失去了10000亿吨冰。
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度会议上,研究人员警告称,目前思韦茨冰川正加速融化,该冰架可能在三年后完全崩塌。一旦思韦茨冰川全部融化,释放的水量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近1米,如果其它相邻冰川也因此滑入大海,最终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3米。
“目前所经历的还只是未来的预兆。”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 纳利斯
高温干旱,冰川融化,河流干涸,山火肆虐,粮食短缺,饮用水告急……
毫无疑问,今年北半球的这场高温热浪足以构成全球气候问题之“危”,对各国都具有预警意义。
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警告称:“我们有一个选择——集体行动还是集体自杀,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https://news.sina.com.cn/w/2022-08-01/doc-imizirav6202651.shtml
|||
高温干旱令欧洲大陆枯黄一片:证实下一场灾害是干旱
杨学祥,杨冬红
高温干旱令欧洲大陆枯黄一片 从太空肉眼可见
澎湃新闻 南博一
2018年08月13日 10:27
原标题:高温干旱令欧洲大陆枯黄一片,“从太空肉眼可见”
格斯特发布的照片
欧洲今年夏天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植物受到了显著影响。德国宇航员格斯特从国际空间站发回的照片显示,以往郁郁葱葱的欧洲大陆,如今看起来一片焦黄。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格斯特并非从来没有从太空中看过地球。早在2014年,他就曾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过半年。而此次在空间站执行任务,也已两月有余。但是这些天,当他从太空中回望德国家乡时,所看到的景象依然让他吃惊。
他传回的一张照片显示,科隆周边的莱茵地区已经是焦黄一片,另一张视野更广的照片则显示了焦黄的整个中欧地区。他在推特上写道,“几个星期以来首次在白天飞越德国以及中欧上空,令人震惊。原本应该绿色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干枯的棕色。”
格斯特还发了一组他在2014年于国际空间站俯拍的中欧地区照片作为对比,他写道:"鲜明的差异,从太空中肉眼可见。"
持续几周的欧洲高温干旱天气已经在各地引起了许多衍生灾害。瑞士的河流水温不断升高,造成大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南欧地区、甚至北极圈地区都因高温干旱频发森林火灾。
宇航员格斯特也发送了一组葡萄牙地区的照片,显示出当地出现了扬尘、沙尘或烟雾景象。
德国、法国等地从本周三起出现了降水天气,气温显著降低。
选稿:王珂然
http://news.eastday.com/w/20180813/u1a14153499_K26845.html
预测和现实:下一场严重灾害是干旱
预测和现实:下一场严重灾害是干旱
坏天时代带来百年沙尘暴高峰 下一场严重灾害是干旱和沙尘暴
已有 447 次阅读 2018-3-29 17:12
坏天时代带来百年沙尘暴高峰 下一场严重灾害是干旱和沙尘暴
杨冬红1,2,杨学祥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35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39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74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3965.html
未来十年内将出现特大旱灾:美国连续三年干旱敲响警钟
杨学祥
一、国外科学界2011年的预测:超级干旱在10年内发生
在人类历史当中,曾经遇到过不少次的超级旱灾,但是有记载的并不多,不过考古学家和气候学家可以通过树木年代学,研究这些古老的大气现象。树木年代学是一个可以把当代气候和古代气候连接起来的方法。科学家们会比较树干横截面上的年轮,一圈代表一年,每一圈都有独特的宽度和间隔,而这其中就含有了许多隐藏的信息。
通过从堪萨斯州中部获取的年轮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在发生干旱和沙尘暴的那几年,年轮的记录很靠近,而1939年到1951年的年轮间距,重新变宽了,那是因为现在我们的气候比较湿润。研究树木的年轮,不仅可以了解到过去1000年中旱灾发生的频率和长度,更可以预测下一次气候波动发生的时间。
不要认为旱灾里自己很远,科学家们预测,一系列人为因素和气候波动的相加,可能导致未来十年内出现一场长期特大旱灾。想想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积雪融化,以及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无疑削弱了我们抵抗干旱的能力,而近些年世界极端的气候现象频频出现。这样看来,一旦发生大规模、长时间的干旱,我们是否还有可能取得这场持久战的胜利,确实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http://book.sina.com.cn/ushistory/news/2011-08-22/1603126.shtml
http://history.sina.com.cn/news/2011-08-22/1603126.shtml
二、国内科学界的预测:坏天时代干旱多发
气候专家张德二指出,重大干旱事件是指连续在3年以上、干旱区域覆盖4个省份以上的干旱事件,其中有代表性的10例分别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它们分别是:989-991年(北宋);1328-1330年(元);1483-1485年(明);1527-1529年(明);1585-1589年(明);1638-1643年(明);1689-1692年(清);1721-1723年(清);1784-1786年(清)和1876-1878年(清)。
张德二对中国历史气候记录的研究表明:准周期性是过去1000年间中国东部各区域的干湿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区域间主要周期变化的位相差异,表现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如南涝北旱、北涝南旱等分布开型)随时间的变化;1000年来干湿气候发生过多次十年和百年尺度的突变,降水的突变对农业生产会有明显影响。过去1000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严重干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50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50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年)和"坏天时代"(SCL>11年),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坏)天世纪"与气候暖(冷)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1470-1975年划出100个“旱年”,其中74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26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2倍。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2[7]。
表2 太阳黑子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1720-1790 1880-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1790-1880
坏天时代860-965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好天时代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1790-1820
10个重大干旱年有8个发生在变冷年或其边界。10个重大干旱年有8个发生在坏天时代及其边界。
好天时代已经结束,坏天时代正在到来。本次太阳活动周期从1997年到2009年,历经13年,按照汤懋苍等人的定义,为严重“坏天时代”,与全球灾害频发相对应。
中国重大干旱的统计特征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1796.html
三、美国连续三年干旱敲响警钟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二大城市圣迭戈市议会近日通过决议,该市从11月1日起采取强制节水措施,以应对美国西部肆虐了3年之久的旱灾。
有报道说,加州目前的旱情已达到120年来最严重的程度。早在今年1月17日,加州州长布朗便宣布全州进入“干旱紧急状态”,呼吁居民、商家和政府机构节约20%用水量。
不过,当时有气象专家估计,由于今年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加州或许在今年11月至来年3月的雨季迎来一个“潮湿的冬天”。可是,随着雨季一天天临近,越来越多的气象预测却显示,加州旱情在今冬明春得到缓解的希望正在变得渺茫。
美国康奈尔大学地球大气学家托比·阿尔特认为,美国西部其实每隔200年都会产生一次持续10之久的“超级干旱”,而每1000年更会遭遇1至2次持续大旱数十年的“气候白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观测中心教授帕克·威廉姆斯也认为,美国西部目前的严重旱情,实际上是一场持续15年左右的“超级大旱”的中期阶段。
多名研究人士分析说,早在欧洲移民踏足美国西部之前,当地历史上已经多次经历“超级干旱”,甚至肆虐一个世纪以上的长期大旱。不过,当时的印第安人可以逐水草而居,但今天西部干旱区人口超过7000万,他们必须直面干旱带来的挑战,寻求科学的应对之道。
http://roll.sohu.com/20141031/n405629725.shtml
四、下一场灾害是干旱
2012年8月,随着罗马尼亚成为最近一个因为干旱而粮食大规模歉收的国家,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担忧加重。罗马尼亚或许不是粮食的主要供应地,但干旱已经成为一个蔓延全球的问题。俄罗斯部分地区的谷物收成下降了50%,墨西哥也正遭受着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几乎70%的国土面积受灾。而美国正处在56年来最干旱的一年,上月的玉米价格由此上涨了23%。
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2-08-17/100425186.html
我在2010年4月12日指出,尽管气象界对旱涝发生的原因和特征争论不休,下一场灾害是干旱已经成为事实。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干旱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对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干旱,我们不能轻描淡写,掉以轻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1267
我在2008年9月16日指出,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2010年和2011年干旱连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0014.html
2015年、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拉尼娜次年和厄尔尼诺当年中国易发生干旱,由于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连续发生,中国连续干旱至少持续到2016年,2012年的干旱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3212.html
2012-2014年美国连续三年干旱敲响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08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462.html
||
干旱、高温、山火、火山、地震:美国灾害链是如何形成的?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干旱、山火、高温、火山活动、地震,美国灾难源于加州地下能量释放,由此引发的点源能量喷发模式即将进入能量释放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67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7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40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014.html
由同一原因造成的多种灾害,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先后依次发生,形成灾害链。
高温
近期北美多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据美国媒体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镇利顿近日记录到49.6摄氏度的高温,已经打破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气温纪录,高温天气也引发了多地森林大火。
加拿大西部地区近日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镇利顿,经历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的气温49.6摄氏度,前所未有的热浪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引发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40多起森林大火,其中大部分仍在燃烧。截至目前,这个坐落在山区的小镇已经有数百人紧急撤离。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日报道,今年到目前为止,加州已经发生3500多起山火,这比过去5年的正常水平高出1000多倍。火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早。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7月1日,美国西部93%的地区处于干旱之中。加州最大的水库——沙斯塔湖,即将打破其最低水位纪录。
此外,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美国从2004年到2018年,平均每年有702人死于高温。然而上周,美国就有数百人死于高温。另外,急剧增加的用电需求,也导致美国多地供电紧张。纽约市居民被告知限制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此外,一些低收入家庭由于负担不起空调的费用以及高昂的电费,在高温天气下备受煎熬。许多老年人也面临着与高温有关疾病的风险。
https://new.qq.com/rain/a/20210705A0165W00
干旱
美国西部正在经历严重的干旱天气,干旱程度或为过去1200年以来最大。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几乎3/4的美国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是美国干旱监测20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受干旱影响的人口超过5838万。
加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等州受干旱影响尤其严重。位于内华达州与亚利桑那州交界的全美第一大水库米德湖,水位已跌至1930年代蓄水以来新低。
但目前的状况还不算最糟,美国垦务局(Bureau of Reclamation)预计,米德湖的水位将会持续下降,直到2021年11月。这将影响洛杉矶、圣地亚哥以及拉斯维加斯在内的2500万人的用水问题。为缓解干旱影响,内华达州直接下令禁止给拉斯维加斯地区1/3的草坪浇水,而犹他州州长则要求人们祈祷下雨。
此次席卷美国西部的干旱并不是孤立事件。美国西南部地区干旱已经持续了20多年,俄勒冈州、怀俄明州、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等9个州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出现干旱。
哥伦比亚大学此前研究认为,目前集中在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120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旱。
超级火山异常活动?在黄石公园附近,仅24小时内就记录近12次地震
黄石破火山口是北美最大的火山系统。它被称为“超级火山”是因为这个破火山口是由特大爆炸性的喷发而形成的。如今的破火山口就是64万年前发生的灾难性喷发形成的。喷发释放出了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岩石和火成碎屑物质。形成了一个将近1公里深和84×45公里宽区域的火山口,并沉积了熔岩溪流凝灰岩。该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有超过10,000温泉和300多个间歇泉。拥有290多个瀑布。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17公顷,主要位于美国怀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附近的一个地区周五发生了近12起地震。蒙大拿州西黄石公园周五报告了大约11次地震,其中最强的一次震级为3.1级。据爱达荷州政治家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该地区又发生了34次地震。其他几次地震震级在1.6至3.1级之间,震源深度约为3英里(4.8公里)。
该地区经常发生地震。黄石公园是美国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园网站介绍,黄石公园每年约发生700到3000次地震。地震往往成群发生。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85年,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公园的西北侧记录了超过3000次地震。
该公园也因其超级火山而闻名。美国只有两座超级火山:一座在黄石公园,另一座在加利福尼亚的朗谷。黄石公园一号的面积约为34×45英里,而其地下深度仅为3英里(4.8公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E4RJU9M0525MCVU.html
山火
最近这些年,每当到了夏天,有一个题材的新闻从来不会缺席,那就是美国的加州山火。今年也不例外,此刻正在加州熊熊燃烧的大火,过火面积已经达到了155平方公里。同时肆虐的山火共有三处,其中最大的一处过火面积就达到了96平方公里。三处山火让加州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许多房屋被烧毁,数千名居民被迫撤离。还有一些电线在山火中遭到了损坏,导致许多居民家中停电,生活十分不便利。
加州沙斯塔三一国家森林的发言人Suzi Johnson描述说,Salt山火在本周三的时候爆发,而且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蔓延了差不多10平方公里的面积,以至于附近的5号州际公路被迫关闭。
在北部,沙斯塔山另一侧的大火更加巨大,过火面积达到了80平方公里。虽然已经有一部分得到了控制,但为了安全起见,当地部门还是撤离了附近的群众。
此外,加州东北部的克拉玛斯国家森林在周一时爆发了山火,过火面积达到了38平方公里,并且还在扩张,甚至可能蔓延到与加州接壤的俄勒冈州。
https://www.sohu.com/a/475459444_570536
2020-09-12 21:01央视网消息:继续关注美国的山火。连日来,在干旱、大风、高温天气的影响下,美国西部地区多个州山火肆虐。目前,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仍是火情最为严重的州。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是受山火影响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旧金山在当地时间9日中午时,标志性建筑金门大桥旁本可以远眺旧金山天际线,此刻却已几乎消失在烟尘中。虽然是中午,但天色已经非常昏暗,整个城市已经完全是夜晚的样子。橙色的天空下可以看到路上的车辆都开着照明灯,路两旁的店铺也是灯火通明。山火持续多日,当地居民也关注着火势进展,很多人站在街边拍照。
根据美国国家跨部门消防中心11日发布的数据,目前,美国西部12个州有上百处大规模山火正在燃烧,过火面积达1.8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新泽西州的面积。28000余名消防员和支持人员正在进行灭火作业。据《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目前,山火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其中加州至少20人死亡、俄勒冈州5人死亡、华盛顿州1人死亡。
在加州,目前仍有24处大规模山火正在燃烧,68000名民众接到了疏散令,超过3900栋建筑物被毁。11日,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表示,罕见的火情是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明证。
俄勒冈州50万民众接到疏散令:除了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等州多处山火火势也极为严重。大火威胁民众生命安全,大批民众被迫撤离。
俄勒冈州州长布朗11日表示,该州过火面积已超过4000平方公里。除了死亡的人之外,还有数十人下落不明。预计后续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目前,俄勒冈州已有50万民众接到了疏散令,超过该州总人口的10%,其中4万人已经撤离。俄勒冈州紧急管理部门官员11日表示,正在为可能的“大规模死亡事件”做准备。
华盛顿州州长英斯利11日说,在过去5天中,该州过火面积超过了2500平方公里。英斯利再次表示,如此严重的火情是不正常的,是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结果。
在火情最为严重的西海岸三个州,烟尘遮天蔽日。11日在旧金山、西雅图、波特兰等城市,山火导致的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公共卫生专家建议居民待在家中,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一些专家建议为无家可归者设立“空气污染避难所”,不过也有专家担心聚集性场所将引发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https://www.sohu.com/a/417954359_162758
结论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超级火山活动加剧值得关注。美国干旱并非只是气象灾害,构造干旱也在其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940.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2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美国灾难将进入峰值 加州干旱带来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2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156.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