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变快与高温异常:地球扁率变小高纬度圈扩张破裂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只会越来越慢,所以一天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时,地球上负责授时的科学家利用铯原子钟却告诉我们:地球自转速度其实是会突然加快的,一天早已经不足24小时,甚至更短了。这种自转变快的幅度是非常非常小的,只有毫秒级别,比如2020年7月19日就是近年来最短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里地球提前1.4602 毫米完成了自转。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径向变化规模小,纬向变化规模大)。这一周期变化为13.6天和18.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0771.html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高纬度地区地球表面收缩,径向扩张;2023-2025年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高纬度地区地球表面纬向扩张,径向收缩,这是2020年地球自转变快和2021-2022年北半球高温异常的原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3675.html
南极圈的扩张将导致2022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面积变小,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特大地震的统计规律: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发生
事实上,我们早在 2005 年就发现了这一重要规律,并在2005、 2006 、 2007 、 2008 、 2011 年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地震的拉马德雷周期及其形成机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长期预测。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 2005 年和 2008 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表 2 全球 1890-2012年 8.5级以上地震的分布特征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所在纬度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北纬 39.3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南纬 0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南纬 28.55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北纬 55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南纬 7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北纬 28.9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北纬 55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北纬 51.57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南纬 38.29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北纬 44.9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北纬 61.1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北纬 51.21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北纬 3.9
最大值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北纬 3.9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北纬 3.9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南纬 36.12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东北地区
9.0
北纬 38.1
冷位相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04-11
2014
2015
2016
2023
2024
2025
印尼苏门答腊
未发生
未发生
未发生
发生可能性增大
发生可能性增大
发生可能性增大
8.6
北纬 2.30
最小值
最小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大值
最大值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注: 1890-1924 年、 1047-1976 年、 2000-2035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流感和强震爆发的预测 . 百科知识 . 2005, (24): 13-14.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 4): 400, 398。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28( 1):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年 12月 26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 3): 1023-102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200-20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 2008 ,( 5 ): 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4): 926-934.
Li 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 Adv.Atmos.Sci. 2005, 22:359-374.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5231.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8776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551.html
相关报道
地球自转变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科学家:未来只会越来越慢 2022-03-01 22:42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一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24小时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两句话都是无比正确的,然而随着科学测量精度的进步,尤其是对地球基本情况的了解,科学家开始发现地球的自转速度并非是恒定不变的 ,而是从诞生之后就开始不断变化的。
在45亿年前地球刚诞生的时候,自转一圈只需要6个小时,后来随着月球引力不断减缓地球自转速度,一天的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长,从6小时到8小时再到10小时,一直到今天的23小时56分4秒。
从常理上推断,随着地球受到月球引力的持续影响,以及人类不断发射火箭带走地球自转能量,地球的自转周期在未来是会越来越长的,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将从24小时逐渐延长到25小时甚至更久,极端情况下只要时间足够长,地球还会被太阳引力潮汐锁定,从而一面彻底变成白天,一面彻底变成黑夜。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认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只会越来越慢,所以一天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时,地球上负责授时的科学家利用铯原子钟却告诉我们:地球自转速度其实是会突然加快的,一天早已经不足24小时,甚至更短了。
当然了,这种自转变快的幅度是非常非常小的,只有毫秒级别,比如2020年7月19日就是近年来最短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里地球提前1.4602 毫米完成了自转。
这种级别的自转变化幅度其实还是影响了一部分器材的,那就是近地轨道的卫星们和地面的时间同步会发生不匹配,不过由于它们系统里都有主动修正系统,所以我们在地面上的车辆导航并不会受到影响,日常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地球自转速度继续加快,甚至是发生能被人类感觉到的加速度,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呢?人类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影响呢?
根据科学家推测,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会导致引力或者说“向心力” 变弱,地球上的一切都会变得容易飘起来,普通人轻轻一跃就能上升到好几米的高度。
除了人类之外,地球海洋也会因为自转而变得非常活跃,在月球引力施加潮汐涨落的情况下,过度活跃的地球海洋将导致海啸频频发生,各个大陆的海岸线附近都会变得非常危险,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到内陆地区。
根据超级计算机的模拟,如果把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到地球的20倍,那么高速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就将把组成地球的物质给甩散,地球将会像胡椒面儿一样被播撒到宇宙中,人类文明届时也会消失。
不要以为以上这些可怕的景象都是虚构的,因为天文学界确实在宇宙中发现了这种每秒自转几百圈,赤道线速度接近光速的50%的天体,它就是脉冲星。
这种体积极小,但物质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几十亿吨的超级天体,堪称宇宙中永不熄灭的灯塔,诞生于中等质量恒星晚年核心区域坍塌中的它们,是除了黑洞和夸克星之外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因此自转速度才这么快。
在超级快的自转速度影响下,脉冲星上的山峰高度最高只能达到一毫米,且出现瞬间就又会被自身的引力所压垮,重新恢复平整。
总体而言
在地球已经诞生了45亿年后的今天,在太阳系已经趋于稳定的今天,地球本身的自转速度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的,在没有大体积小行星撞击的影响下,人类仍将继续保持一天24小时作息规律。
https://www.sohu.com/a/526430224_12120397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3722.html
上一篇:
汤加群岛发生5.5级地震:关注2022年6月2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
中国台湾花莲5.9级地震:关注2022年6月21日潮汐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