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大震威胁:30年内6-7级,50年内9级

已有 4333 次阅读 2021-4-30 15:4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国大震威胁:30年内6-7级,50年内9级


       美国大震咄咄逼人 

美国科学家预测 美国50年内恐有9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04:59  信息时报

  

美国科学家预测美国50年内恐有9级地震

       与地震频发的智利一样,北美洲西北海岸地区也遭遇过大地震。左图为2月28日智利8.8级地震的救援场景,右图为1989年美国加州爆发6.9级地震时的惨状。

美国科学家预测美国50年内恐有9级地震

美国科学家预测美国50年内恐有9级地震

      卡斯卡迪亚断裂带长度超过1000公里,曾在1700年爆发一场9级大地震,它一旦爆发地震,将威胁到加州、西雅图、波特兰等美国沿岸港口城市。

  信息时报讯 据《中国日报》报道,据美国媒体3月2日报道,科学家预测北美洲西北海岸将在不远的未来爆发一场里氏9级的超大规模地震,具体地点大约在距离海岸50英里(约合8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美国的西雅图、波特兰以及加拿大主要港市温哥华都将深受其害。其实这个说法一直存在,但如今却让人感到格外恐惧。

  美加大城市将深受其害

  科学家最近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一场里氏9级的地震,发现震动将持续2到5分钟,届时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所有质量欠佳的建筑将无一幸免,高速公路和桥梁也将全线坍塌。不仅如此,地震还将在短时间内引发强烈海啸,当巨浪涌向海岸的时候,地势低洼的海滨城市难逃被淹的命运。

  同处地震频发地带

  智利和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沿岸是全球的地震多发地区,那里地壳构造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强烈,其中一块常常俯冲到另一块的下方。这些所谓的“俯冲带”造就了地球上的山脉和海沟,同时也是地震形成的根源。与地震频发的智利一样,北美洲西北海岸地区大约每500到60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该地区上一次地震是在1700年,当时一场里氏9级的超级大地震激起了30到40英尺(约合9到12米)高的巨浪,就连对岸的日本沿海村庄都遭到破坏。王菁

  美国专家:50年内地震几率达80%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戈德芬格则表示,在未来50年里,俄勒冈州南部和北卡罗来纳州所处的断层南端断裂的可能性高达80%,将酝酿一场超级地震。

  这处断层已经“沉睡”了300多年,一旦爆发,后果必将是灾难性的。

  据《中国日报》

  美国地质勘探局:威胁7500万人,加州最危险

  美国地质勘探局局长麦库特表示,这场地震将威胁到美国40个州的7500万人,其中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最危险。他说:“这场灾难不是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发生的问题。”加州政府防灾预警中心地震海啸处处长吉姆·戈尔茨也形容这场灾难“酝酿已久”,并且无论在强度上还是带来的灾害程度上都堪称巨大。

  美国地质勘探局同时表示,除加州外,华盛顿州的西雅图、阿拉斯加州,还有邻国加拿大都面临强震威胁,地震将波及整个北美大陆的太平洋海岸地区。麦库特认为,美国应该及早做好应对大地震的准备:“当我看到智利的高速公路及桥梁被地震摧毁的报道时,我就担心,这种景象也将出现在美国。”国际台1分2分3分4分5分

http://news.sina.com.cn/w/2010-03-04/045917161415s.shtml

发现神秘地质断层,再次引发科学家担忧超强地震 

2018-06-05 08:39

美国加州最危险的地质断裂带“圣安德烈斯断层”附近发现一条新断层,再次引发科学家担忧美西地区潜在超强地震,而造成毁灭性灾难。

科学家在发表于《美国地震学会通报》的研究论文中说,这条新断层大部分位于索尔顿海底,因此命名为索尔顿海槽断层,其分布与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南段平行。

出乎意料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科学中心的瓦莱丽·萨吉安博士后研究员认为,这是个出乎意料的发现。萨吉安表示,在加州这个地质研究活动很多的地方,基本观察到所有的地质特征,因此发现这个新断层是非常不寻常的事情。

“目前很难认识这个断层的意义。”她说:“该断层似乎年代非常久远。如果能找到各种联系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科学家正在使用地震仪及雷射雷达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初步了解断层位于湖底,其深度至少为地下2公里,但不清楚其长度、深度及走向等详情。相比之下, 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深度为10~12公里。

图中红色线为神秘的索尔顿海槽断层。其余线条自左向右表示:Elsinore断层、San Jacinto 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

成因之谜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地质学及地球物理学家尼尔·德雷斯高教授表示,这个新断层引起他们的警觉,正在探寻各种相关数据。

德雷斯高教授解释,估计索尔顿海槽断层的长度为35~40公里。研究人员已经绘制断层的部分走行图,但由于地质状况复杂,故研究进展缓慢。

但根据德雷斯高教授的说法,目前无法推算索尔顿海槽断层的产生原因。尤其是,该区域没有地震活动等判断线索,似乎此断层隐藏很久,直至现在神秘显形。

德雷斯高教授说:“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个断层可能与圣安德烈斯断层相互作用的程度和时间关系。”当然,这会引发人们对超级强震的担忧。

科学家模拟美西地区发生超强9级地震,之后会造成整个太平洋大海啸。

地球灾难之忧

科学家汇总一千年来的历史记录,显示圣安德烈斯断层每175~200年活动一次而引发7级大地震。但是让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近二三百年来圣安德烈斯断层一直没有大活动,因此该地区未发生毁灭性灾难。

实际上,科学家喜忧交加。一旦圣安德烈斯断层活跃起来,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个新发现更增添人们的忧虑:它是否会引发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活动。

参与该研究的地震学家格雷汉姆·坎特(Graham Kent)表示,很难判断这个新断层与圣安德烈斯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没有相关的地震数据供参考。

坎特说:“自上次圣安德烈斯南部发生地震以来,该地区的下一次地震时间一直在被拖延,这是地球学界的未解之谜。”

https://www.sohu.com/a/234069394_100142359

美国加州奥克兰附近恐发生7级大地震,恐威胁旧金山湾区数百万人

2021-04-29 13:00:23 来源: 世界你好

       2021-04-29消息,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认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东部的海沃德断层在未来30年内恐发生6级至7级大地震。

  海沃德断层位于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以东-圣利安卓市-海沃德市-弗里蒙特市一线,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对该断层探槽研究发现该断层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6级至7级地震活动。

  研究表明海沃德断层在1134年,1317年,1475年,1629年,1725年,1868年均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活动,这6次强震间隔时间分别为183年,158年,153年,97年,142年,150年,平均间隔约147年左右。而海沃德断层最近一次强震距今已经150年了,鉴于该断层具备一定的地震活动规律性和强震复发性,因此判断海沃德断层未来30年内恐发生6级至7级地震。【目前海沃德断层发生6级至7级地震的概率为30%左右】。

       鉴于以上2条判断目前美国最危险的断层应该是海沃德断层。

   鉴于美国加州奥克兰东部的海沃德断层已经进入了强震发生的周期范围内【海沃德断层强震间隔周期为97年至183年,而海沃德断层最近一次强震为1868年,距今已经150年了】,因此建议在美国居住的华人谨慎在海沃德断层附近居住。并且提醒当地华人加强防震意识,做好预防7级大地震的准备。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8OKC4680534HFB9.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4415.html

      大震路线图

       我们在2008-6-1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1年到2008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年2月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2015年5月30日日本发生8.1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00-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2000-2035年为全球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美国的异常干旱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

       我在2012年2月20日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2014年8月18日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3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662.html

       美国地震空区的未来强震将是本轮地震活跃期的终结

       2021-03-20 18:18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今年以来,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39次,其中6.0级到6.9级32次,7.0级到7.9级7次,8.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3月5日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的7.8级地震。

 ​​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2NuEtOBeS7

       图中显示,39次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密集发生,而唯独美国是地震空区。与平面地震模型互不相关的特点不同,十字交汇是球面地壳地震破裂的主要特征:一处地震为另一处地震创造条件,球面地震是相互影响的。美国地震空区的未来强震将是本轮地震活跃期的终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8369.html

       截止4月26日,50次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密集发生,而唯独美国是地震空区。台湾处于地震密集发生的交汇处,两次地震填补6级地震空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4372.html

       20002035年全球地震活跃期:一张表看清当前地震形势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PDO)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1  1890年以特大地震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5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2055-2090年为下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PDO)。美国大震预测就在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2055-209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2012830指出,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311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2006年和2008年相继指出,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201020112012年连续发生38.5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013-2018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2018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9-1961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50-1964年发生78.5级以上地震,其中9级以上地震4次;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04-2012年发生68.5级以上地震,其中9级以上地震2次;

特大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2018年。其中,2015-2016年和2018年为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为强拉尼娜年。

2015-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9-11]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并将继续上升200。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洋壳均衡下降了43(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9]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30-50年会更加强烈。

美国大震预测就在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2055-209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54(4): 926-934.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21(3): 1023-1027.

[3]      郭增建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 287.

[4]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 146-158.  

[5]      杨冬红杨学祥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西北地震学报, 2005,27(1): 96.

[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7]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8]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9]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4519.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4月30日午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4月30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