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干旱和沙尘暴与地震的相关性

已有 3556 次阅读 2021-3-31 15:30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干旱和沙尘暴与地震的相关性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20213月两次沙尘暴说起:近15年以来强沙尘暴最多的一年

 

中央气象台328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28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及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及东南部有强沙尘暴。28日夜间起,上述地区沙尘天气强度减弱,以扬沙或浮尘为主,但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等地仍有沙尘暴。

气象分析师 胡啸: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呈现出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从影响范围上来看,我国内蒙古中西部、东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西部等地都在其中,有不少地方都会出现沙尘暴。

这次过程和我国15-16日遭遇的沙尘过程较为类似,都是蒙古气旋和后部冷空气造成。从风云四号沙尘监测来看,主要沙源依然来自蒙古国境内。

今年,我国北方沙尘较为频繁。3月份PM10的浓度也近几年最高的。我们知道沙尘的影响,需要有起沙、传输、影响的过程。首先就是沙源地的条件,今年3月大气环流调整,在沙源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而导致沙源裸露。从监测来看,今年沙源地的积雪要比常年同期偏少。我国高分一号卫星的监测也直观显示沙源的条件不好。

https://www.sohu.com/a/457689333_100191048

  去年冬季以来,蒙古国、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及西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且积雪覆盖范围较小;今年2月以来这些地区气温显著偏高,地表土壤变得比较疏松,起沙条件较好,这是沙尘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087.html

学者彭继平和李钢铁指出,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沙尘天气最为严重的一年,沙尘暴频次多,强度偏大,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根据沙尘暴监测与评估资料,从气候角度分析了我国2006年沙尘暴多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异常波动,降水偏少,春季气温显著偏高所致。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HZH200802011&dbcode=CJFQ&dbname=CJFD2008

 

沙尘暴与干旱的对应关系

 

1999年中国就曾出现过严重的旱灾。当时,中国华北、黄淮、华南等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现象。此后的三年,中国北方又连续三年少雨。其中,2000年全国受旱面积更是高达4054万公顷。与之对应的就是19986-20008月持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有人把2001年也定为拉尼娜年)。

1998年夏天长江洪灾;1999年夏天,接着就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罕见的大旱:武汉36万人饮水告急,安徽境内淮河干流几乎断流,整个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到2000年,全国因旱损失粮食59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06亿元,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因旱造成粮食损失均为建国51年来最大值,旱灾波及全国20余个省区、直辖市。

2006,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损失总体偏重。华北北部、华南西南部以及西南南部、西北地区的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大范围春旱;入夏以后,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西南东北部以及江南部分地区发生夏伏旱,其中重庆、四川东部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入秋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缓和,但北方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不足,秋播受到一定影响,尤以山东、广西等地秋旱最为严重。

2009年,我国各地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受旱地域广,阶段过程多;受旱面积大,局部灾情重;江河水位低,影响范围广。2009年,我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从年初到年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均发生严重干旱。去年初,我国冬麦主产区有1.61亿亩越冬作物受旱,比常年同期多8500万亩,为近6年来同期最大。去年入秋以后,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南方重要河流湖泊来水严重偏枯,一些河段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对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湖区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316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这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https://www.czqxj.net.cn/images/loading.jpg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0-2001年、2006年、2010年中国北方沙尘暴高峰与1999-2002年、2006年、2010年全国干旱是一一对应的。

1961~2016 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日数.png

1  19612016 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日数

——《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16年)》

 

构造干旱和地震

 

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

无降水的干旱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称为气象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而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构造干旱的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时间长,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和地震周期有关。

    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不仅有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还有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78]。热点和构造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大温度梯度加强大气对流,其二是把地下水和地幔水带到大气参加降水循环,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大陆及邻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6]和高庆华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可以明显看到地震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

    由此可见,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是降水再循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地热不仅能造成干旱,而且能造成洪涝。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表明地热在降水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旱震理论讨论的干旱与地震关系,指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其认定和发展对预测干旱和预测地震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087.html

 

 1  1999-2010年中国6级以上地震

 

1999921日台湾南投7.6级地震   

2000912青海兴海6.6级地震   

20011114日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20032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   

2003417日青海德令哈6.6级地震   

200437日西藏安多那曲 6.6级地震   

2004712日西藏仲巴6.7级地震   

20081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   

20083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   

2008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   

2008106日西藏当雄6.6级地震   

20104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和表1-2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是拉马德雷冷位相超级灾害链存在的理论基础。从中可以看到2000-2001年、2006年、2010年中国北方沙尘暴高峰与1999-2002年、2006年、2010年全国干旱,以及1999-2010年中国6级以上地震是一一对应的。潮汐周期的激发作用也不可忽视。2006年重庆干旱就是构造干旱,2008年四川汶川级地震就是证据。


 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统计规律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带来大风和洪涝,不会发生特大沙尘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带来干旱和雾霾,但风力小,难以形成特大沙尘暴。沙尘暴需要大风和干旱,因此,两个极值之间是强沙尘暴发生的最有利时期。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造成北方干旱,但风力较弱,2016年和2020年长江洪水压制了干旱;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造成风力大和洪涝,期间干旱和大风力叠加的2021-2022年就是沙尘暴发生的有利环境。

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和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等因素有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我国严重干旱频发和沙尘暴百年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已经开始(见表1-2),中国下一场灾害就是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350.html 

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予以关注,做好相应的防御准备。预计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增大潮汐南北震荡的振幅,增强沙尘暴的规模和强度。

 

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干旱与特大沙尘暴对应关系

特大沙尘暴  年月日

月亮赤纬角极值时间

干旱

拉尼娜或厄尔尼诺

1993年:4月至5月上旬




1995年:117

1995-1997年最小值

干旱

拉尼娜

1998年:45



拉尼娜

1999年:43日至4


干旱

拉尼娜

2000年:322日至23


干旱

拉尼娜

2002年:318日到21


干旱

厄尔尼诺

2005-2007年未发生

2005-2007年最大值



2010319


干旱

拉尼娜

2010424


干旱

拉尼娜

2010426


干旱

拉尼娜

2014423

2014-2016年最小值

干旱

厄尔尼诺

2021315


干旱

拉尼娜

2023-2025年预计不发生

2023-2025年最大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83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73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795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087.html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气象干旱和构造干旱。发表于 2009-2-9 7:56:3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723

2.       杨学祥气候波动、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 200068):1003~1005

3.       汤懋苍,钟大赉,李文华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是地球热点的证据.中国科学,D辑,1998285):463~468

4.    彭继平,李钢铁。2006年我国沙尘暴灾害特点及原因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2)61-6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502.html

上一篇:美国新一波疫情又至?卫生官员警告“即将到来的噩梦”!3-5月进入高潮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3月31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8 郑永军 张学文 杨文祥 周少祥 赫荣乔 许培扬 杨正瓴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