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世纪和现在日本富士山进入火山活跃期

已有 3114 次阅读 2020-9-7 13:0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气候变化, 地震火山周期, 地壳均衡, 冰期, 全球变暖

世纪和现在日本富士山进入火山活跃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日本富士山火山频发的统计规律是发生在暖期高峰时期和冷期高峰时期。寒冷造成的冰盖增长和海平面下降,将产生洋壳上升和载冰陆壳下降,形成规模不等的地壳均衡运动,是地震火山发生的主要力源。

       同理,温暖期造成的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产生加载的海洋地壳下沉,卸载的原冰盖陆壳上升,形成洋壳下降和陆壳上升的大规模均衡运动,特别是对于海洋中的岛国。

      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变冷高峰在3107-3452年。所以, 2020-2300年全球变暖高峰和3107-3452年小冰期高峰是日本火山频发的危险期。

       最近研究表明,2020-2300年全球变暖高峰和3107-3452年小冰期高峰是日本火山频发的危险期。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日本或将进入火山活跃期。

h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698.htmly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9408.html

        全球变暖导致日本火山频发。中世纪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火山周期, 地壳均衡, 冰期,全球变暖


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日本富士山或将进入火山活跃期 

根据公元500-1983年日本火山活动资料,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气候变暖是日本富士山火山进入活跃期的气候主要特征(见表1)。目前也正处于气候变暖时期,日本进入火山活跃期符合历史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292.html

公元781-1033年日本富士山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暖的对应关系      

年代(年月日)

火山活动

冷暖

火山周期

781-08

喷火;降灰

中世纪暖期

活跃期

800-04-15

喷火;降灰;

活跃期

801

喷火;降灰;降砂砾

活跃期

826

喷火

活跃期

853

异常?

活跃期

858-859

异常?

活跃期

864-06

喷火;降砂砾 ;熔岩流出

活跃期

865-866

喷火

活跃期

870

喷火

活跃期

932-11-19

喷火?

活跃期

937

喷火

活跃期

952

喷火?

活跃期

993

喷火?

活跃期

999

喷火

活跃期

1017

喷火?;降灰

暖?


1033-01-25

喷火

  暖?

 

 

表2 公元1083-1939年日本富士山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暖的对应关系      

年代(年月日)

火山活动

冷暖

火山周期

1083-03-25

喷火

暖?


1181

崩坏


1331-08-19

地震;崩坏


1511

喷火

活跃期

1560

喷火

活跃期

1627

喷火?

活跃期

1700

喷火

活跃期

1707-12-16

喷火;降灰;地震群发;

喷石;降灰砂;黑烟;空振

活跃期

1708-02-24

喷火?

活跃期

1709-19-03

1809-10-03

喷火?

崩坏

活跃期

1825-07-26

鸣动

活跃期

1834-05-16

山津波

活跃期

1939-10

地震群发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公元前2900—2200年,1800—1250年,700—60年,公元600—1280年,1820年—)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公元前3400—2900年,2200—1800年 ,1275—700年,60—公元600年,1280—1820年)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
      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和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729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804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8819.html  

       学者叶山认为,明清小冰期的气候变化幅度具体是怎样的,目前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式和数值模拟方式,并无定论。首先我们可以看看王会昌(1992)《中国文化地理》中的气温vs朝代的图表:

  

 图3  近5000年中国气候变化


      图3是中国历史地理界非常经典的图,最初来源是竺可桢的研究,其中的冷IV期就是明清小冰期。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低温期如果从广义上来看,其实从宋末就开始了。如果再推广一点,说它从唐末五代开始的也不为过。唐朝后期,中国历史上的暖III期步入尾声,气温开始下滑、降水量也在下滑,到了宋朝,中国进入了冷III期,最著名的记载就是公元1111年太湖完全结冰。宋朝长期面临北部边界的压力(来自辽、西夏、金等),其实和北方气候转冷、游牧民族必须南下定居、甚至建立汉化的中原王朝不无关系。南宋后期到元朝,有一段气温回升的暖IV期,但这个温暖期是否存在其实是有争议的,就算存在,也只是相对温暖,和商朝、秦汉、隋唐这前三个温暖期比,它的温度并不高。在元朝,气候再度转冷,进入了冷IV期。不过,这一寒冷期的开始时间发生在欧洲人的殖民以前,它开始的时候,欧洲还是中世纪,因此它肯定是和殖民活动无关的。如果把条件稍微控制得严格一点,我们也可以说明清小冰期的高潮部分是明朝后期开始的。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气温曲线在1600年前后(万历年间)有个明显的下行。这一次的气候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也确实是和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根据这张图,明清小冰期的降温幅度在1-2摄氏度之间。如果按照比较基准线(现在的温度),明清小冰期的最大降温幅度在2度左右,如果只看1600年前后的那次降温,降温幅度在1摄氏度左右。另外,明末这次降温的速度非常的快,短短四五十年,气温就下降了1摄氏度。

       延暦19年-21年(800年-802年)发生了延暦喷发,贞观6年(864年)喷出了青木原树海熔岩流,发生了贞观大喷发。它们对应中世纪暖期。

       最后一次富士山喷发是在宝永4年(1707年)发生的宝永大喷发。它对应小冰期高峰期。

       冷暖气候交替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是日本富士火山和地震频发的主导力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9408.html

早在20世纪70年代,竺可桢就曾经对我国5000年来的气候做过研究,发现我国近5000年来,就有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交替出现。

 

第一温暖期

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前左右,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

第一寒冷期

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寒冷期,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第二温暖期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又进入一个新的温暖时期。

第二寒冷期

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又进入第二个寒冷时期,在当时的南京,冬天温度比现在要低,结冰是很常见的。

第三温暖期

从公元6001000年,即隋唐五代时期,是第三个温暖期,当时在中国的首都长安,广泛种植着喜热喜雨的竹子。

第三寒冷期

从公元10001200年,即宋朝是第三个寒冷期,温度比现在要低1℃左右。

第四温暖期

从公元1200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个温暖期,但这次不如隋唐时那样温暖,表现在大象生存的北方限,逐渐由淮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以南,退到广东、云南等地。

第四寒冷期

公元1300年以后,即明清时代,是第四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低1-2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说,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杰拉尔德邦德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1500~1800年。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邦德提出的“气候周期”是一致的。潮汐大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

 

                         200年的太阳黑子极小期

 

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四次之多,它们分别是:    
     

  其中,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3512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06/1381790_2.shtml 

http://news.sohu.com/20120206/n33387436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6809.html 

表1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日本富士山火山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

富士山火山喷发

全球

气温

时间

次数

现象





中世纪

781-999

16

喷火;降灰;降砂砾;

温暖期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017

1033

1083

1181

4

喷火

崩坏

暖期?

暖期?

暖期?

暖期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311

地震;崩坏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511

1560

1

1

喷火

喷火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27

1700

1707

1708

1709

5

喷火;降灰;降砂砾;岩浆流出(1707)

小冰期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09

1825

1834

3鸣动;崩坏;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19391地震群发

次小冰期

注:本文刊登在《2019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127-132页,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2019年11月,北京。


      去掉冷暖有争议的1000-1100年,中世纪781-999年的218年中,富士山喷发16次,平均每年0.073次,约14年喷发一次。小冰期1331-1834年的503年中,富士山喷发11次,平均每年0.022次,约46年喷发一次。变暖和变冷高峰时期是富士山火山活动活跃期,变暖时期比变冷时期的年平均次数增加2倍多。

      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变冷高峰在3107-3452年。所以, 2020-2300年全球变暖高峰和3107-3452年小冰期高峰是日本富士山火山频发的危险期。

数据统计表明,在公元903-1983年,日本火山频繁发生,总数为1064次,平均每年发生0.98次。发生在小冰期数:346,发生在小气候适宜期数:718,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由此可见,日本火山在气候变暖时期比在变冷时期更活跃,是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292.html

       全球变暖导致日本火山频发,中世纪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Yang D H,Yang X X.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 1666-1677.

5. 日本气象厅。日本活火山总览。东京:タカオカ印刷株式会社,198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6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9592.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0年9月7日早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波动区间:2020年9月7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杨正瓴 范振英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