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截图。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冯粒)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13日04时42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纬9.30度,东经126.00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5.7级地震 关注白令海峡热异常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19年6月的数据显示,6级以上地震受潮汐组合控制,具有双周循环的潮汐波动特征。自2019年1月1日开始至6月30日截止,潮汐波动规律明显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地震活动在5-6月弱潮汐时期进入高潮,7-10月将进入强潮汐时期。
7月9日潮汐组合的调整没有见到加州地震的响应,7月16-17日潮汐组合的增强作用不可忽视。
图1 2019年7月8日和11日白令海峡热异常(红色)对比
相关报道
2019-07-13 07:06
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截图。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冯粒)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13日04时42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纬9.30度,东经126.00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http://www.sohu.com/a/326510226_114731
2019年1-7月地震分布表
表1 2019年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2019年7月13日)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8级地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7级地震 | 0 | 1 | 1 | 0 | 3 | 3 | 0 | 0 | 0 | 0 | 0 | 0 | 7 |
6级地震 | 11 | 4 | 11 | 12 | 6 | 14 | 4 | 62 | |||||
5级地震 | 31 | 31 | 29 | 16 | 26 | 28 | 18 | 179 | |||||
潮汐 | 强 | 强 | 强 | 强 | 弱 | 弱 | 强 | 强 | 强 | 强 | 弱 | 弱 |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2019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896 次阅读 2019-4-6 15:17
2019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为强潮汐时期,2019年5-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9年7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从地球自转条件而言,2019年7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是,从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来看,2019年7月2日和12月26日,日食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2019年9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综合因素可能导致厄尔尼诺在7月结束,拉尼娜在12月发生。
潮汐组合A:7月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2.37861度,7月3日为日月大潮,7月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观测数据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8 2019-07-07 23:08:39 0.48 126.21 50 印尼马鲁古海
5.6 2019-07-06 19:08:15 -20.91 170.01 100 瓦努阿图群岛
6.9 2019-07-06 11:20:00 35.75 -117.58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5.1 2019-07-06 03:59:14 -6.07 130.92 100 印尼班达海
5.5 2019-07-05 20:58:28 51.21 -130.55 10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5.4 2019-07-05 19:07:54 35.72 -117.53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6.4 2019-07-05 01:33:48 35.71 -117.51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4.2 2019-07-04 23:13:53 35.97 87.10 8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3.0 2019-07-04 18:01:42 28.13 105.02 7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
6.2 2019-07-04 12:30:45 51.26 -130.45 10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3.1 2019-07-04 07:34:05 28.40 104.85 8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1 2019-07-04 10:25:30 28.40 104.77 8 四川宜宾市珙县
5.6 2019-07-04 10:17:58 28.41 104.74 8 四川宜宾市珙县
3.1 2019-07-04 07:34:05 28.40 104.85 8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0 2019-07-03 19:00:04 28.40 104.80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4.8 2019-07-03 12:26:53 28.40 104.85 10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5.7 2019-07-03 11:45:28 -22.12 -179.56 590 斐济群岛以南
5.5 2019-07-03 03:51:47 -43.66 123.85 10 澳大利亚南部海域
5.9 2019-07-02 01:13:29 -15.49 167.51 100 瓦努阿图群岛
5.7 2019-07-02 00:59:26 9.31 124.31 550 菲律宾保和岛附近海域
潮汐组合B: 7月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3度,7月9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观测数据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2.9 2019-07-13 04:45:49 29.44 104.54 8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5.7 2019-07-13 04:42:55 9.30 126.00 10 菲律宾棉兰老岛
5.1 2019-07-12 05:21:57 23.90 122.81 7 先岛群岛海域
5.8 2019-07-12 01:08:38 -4.65 155.27 5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3.1 2019-07-11 20:45:53 40.36 76.61 3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5.3 2019-07-10 02:43:42 52.88 -167.53 30 福克斯群岛
5.5 2019-07-09 20:37:01 6.83 125.14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
5.4 2019-07-09 19:33:31 47.36 145.05 440 鄂霍次克海
5.7 2019-07-09 02:52:32 0.49 126.32 30 印尼马鲁古海
4.4 2019-07-09 02:35:35 23.82 122.48 9 台湾花莲县海域
5.7 2019-07-08 15:00:32 31.75 49.56 10 伊朗
3.0 2019-07-08 14:36:03 40.89 78.71 9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
5.4 2019-07-08 14:20:14 0.45 126.27 20 印尼马鲁古海
2.8 2019-07-08 14:06:15 37.99 106.27 9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
3.2 2019-07-08 00:37:40 28.41 104.86 4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潮汐组合C:7月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2.37493度,7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7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6度,7月25日为日月小潮,6月21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2019年8-10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774.html
关注7月3-5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7639.html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
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中国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 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地震的前兆?
已有 948 次阅读 2019-4-11 21:20
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 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地震的前兆?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地震和气候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冰川地壳均衡,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同样,地震火山活动释放了地下能量、火山灰和温室气体,形成深海巨震降温效应、阳伞效应和温室效应。
最近,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白令海峡海冰减少创纪录:这难道是地震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751.html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预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特大地震威胁
已有 987 次阅读 2019-3-16 14:00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预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特大地震威胁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2019年的白令海地区似乎延续了2018年的情况——来自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底白令海地区的冰雪范围非常低,因为整个月都有异常的冰损失。这是白令海峡连续第二年大规模损失冰层,位于该地区的冰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类的视线中退去。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发生这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磁引起的。二千年以来全球磁场持续减弱,而最近150多年地磁强度下降了10%-15%。南大西洋出现地磁异常区,其磁场减弱达35%,地球磁极弱化,处于“磁极翻转”的雏形阶段,这可能是地球发生许多灾变和异常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从过去一百年的地质数据上看来,磁北极移动速度一直处于每年5~10公里的正常范围。可是到了上个世纪末,磁场北极突然加速移动,并以每年60公里的速度向西飞奔。这是近期北极异常灾害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地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核幔差异旋转造成的地球自转动能与热能交换导致热幔柱发生和喷发,地磁变化是超级火山喷发的前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634.html
在2019年3月13号到3月14号的24小时内,在维多利亚和西雅图之间的海域,发生了接近300次小型地震(或是说小型震动)。在2018年下旬总共发生了上万次微小震动。是否预示着该区域又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专家表示:没错,该区域接下来面临地震风险会更高一些。仔细看地图,发生ETS的位置是在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东北角,距离西雅图、维多利亚都很近,距离温哥华倒还有一些距离。这一事件佐证了我们的预测:
下次特大地震,北美、新西兰和俄罗斯地震空区将被填补。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有两个可能原因需要关注:
其一、变暖导致海冰以及山地冰川消融,破坏阿拉斯加、阿留申和勘察加半岛的地壳均衡,引发阿拉斯加和堪察加特大地震,填补两地地震空区(见表1)。
其二,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是地下热能释放的结果,与加拿大和美国2018年以来多次极端灾害有关。地震是最后一个可能选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524.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Vol.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5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88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