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预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特大地震威胁

已有 3537 次阅读 2019-3-16 14:00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北极危机, 特大地震, 俄罗斯, 美国, 加拿大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预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特大地震威胁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2019年的白令海地区似乎延续了2018年的情况——来自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底白令海地区的冰雪范围非常低,因为整个月都有异常的冰损失。这是白令海峡连续第二年大规模损失冰层,位于该地区的冰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类的视线中退去。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发生这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磁引起的。二千年以来全球磁场持续减弱,而最近150多年地磁强度下降了10%-15%。南大西洋出现地磁异常区,其磁场减弱达35%,地球磁极弱化,处于“磁极翻转”的雏形阶段,这可能是地球发生许多灾变和异常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从过去一百年的地质数据上看来,磁北极移动速度一直处于每年5~10公里的正常范围。可是到了上个世纪末,磁场北极突然加速移动,并以每年60公里的速度向西飞奔。这是近期北极异常灾害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地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核幔差异旋转造成的地球自转动能与热能交换导致热幔柱发生和喷发,地磁变化是超级火山喷发的前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634.html

       在2019年3月13号到3月14号的24小时内,在维多利亚和西雅图之间的海域,发生了接近300次小型地震(或是说小型震动)。在2018年下旬总共发生了上万次微小震动。是否预示着该区域又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专家表示:没错,该区域接下来面临地震风险会更高一些。仔细看地图,发生ETS的位置是在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东北角,距离西雅图、维多利亚都很近,距离温哥华倒还有一些距离。这一事件佐证了我们的预测:

下次特大地震,北美、新西兰和俄罗斯地震空区将被填补。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有两个可能原因需要关注:

其一、变暖导致海冰以及山地冰川消融,破坏阿拉斯加、阿留申和勘察加半岛的地壳均衡,引发阿拉斯加和堪察加特大地震,填补两地地震空区(见表1)。

其二,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是地下热能释放的结果,与加拿大和美国2018年以来多次极端灾害有关。地震是最后一个可能选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524.html

      

相关报道


后怕!大温周边1天内发生300次小型地震!专家说,它预示着…… 

2019-03-16 11:07维多利亚/科学/大家

来源:新趋势温房

温哥华处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所有人都知道。专家已经说了,未来的某一天,特大地震一定会光顾这里,只是还不清楚在何时。

大温周边、温哥华岛近年来已经有多次5级以上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海啸。而在今天的一个新闻报道,让人着实有些“脊背发凉”:

在3月13号到3月14号的24小时内,在维多利亚和西雅图之间的海域,发生了接近300次小型地震(或是说小型震动)。只有检测仪才能检测到的级别,人类是无法感受到的。

专家认为,这又是一次大温周边典型的ETS现象。要解释这个现象,非常深奥。何为ETS?通俗点说:

ETS可以翻译为震颤和滑动现象,通常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数百次震颤,能让板块滑动4-5毫米。虽然感知不出,但破坏力是有的。温哥华岛周边常有ETS现象,在2018年下旬总共发生了上万次微小震动。

ETS和地震的关联?当然有

ETS现象的频发,是否预示着该区域又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专家表示:没错,该区域接下来面临地震风险会更高一些。仔细看地图,发生ETS的位置是在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东北角,距离西雅图、维多利亚都很近,距离温哥华倒还有一些距离。

那么,ETS和人们一直说的“特大地震”是否又有足够多的关联?当然有,但考虑到ETS对板块的冲击远不如一次5级以上地震来的大,所以,这只是为大地震稍微添砖加瓦了一下,人们也无需特别恐慌。

只是,如果ETS现象加剧、隔段时间就有动辄几百次微型地震的话,大家恐怕要坐不住了。毕竟,这影响的是温哥华、维多利亚、西雅图、乃至南面的波特兰,4个都会区,总人口加起来接近千万啊!

温哥华岛,在地震作用下“飘忽不定”

板块漂移学说早已被科学论证。温哥华岛尽管有3万多平方公里,但相较于大陆和太平洋,它无异于“飘零海上的一片落叶”。因为处在地震高发带上,因此温哥华岛每年的行动轨迹都不一样。

在正常的版块漂移影响下,温哥华岛是每年朝着东边的大陆移动。但ETS现象会让它改为朝南移动,时常发生的地震则让温哥华岛经历不规律移动。向南向东向西都有过发生。

其实,温哥华岛上的居民,就像生活在一艘“航空母舰”上。尽管足够大、经得起海浪的冲刷,但在地质运动面前,温哥华岛的抵抗力还是远远比不上大陆的。同理,台湾岛也在地震高发区域,随之带来的,也会是岛屿位移。

半年前的三连强震,让温哥华岛“伤筋动骨”

比起前天发生的近300次小型地震,发生在2018年10月的“三连强震”,将人们的担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月21日晚上10:39分,在BC省温哥华岛Port Alice以西208公里的海域突发6.5级地震;

10月21日晚上10:40分,在BC省温哥华岛Port Hardy以西241公里的海域突发6.6级地震;

10月21日晚上11:16分,在BC省温哥华岛Port Hardy以西234公里的海域突发6.8级地震;

连续3次6+级别的非深源地震,如果发生在城市附近后果不堪设想。尽管Port Hardy等地居民有震感,但目前收集的信息来看并无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

在那一天CBC的报道中,用了“unusual”一词来形容连续三次强震,由此可见即便BC地震频发,很多人见怪不怪 —— 但去年10月那一天,真的很奇怪、很罕见。

另外一点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强震发生在海域,但并没有引发海啸,温哥华岛西海岸的居民松了一口气。

加拿大西部最高频地震,也发生在去年

大地震越来越近的另一个线索是:2018年5月,加拿大西部创下了单月最高地震次数记录,一个月发生了152次地震,平均每天3次!

绝大部分地震,都是发生在“火环地震带”。相比于大温,直面太平洋的Tofino居民处在高危地带,一旦大地震降临,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很有可能会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时常为此担心吗?日子还要照常过,做好准备、学习防震知识,其余的,也只能“听天命”了。

就像一位专家在维多利亚周边连续百余次小型地震后说的那样:

“我们都知道大地震会来,但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现有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预报!”

http://www.sohu.com/a/301673184_344336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关注特大地震空区

已有 378 次阅读 2019-3-14 16:53 

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关注特大地震空区



全球变暖正在北极咆哮?白令海今冬异常消融,北极圈正面临大危机

原创中国气象爱好者4小时前

2018年4月29日,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们注意到北太平洋北冰洋交界地区的白令海的怪异情况——仅仅是4月末,这里的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冰区甚至向北蔓延到阿拉斯加北岸。

2019年的白令海地区似乎延续了2018年的情况——来自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底白令海地区的冰雪范围非常低,因为整个月都有异常的冰损失。这是白令海峡连续第二年大规模损失冰层,位于该地区的冰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类的视线中退去。

尽管1月-3月是北极的“冰冻期”,在这个时期北极的海冰应该都在增长,但令科学家困惑的是,二月份白令海的海冰范围大幅度退缩,并持续走到低点。

平均而言,白令海冰的增加应该持续到3月底或4月初。该地区的冰块是不稳定的,可以应对风和海浪。然而今年是非常极端的——从1月27日到3月3日,白令海的海冰范围从56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000平方公里,减少幅度高达66%,缩减的面积大致已经和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当。和2018年白令海的海冰锐减相比,2019年的情况似乎更加极端了,截至3月初,2019年白令海冰面积是该年度这一时期卫星记录中最低的。

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分析指出,冰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白令海的强大低压和加拿大西北部的高压。这些压力中心之间的强风将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吸入该区域,抑制了白令海的冰生长,同时也将冰推向北方。风暴还破坏了冰缘附近的大面积冰层并减少了海冰的范围。

当然,该地区也观察到比平均温度更高的温度,异常偏暖的温度也是导致白令海地区海冰锐减的重要原因。

除了白令海地区的异常外,2019年2月的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440万平方公里,这比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低了900000平方公里,对于整个北极,2019年2月与1979年并列为1979年至2019年卫星记录中第二低的2月份海冰面积,科学家们认为,在这个寒冷的北极海冰原本应该增长的月份里,异常的天气事件正给北极海冰总面积带来影响。

尽管导致白令海海冰异常的原因已经确认是异常天气,但导致这种异常天气的源头可能正是多年来人们一直热议和密切关注的事情:气候变暖。异常的变暖正使得北半球尤其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形势越来越异常,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异常的持续温暖天气和强风,这可能就是白令海最近遭遇海冰锐减的重要原因。

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海上通道,白令海的海冰对于太平洋和北冰洋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地的渔民,冰层急速消融使得其捕猎活动受到影响,同时冰层的消融还在影响北冰洋地区动物们的摄食习性,生态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当然,它也可能有一些好处——比如北极地区正成为全新的全球贸易航线,而白令海峡降成为北极航道的重要出入口,白令海的冰融有利于航道的持续运行。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UYB7gD


我们在2008年撰文指出,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实际上,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48.5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2次)和东北亚(2次),在北美、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78.5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1次)、北美洲(3次)、中国内陆(1次)和东北亚(2次),在印尼和新西兰形成空区。北美地震空区被填补。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8.5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在南美洲(1次)、东北亚(1次)和印尼苏门答腊(4次),填补了印尼的特大地震空白,形成北美洲和俄罗斯的特大地震空区。新西兰空区依然存在,4次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特大地震证实地震空区理论预测的有效性。

下次特大地震,北美、新西兰和俄罗斯地震空区将被填补。

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有两个可能原因需要关注:

其一、变暖导致海冰以及山地冰川消融,破坏阿拉斯加、阿留申和勘察加半岛的地壳均衡,引发阿拉斯加和堪察加特大地震,填补两地地震空区(见表1)。

其二,白令海峡今冬异常消融,是地下热能释放的结果,与加拿大和美国2018年以来多次极端灾害有关。地震是最后一个可能选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84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5498.html


让事实说话: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地球自转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最小值

变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Vol.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21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52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885.html

上一篇:3月15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9年3月16日午报
下一篇:菲律宾连续发生两次5级地震:关注3月21日超级月亮
收藏 IP: 119.51.63.*|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