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旋风温斯顿和3月10日寒潮来袭

已有 4415 次阅读 2016-2-25 07: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马德雷冷位相, 寒潮, 强震, 飓风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旋风温斯顿和310寒潮来袭

                              杨学祥,杨冬红

 

网友关于寒潮的讨论

[3354]huzhiyong  2016-2-24 23:25

3-4月基础温度高了,有时冷空气还不愿认输,攒一大波下来,降温反而比隆冬更剧烈,也更容易见到寒潮。3-4月并不是年年有寒潮,但中签概率相对大。

[3353]huzhiyong  2016-2-24 23:18

一场台风刮穷了一个国家,中国果断援助不仅是因为同情!/3月会有大寒潮吗

原创 2016-02-24中国气象爱好者中国气象爱好者

微信号qxahz-tybbs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请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我们这个有理有趣有温度的原创气象公号。

关于这场台风

这几天,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天气现象,就是旋风温斯顿。

旋风/飓风/气旋性风暴/台风,其实是一回事,全世界人民的叫法不一样而已。我们这边叫台风,美国那边叫飓风,印度那边叫气旋性风暴,澳大利亚附近叫旋风。不管它们叫什么名字,不管它们在北半球南半球,不管它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高大上称呼:热带气旋。记者朋友报道时可以注意下:要么按照中国的术语体系,要么用美国的,要么就按照南半球的本土说法,不要东西杂糅,搞出“超强飓风”这类词出来。

这个温斯顿极具个性、极其长寿:它的胚胎过年前就存在,现在还活着,未来还打算去澳大利亚看一看,总共能活20天以上;它的路径之复杂可比“四渡赤水”,那叫一个眼花缭乱。

截至224的温斯顿路径,图片来源于http://weather.unisys.com

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图片来自人民画报

但温斯顿最大的特点并不在于长寿,也不在于奇特,而在于强大,更在于它在最强大时横扫了斐济列岛。也正因为此,温斯顿给斐济造成了毁灭性灾难。

温斯顿中心经过的地方,山河变色。这不是比喻,不是夸张,是活生生的照片。可以看到,温斯顿中心经过的科罗岛,世外桃源在几小时内被吹成秃山,卫星云图上的绿色变成灰黄。

斐济科罗岛在温斯顿吹袭前后对比,图片来源于新西兰媒体

由高空拉近到地面,被温斯顿正面袭击的地方,一般都出现了如下惨状:屋顶掀开,有些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都被吹倒,大树扒皮,建筑碎屑满地都是,庄稼全毁。科罗岛和拉奇拉奇小镇的很多家庭,在飞机引擎般轰鸣的狂风中吓的魂不附身,风暴结束后他们失去了一切财物,有些人还失去了生命!

新西兰空军航拍,科罗岛惨状

温斯顿登陆点--拉奇拉奇镇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房屋和附近的所有树木被狂风吹毁。图片来自斐济气象局FB

躲开温斯顿正面袭击的斐济首都苏瓦、斐济维提岛内陆山区也损失巨大:风力也有9-10级,且有特大暴雨。从来没见过这阵仗的斐济全国停电1天,楠迪国际机场停飞2天,重灾区水陆空交通全部中断数天,有些地方直到现在仍然失联。根据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的说法,有些地方的恢复,可能需要“几个月”。截至这篇文章发出前,斐济已经有42人死亡。对总人口不到100万的斐济来说,这是国家灾难。

面对斐济的如此艰难,中国率先反应,第一时间捐出10万美元,速度甚至快于邻近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为此,斐济人在FB表示,没听说美日英等国有什么反应,希望中国给予更多帮助。

而中国商务部快速反应,准备给予更多帮助。

这场台风,其实和我们有关

温斯顿造成这么大的灾害,最主要就是因为它,绝对够强。

温斯顿强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2014年登陆海南的威马逊不如它,去年登陆瓦努阿图的帕姆不如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来讲,只有2013年登陆菲律宾的海燕能显著胜它一筹。斐济建国以来,这样的风暴更是首次遇到。

我们可以看看云图。台风界绝对是以颜取人,外貌党:越好看的越强,在颜值打底的情况下,对流云塔越高越强。温斯顿是绝对的高富帅:

正处于巅峰期的温斯顿,图中左边的岛屿为斐济主岛--维提岛,温斯顿风眼中的小岛为科罗岛。美国Modis卫星拍摄

气象数据更能说明温斯顿的强度。在温斯顿还没到生命顶峰之时,VanuaBalavu岛上测到了最大阵风85/秒,比17级风的上限还多了23/--你要知道,这23/秒单拿出来可是9级风。可以说,温斯顿的风力是爆表级别的,而且是猛烈爆表。

与温斯顿相关的气压、风力实测数据,中国气象爱好者根据斐济气象局公开资料制作

这么强的台风登陆,哪个国家都受不了,更别提孤悬于海上的岛国斐济。况且斐济和我们无怨无仇,还是我们的免签国。第一时间援助,是大国应该做的事。

这么强的台风登陆,造成的损失不仅是斐济的,更是世界的。损坏的房屋可以迅速重修,遍地的建筑垃圾可以很快清扫,但那些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那些非百年之功不能形成的原始森林和珊瑚礁,几年内难以美景重现。因此在第一时间救助后,商务部表示要制定援助方案,不仅仅是给钱,还要在基础设施自然风光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帮助。

个人以为,还有一点更重要的。这么强的台风登陆,在二战后的斐济历史上绝无仅有,但从2013年起,绝无仅有的事情连年发生,从2015年起甚至分上半场下半场:

2013年,海燕登陆菲律宾,登陆强度之大打破菲律宾乃至全球纪录;

2014年,威马逊登陆先后登陆海南和广东,为1949年以来我国最强登陆台风;

2015年,帕姆侵袭瓦努阿图多个岛屿,强度创该国纪录,首都维拉港遭严重破坏;

2015年,帕翠莎在墨西哥以东洋面打破西半球强度纪录,随后登陆墨西哥的强度也打破该国西部沿海纪录;

2016年,温斯顿登陆斐济,强度打破纪录。

不管是不是人类活动的原因,全球海表温度越来越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暖海水是台风的土壤,越来越暖的海水,给了台风越来越多的能量,让超强台风肆无忌惮地冲向陆地,创造越来越多的纪录。我国是世界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国家,请注意,没有之一,就是最多。以后我们或许需要习惯超强台风登陆,并善于从其他国家的灾害应对中学习经验。我国援助斐济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那这笔钱花的非常值得。

三月会来大寒潮吗?

首先,3月来寒潮太正常了。

为什么?乍暖还寒时,气温波动大。从数据来看,在不少城市当中3月是最容易来寒潮的月份,包括上海。隆冬时节不常有的大回暖,3月常有,这就给了寒潮施展的舞台--升的越高,摔得越狠。到了4月,太阳加把劲,冷空气势力不行了,给它舞台也蹦跶不起来了。新世纪以来,3月寒潮也很多,像赫赫有名的20053.12寒潮,20063.12寒潮,连续两年在同一天寒潮。

这几天,不断有朋友问我三月会不会有大寒潮。我就纳闷了,这次中国天气网没有剧透啊,你们在哪里嗅到寒潮味道的呢?

原来这是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台湾有一群小朋友,看了美国数值,在facebook上发了一条消息,说美国气象局说了,香港要-6度!

我说,你们会看图吗?知道美国气象部门和美国数值的区别吗?美国数值明明是这么讲的:3月上旬末到中旬,北极涡旋要到东北来,到时候会有一场大冷空气。但北极涡旋没有直接下来,这和1月那个boss级寒潮不能比!而且,这是276小时后的预报,准确率很低。

所以,要问我三月会不会有大寒潮,我只能这么说:

13月确实可能来寒潮,美国数值也报出来了,气候上3月来寒潮也是正常的。

2、但现在时间还远,到底来不来,什么时候来,来多大,不知道。用官话讲,那叫“还需要观察”。

3、寒潮来之前至少还有十多天吧,天气是平淡不惊的,时不时来点小冷空气,温度在股民最喜欢的曲折中上涨的模式中,江南大部要走进春天了。

[3352]zecrio  2016-2-24 22:52

@xuetiam88  2016不可能和1998年一样,首先潮汐就不一致。再次:拉马德雷位相是主因。今年为冷位相,1998年暖位相,即便厄尔尼诺都很强。但是今年与1998很不一样,霸王级别寒潮19981-2月就没有。2月气温暴暖,全月无强冷空气。所以2016-2017冬季极寒与1954-1955类似。

[3351]huzhiyong  2016-2-2422:48

目前来看310左右的确是有寒潮,😃Ec这一报不仅调强28号冷空气而且调出3月上旬末一次寒潮爆发前的环流

[3350]huzhiyong  2016-2-2422:45

为何有人只说10日前后寒潮调强?未提27

[3349]zecrio  2016-2-24 22:44

@xuetiam88  是真的。2016年是1954年会非常相似。那年春季我国寒潮频繁,春寒严重,拉尼娜春季爆发。潮汐组合完全与1954年一样。

[3348]xuetiam88  2016-2-2421:13

zecrio,是真的吗?那几天山东如何?

[3347]zecrio  2016-2-24 20:42

乌拉尔山阻塞连续偏强,极地被高压控制,从新地岛到鄂霍次克海地区被高压坝控制,导致锋区南压,极涡偏南。欧亚维持北正南负,寒潮连续爆发。,32-7日,9-13日。

[3346]zecrio  2016-2-24 20:40

32-7日寒潮升级为特大寒潮。届时长城以南陆上绝大部分地区出现7-9级北风。海区10-11级西北风。华北到长江流域大范围雨雪。华北北部大到暴雪。

[3345]huzhiyong  2016-2-2420:06

未来10天(224-34),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冷空气过后气温又将快速回升,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仅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华南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

[3344]zecrio  2016-2-24 17:28

2016北冰洋融雪也是下个冬季强极寒爆发的最有力因素。

[3343]zecrio  2016-2-24 17:07

2016-2017年将可能达到1954-1955年冬季极寒低温程度,。赶超1967-1968

[3342]zecrio  2016-2-24 16:51

暖冬预测失败

[3341]zecrio  2016-2-24 16:41

2015-2016全国铁定不是暖冬。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wall

 

强潮汐对寒潮有激发作用,200411-20053月为强潮汐时期,20061-3月为强潮汐时期。统计表明,20053.12寒潮与200538-11日强潮汐组合有关,20063.12寒潮与2006315强潮汐组合有关,201639-10月强潮汐组合增大了寒潮发生的几率。

我们在20061218日发博文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06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7]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旋风温斯顿这么强的台风登陆,在二战后的斐济历史上绝无仅有,但从2013年起,绝无仅有的事情连年发生,从2015年起甚至分上半场下半场:

2013年,海燕登陆菲律宾,登陆强度之大打破菲律宾乃至全球纪录;

2014年,威马逊登陆先后登陆海南和广东,为1949年以来我国最强登陆台风;

2015年,帕姆侵袭瓦努阿图多个岛屿,强度创该国纪录,首都维拉港遭严重破坏;

2015年,帕翠莎在墨西哥以东洋面打破西半球强度纪录,随后登陆墨西哥的强度也打破该国西部沿海纪录;

2016年,温斯顿登陆斐济,强度打破纪录。

这就证实了我们在2006年的预测。不仅如此,相关的强震、低温冻害、流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也会愈来愈强烈。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和2016年超级寒潮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我们在201574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关注2016310特大寒潮的可能性。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相关资料

 

1 2004-2006年潮汐强度分布

                                                                                 

          近地点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朔     望    日食   月食    弱R  强Q    用E表示

                                                                                   

2004 1114   22.0   3            12   27                        Q          

2004 1213    5.5   2            12   26                       QQ  

                                                                           

2005  1 10  18.1   1  土星冲日   10   25  不利于海温升高       QQ  

2005  2 8    6.2   30             9  24                        Q            

2005  3 8   11.6   28           10   26                        Q              ??

2005  4 4   18.9   26             9  24    04-08     木星冲日为正极值利于海温升高    

2005  4 29  18.3   21                 24                        R        

2005  5 26  18.7   19             8  24                        Q        

2005  6 23  19.9   17             7  22                        Q              

2005  7 22   3.8   17             6  21                        Q            

2005  8 19  13.6   15             5  20                        Q                

2005  9 16  21.8   13             4  18                        Q            

2005 1014   21.9   12             3  17    10-03    10-17              

2005 1110    8.2   9              2   16                       R          

2005 12  5  12.6   5              1   16                       R  

                                                                               

2006  1 2    6.8   3            31(12)                         Q  

2006  1 30  15.9   2             29   14                        Q                

2006  2 28   4.4   1             28   13                        Q          E?

2006  3 28  15.2   29*           29  15    03-29             QQQ              

2006  4 25  18.4   28            28  14                                      

2006  5 22  23.2   25            27  13                        R          

2006  6 17   1.0   22            26  12                        R      

2006  7 14   1.7   19            25  11                        R        

2006  8 11   2.6   18            24    9                        Q              

2006  9 8   11.1   16            22   8    09-22    09-08   QQQ              

2006 10  6  22.2   15            22    7                        Q        ??

2006 11  4   7.8   14            21    5                        Q              

2006 12  2   8.1   12            20    5                                    

2006 1228   10.3   9            20                             R

                                                                                   

注:强潮汐的标准是,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两者同时出现。若两者与日月食同时出现则为较强潮汐,三者或前两者同时在春分点、秋分点和近日点附近(前后不超过15天)出现为最强或较强潮汐。三者的时间最大差不超过2天。

积分标准:近地点在朔望日积3分,差一天减1分,日月食积1分,两者叠加加5分,差1天减1分,发生在13月和12月加倍.*号表示农历无30日.T表示特殊天象组合.

强潮汐的标准是,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两者同时出现。若两者与日月食同时出现则为较强潮汐,三者或前两者同时在春分点、秋分点和近日点附近(前后不超过15天)出现为最强或较强潮汐。三者的时间最大差不超过2天。

 

200538-11日强潮汐组合:38为月亮近地潮,10日为日月大潮,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5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很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较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较强)。

2006315强潮汐组合:2006315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0.0001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201639-10月强潮汐组合:潮汐组合B310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05度和月亮近地潮,39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修改稿)

作 者:杨学祥,杨冬红  上传日期:2006-12-18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摘 要: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关键词:拉尼娜,低温,太平洋十年涛动,强震,禽流感,台风,厄尔尼诺

 

20世纪最强烈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两年的1998-2000年强拉尼娜事件。此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其中,20041226的印尼地震海啸和2005年美国的飓风灾害是最严重的两大灾害事件。

科学家在对从1861年开始至今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后发现,1998年是最热的一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人类记录到的最热一年。物极必反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存在控制温室效应的机制,否则无法解释地球历史上冰期的存在。2006年初的欧洲严寒已经发出了异常信号。

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今年这么冷[1]

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规律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对比与分析将要回答的问题。

 

1  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23]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4],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周期为18.6年)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另外,地震活动存在11年的准周期。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5]。潮汐也有1122年周期变化。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6]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7]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3  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2]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8]。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29]

 

4  禽流感

 

1889-1890年(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1957-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2000-2030年全球又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其前期的1886-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9]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温冷害年都有关。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10]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灭活该禽流感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2018[210-13]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999年,林振山等人发现,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3-6次发生的高纬地区日食都将使极地气流减弱,从而可以减弱赤道信风,诱发厄尔尼诺现象。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就可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2004年的厄尔尼诺系数为8.5,他们预测2005年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这是一个能源动力机制上的预测[11]

2003年,我们发现,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震荡是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12-24个月位相差的原因,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在太平洋海温暖年,拉尼娜一定发生在海温的冷年。从1951年到2003年,这种对应关系无一例外,是预测厄尔尼诺的最有效指标,也是决定厄尔尼诺发生的主因。2004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8.5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大值12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1213]

20041014极区日食使厄尔尼诺系数由5.5变为8.5,是2004年厄尔尼诺最终形成的原因,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发生在这次日食之后。我们已经证明,强潮汐可均衡混合中太平洋高温海水与东太平洋低温海水,200411-20053月强潮汐将使厄尔尼诺达到高潮。因此,到20053月,东太平洋将保持增暖的势头[13]。观测表明,20049月开始的弱暖水过程在20052月结束。

反之,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的日食可诱发拉尼娜事件。2005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2,与1998年相同,可诱发一次拉尼娜事件。200548的低纬日食使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20055-9月的强潮汐使变冷的海水变得更冷,加速拉尼娜的发生,2005103的低纬日食使拉尼娜最终形成。这是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在20055月以前结束的根据[13]。观测表明,2005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表现出明显的冷位相特征。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1951年以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达到-2的年份共有14个,其中9个发生了拉尼娜事件,发生概率为0.64。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负值有累计特征,没有发生拉尼娜的负值,一定累计到下一次负值,强化下一次的拉尼娜事件。如,1954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累计值为-41951-1952年累计值为-3),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中间间隔1953年厄尔尼诺事件)。

1954年单凭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值-1是不能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所以,没有连续两次不发生拉尼娜事件的负值出现。这就是能流不灭定理,即一种能量在没发生作用前是不会消失的。200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3,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2005年为-2,累计值为-5[13]。这是我们预测20055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12]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模式将受到其他因素的强烈干扰。这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序列出现可公度性规律的物理原因,即在周期性的规律中,因其他因素干扰而使某些个别时段该出现的事件没有出现,形成间断性的周期。海温指数的小波变换结果表明[12],在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周期振荡以及同一个阶段的不同周期振荡所表现出的强弱程度互不相同;具有不同位相的各种周期振荡相互作用时不可能出现很强的厄尔尼诺;强度极强的厄尔尼诺只有在几乎所有周期的震荡都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时才会发生。19821983年的主要周期振荡为35年,而且在所有周期上均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1997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也表现在所有周期上均为正位相的特点,不同周期的振荡同位相叠加,从而形成了两次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周期叠减法的数据模拟,5年和11年周期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最大的可间断型主周期,受干扰较轻;1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周期有很好的历史对应数据,但易受干扰;2年、3年、4年和19年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较小的可间断型周期,受干扰较重。1997-1998年几乎具有所有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因子的周期特征,所以形成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在所有7个因素的周期中出现了6个(23451118年周期),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90%

 

6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1500px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15]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17次破坏性地震。对比表明,有16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1921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2004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10-13]。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美国气象部门13警告说,2006年春季和夏季将再度发生“拉尼娜”现象。在美国气象学会于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象预报中心负责人爱德华•阿兰•奥利尼克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将在今年春末持续发生,甚至持续整个夏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确认,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16]。由于2006年是海温暖年,拉尼娜现象受到抑制,9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而拉尼娜事件将延后到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12]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厘米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规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其中2005年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强震)。

预测中的2004年或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2005年或2007年拉尼娜现象和2008年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1213]2006年或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2006-2007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2008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17]

 

参考文献

 

1.施平。异常寒冬引起科学家关注冰川时代可能再临。中国网。时间:2006 2 5

文章来源:新闻晚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EC-c/1111666.htm

2.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3.杨冬红, 杨学祥. 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A].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国地球物理2005[C].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5-356

4.张家诚, 李文范.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 183, 186-188,

404.

5.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

4):49-55

6.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7.奇云. 2005飓风将频频“造访”美国. 大众科技报[EB/OL].20050908.

http://www.cpst.net.cn/dzkjb/2005/0908/41.htm

8.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9.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3): 79-86.

10.杨学祥。给中国传统科学留下一片蓝天。2005-11-1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97

11.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12.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3.林玎, 杨学祥, 杨冬红.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J]. 海洋预报.

2005, 22(3): 5-10

14.任福民, 郭艳君, 周琴芳, . 小波变换及其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初步应用[J]. 数理统

计与管理, 1998, 17(3): 21~25.

15.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

. 2004, 474: 616-621. SCI检索文章。

16.新华/路透。今年春夏将再现“拉尼娜”。来源:北京青年报 (06/02/04 02:36)

http://world.ynet.com/view.jsp?oid=7578495

17.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2005,(12):37-43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983.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8445.html

上一篇:寒潮蓝色预警:与2月23-27日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寒潮周日才渐走 预计是“倒春寒”:关注2-3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