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至2018年特大地震活跃期:一张表看清当前地震形势
杨学祥,杨冬红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1 1890年以特大地震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 PDO时间位相 | 气候冷暖 | |
全球 | 中国 | ||||
1890-1924 | 6(4) | 1 | 0 | 1890-1924冷 | 低温期 |
1925-1945 | 1(1) | 0 | 0 | 1925-1946暖 | 温暖期 |
1946-1977 | 11(7) | 1 | 4 | 1957-1976冷 | 低温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1977-1999暖 | 温暖期 |
2000-2030 | 6(6) | 0? | 2 | 2000-2030冷 |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
注: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2006年和2008年相继指出,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2010、2011、2012年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013-2018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2018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9-1961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50-1964年发生7次8.5级以上地震,其中9级以上地震4次;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04-2012年发生6次8.5级以上地震,其中9级以上地震2次;
特大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2018年。其中,2015-2016年和2018年为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为强拉尼娜年。
2015-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9-11]。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米,并将继续上升200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米,洋壳均衡下降了43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米,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9]。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杨冬红, 杨德彬, 杨学祥.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地球物理学报, 2011,54(4): 926-934.
[2]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21(3): 1023-1027.
[3]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 287.
[4]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 146-158.
[5] 杨冬红, 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27(1): 96.
[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7]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8]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9]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