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发生7.8级地震:关注亚洲地震高发
杨学祥
关键提示: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伊朗7.8级地震已造成200人遇难 1686人受伤
2017-11-13 14:36:30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伊朗7.8级地震已造成200人遇难
东方网11月13日消息:由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1月13日2时18分在伊拉克(北纬34.90度,东经45.75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美联社援引伊朗电视台消息,伊朗地震已造成200人遇难,1686人受伤。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地震造成伊拉克4人死亡。
据报道,当地时间12日晚九点十五分左右,伊拉克发生地震,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消息,震源在东北部苏莱曼尼亚省哈莱卜杰(Halabjah)地区,震源深度33.9公里,震级里氏7.2级,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及多个省份震感强烈。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西部多个省份均有震感,部分区域出现电力短缺、网络中断的情况。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world/20171113/u7ai7203815.html
哥斯达黎加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
2017-11-13 14:32 来源:人民网
哥斯达黎加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2日晚发生6.3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哥斯达黎加国家地震台网发布的消息,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2日20时28分(北京时间13日10时28分),震中位于蓬塔雷纳斯省哈科以南19公里处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9公里。
此次地震在其发生后的8分钟以内,即引发两次震级分别为5.2级和3.9级的余震,此后又引发多次3级以上余震。
据报道,哥斯达黎加全国对此次地震均有震感,首都圣何塞震感明显。地震发生时,记者所在的圣何塞一处公寓发生了持续的强烈抖动。
哥斯达黎加国家海啸监测部门目前已排除此次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
哥斯达黎加地处太平洋沿岸,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是一个地震多发国。2012年9月5日,哥斯达黎加曾发生7.6级地震。(记者苏佳维)
http://www.sohu.com/a/204045996_114731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7 2017-11-13 10:28:23 9.55-84.57 20 哥斯达黎加
5.9 2017-11-13 06:24:06 38.10 144.95 10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7.8 2017-11-13 02:18:19 34.90 45.75 20 伊拉克
4.5 2017-11-12 12:56:29 26.75 125.50 150 东海海域
3.6 2017-11-12 06:54:20 24.68 122.08 55 台湾宜兰县海域
5.0 2017-11-11 20:22:53 23.68 120.69 20 台湾南投县
4.1 2017-11-11 19:14:40 23.71 120.62 10 台湾云林县
4.6 2017-11-11 04:53:35 38.26 73.95 7 塔吉克斯坦
3.0 2017-11-11 03:26:29 38.21 74.16 170 塔吉克斯坦
4.2 2017-11-10 11:03:14 31.54 103.97 19 四川德阳市绵竹市
3.1 2017-11-10 01:29:16 38.15 74.46 177 塔吉克斯坦
3.2 2017-11-09 21:28:29 47.59 122.85 10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3.8 2017-11-09 10:13:42 34.61 78.52 104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3.1 2017-11-08 18:54:15 43.44 82.87 6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
6.5 2017-11-08 05:26:36 -4.20 143.55 1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3.2 2017-11-08 03:06:42 30.31 87.74 5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3.8 2017-11-08 00:28:39 39.51 73.56 9 吉尔吉斯斯坦
3.2 2017-11-07 14:21:46 42.56 82.07 25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
4.5 2017-11-07 05:31:08 33.21 103.79 16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3.3 2017-11-06 21:34:02 36.76 96.38 10 青海海西州都兰县
2.8 2017-11-06 14:46:26 35.97 106.14 11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3.0 2017-11-06 14:22:10 24.80 115.62 6 江西赣州市寻乌县
3.8 2017-11-06 08:34:13 31.22 103.70 17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
3.8 2017-11-06 04:54:25 38.46 73.48 126 塔吉克斯坦
6.8 2017-11-04 17:00:17 -15.30 -173.15 10 汤加群岛
4.7 2017-11-04 07:34:47 23.62 121.59 13 台湾花莲县海域
3.7 2017-11-03 21:16:51 35.31 99.24 10 青海海南州兴海县
4.9 2017-11-03 10:49:00 23.01 120.98 6 台湾台东县
3.4 2017-11-03 09:29:26 39.58 73.71 10 吉尔吉斯斯坦
3.2 2017-11-02 13:21:26 43.42 80.12 6 哈萨克斯坦
3.9 2017-11-01 13:33:38 33.35 96.18 10 青海玉树州玉树市
3.0 2017-11-01 13:28:39 33.38 96.16 10 青海玉树州玉树市
5.9 2017-11-01 13:09:00 -21.79 168.91 10 洛亚蒂群岛地区
6.5 2017-11-01 10:23:56 -21.57 168.91 10 洛亚蒂群岛地区
3.8 2017-11-01 09:02:57 37.97 87.33 25 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
6.0 2017-11-01 08:09:33 -21.68 168.92 10 洛亚蒂群岛
4.3 2017-10-31 21:52:20 34.73 103.31 12 甘肃甘南州临潭县
6.2 2017-10-31 19:50:51 -3.79 127.83 30 印度尼西亚塞兰岛
2.9 2017-10-31 11:52:31 31.55 103.87 17 四川阿坝州茂县
6.7 2017-10-31 08:42:09 -21.71 169.12 20 洛亚蒂群岛地区
4.7 2017-10-30 07:15:44 24.13 122.16 29 台湾花莲县海域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10558292
2017年11月潮汐组合:下旬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883 次阅读 2017-8-11 16:00
2017年11月潮汐组合:下旬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月、3-7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年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年11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下旬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11月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11月4日为日月大潮,11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11月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9.5032度,11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11月1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潮汐组合C:11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1月1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次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次强)。
潮汐组合D:11月2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9.5728度,11月2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11月2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5度,11月27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0648.html
亚洲进入特大地震爆发时期:关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平面上升
已有 1613 次阅读 2016-6-13 10:25
亚洲进入特大地震爆发时期:关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平面上升
杨学祥,杨冬红
摘要:从表1-3中可以看到,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4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2次。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7次,亚洲发生3次,美洲发生4次。
在2000-201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亚洲发生5次,美洲发生1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关键词:特大地震活跃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地壳均衡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三大统计特征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见表1-2)。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二个统计特征是,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见表1-3)。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三个统计特征是,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的消长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和相应的陆海地壳方向相反的地壳均衡运动,从而形成地震火山活动最强烈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欧亚地震带、海洋中脊地震带,强烈地震发生在全球变暖之后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1 全球1900-2012年8.5级以上地震表(按震级大小排列)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洲籍 |
1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南美洲 |
2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北美洲 |
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亚洲 |
4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亚洲 |
5 | 2011-03-11 | 日本 | 8.9-9.0 | 冷位相 | 亚洲 |
6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南美洲 |
7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南美洲 |
8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北美洲 |
9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亚洲 |
10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北美洲 |
11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亚洲 |
12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亚洲 |
1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南美洲 |
1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1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亚洲 |
16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17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18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洲籍 |
1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2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南美洲 |
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南美洲 |
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亚洲 |
6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亚洲 |
7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亚洲 |
8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北美洲 |
9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南美洲 |
10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11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北美洲 |
12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北美洲 |
1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亚洲 |
14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亚洲 |
15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亚洲 |
16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南美洲 |
17 | 2011-03-11 | 日本 | 9.0 | 冷位相 | 亚洲 |
18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亚洲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3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 PDO时间位相 | 气候冷暖 | 地震 | |
全球 | 亚洲 | |||||
1890-1924 | 6(4) | 2 | 0 | 1890-1924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1925-1945 | 1(1) | 1 | 0 | 1925-1946暖 | 温暖期 |
|
1946-1977 | 11(7) | 3 | 4 | 1957-1976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1977-1999暖 | 温暖期 |
|
2000-2012 | 6(6) | 5 | 2 | 2000-2030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有50-60年拉马德雷周期,20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1800年潮汐长周期,以及2、4、10万年冰期周期。
在10万年的冰期中,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它增强了天文冰期理论的可靠性。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米,并将继续上升200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米,洋壳均衡下降了43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米,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18]。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19]。
以下从略。
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