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雾霾和南海:美国攻击中国的两大软肋

已有 3115 次阅读 2017-1-26 13: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雾霾, 中美关系, 南海, 重返亚洲

雾霾和南海:美国攻击中国的两大软肋

                                    杨学祥

 

网友的评论

 

[6]蒋大和  2017-1-26 11:33 不对:法国也有几天污染,应当是英国飘到法国去较对些。法国用核电多,英国还有不少燃煤的。

博主回复(2017-1-26 11:39):法国雾霾早有报道,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作用不容忽视:欧洲遭雾霾袭击:全球进入雾霾高发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6855.html

[5]蒋大和  2017-1-26 09:59 to2】楼:看看那本翻译过来的书《大雾霾(The Big Smoke)》,会有新发现:欧洲早时的城市结构和中国很不相同。他们的城市多人口密集,建筑较高,用煤又早,王公贵族也早已深受空气污染毒害了。中国的情况很不相同,尽管有燃煤记录,但不大看到污染记录。

博主回复(2017-1-26 11:36):赞同。

[4]刘庆彬  2017-1-26 00:07 可惜中国的主流媒体没有人关注伦敦及印度雾霾消息,气象局和环保部在打架,为什么?部门利益吗?

博主回复(2017-1-26 11:35):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3]mail2012  2017-1-25 20:27 既然伦敦也有,我们就安心了,不用抱怨了?要知道伦敦的空气质量比北京要好不知多少倍。去了你就知道。

博主回复(2017-1-26 11:34):伦敦有很好的治理雾霾措施,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伦敦雾霾严重,说明2014-201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在起作用。情况很快会好转,气象条件和减排都很重要。

[2]高山  2017-1-25 19:38 杨老师,您的研究非常有意义,现在一批人把雾霾指向污染,然后利用环保概念骗钱

但是更大的因素还是气候,这个人类的能力是不能改变的,必须突出主因。

我提个疑问,既然英国历史上有记录,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相关记录

毕竟历史上,我们也是大量燃煤,清末和民国到解放后也是长期有的。

博主回复(2017-1-26 11:31):伦敦有雾都之称,其地形有利于大雾和雾霾的积累,比北京还严重,而中国同期污染排放较少,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所以雾霾问题不明显。利用环保概念骗钱,是国内外攻击中国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发展中国家欧面临这一问题,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连续三年最热纪录加重了雾霾灾害。印度雾霾非常严重,但不是被攻击的目标,这很说明为题。

[1]蒋大和  2017-1-25 19:17 这个伦敦“雾霾”是60多年前伦敦“烟雾”的重演吗?

博主回复(2017-1-26 11:17):说是从欧洲飘来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847.html

 

雾霾是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软肋

 

有评论说,从国际上看,雾霾的现象并不唯一,它的出现是经济高增长和能源高消耗的伴生产物。对中国而言,雾霾的治理充满新的挑战,但对欧美发达国家而言,雾霾的治理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

历史告诉我们,美国、英国、以及日本无一例外地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雾霾的高发期。而这些时期,普遍的特征是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和煤炭在能源消费占有比较高的比重,与中国现阶段的能源消费特征相对一致。

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成功,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推论:快速增长发展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环境污染不可避免,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快速增长,尽快超过对环境不利的发展阶段,抵达对环境有利的发展阶段。

然而,西方国家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成功复制显然有一定的困难。首先,今天中国面临的污染方式、资源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大为不同。在庞大的人口压力下,高速度经济增长和大规模能源消费可能会使环境污染接近或者超过资源和环境的临界点,更加难以治理。其次,由于能源价格愈走愈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难以承受。再次,发达国家倒U形曲线的快速实现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即污染生产转移。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收入显然尚未达到可以把高污染产品生产转向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进一步说,基于中国的经济规模,世界上也很难有地方可以接受中国生产的转移。因此,中国雾霾治理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需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00431.html

显然,雾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美国政府及时抓住了攻击的时机。

 

美国的雾霾战略:宣扬中国的雾霾威胁

杨学祥2014-5-11 08:23 

 

近日,国内外媒体报道和转载新闻,说最近美国阿拉斯加出现较严重空气污染,源自中国。依据是美国气象部门在其脸谱(Facebook)网页上展示的一张“轨迹”计算图。美国Alaska Dispatch的新闻网页还在,但上面引用的Facebook网页过了几天就被撤下了。

美国国家气象局在其Facebook主页上写道,“大气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倒回’沉降物的路线,这样就知道(污染的)源头了。在53日安克雷奇的案例中,沉降物的‘起点’位于5000英里之外的地区,而且漂浮过程持续了14天之久。”

蒋大和教授查了英文新闻原文,这段翻译文字和原文相符。但是,译者和读者恐怕都没有注意到,新闻中已经出现了重要错误:“。。。位于5000英里之外”。可能误读了图中的文字“5000”(这只是我的猜想)。但“而且漂浮过程持续了14天之久”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因为是“气团轨迹”,即假设201452日安克雷奇市上空有污染气团(图中显示其中心约2000高),根据以往14天的气象数据,反过来计算这个气团的来源。图中曲线展示了,这个气团曾经“上天入地”即在近一周里到达过约7500的高度,也到达过海面附近。再追溯,该气团在2000~6000之间输送,最前(14天前),北京上空,约5000高度。这个“14天”是轨迹计算人员设定的,不是“漂浮过程持续了14天之久”。完全可以再计算一个月(?),算出轨迹来自欧洲或美国本土!

例如:美国人不是不知道空气污染在地面,而是如果取近地面的空气团,“后向”轨迹计算14天,就不能找那么远,很可能就在太平洋里了。特别是,很可能找不到中国了。

何况轨迹计算只是该类空气质量模型的前一部分。完整的模式是,先确认此轨迹,然后以其终点(北京)开始计算污染物沿轨迹传输的物理化学过程:扩散、转化、沉降和沉积等。“后向轨迹”并允许路经的污染源向该气团扩散输入污染物,最后计算到达终点时的污染物浓度。北京上空5000的污染物,即使如轨迹计算那样到达阿拉斯加,主要路经太平洋,沉降和沉积之后,还有多少浓度?

蒋大和教授最后的结论是,不要轻信和传播这类新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92994.html

我在评论中指出,从美国大使馆公布北京雾霾指数开始,雾霾战略就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卡住了中国发展的喉咙和软肋。美国驻印度使馆为什么不公布印度新德里的雾霾指数?最近国际组织的监测表明,印度首都新德里大气污染世界排名第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3270.html

 

京城雾霾污染六年记

20140412 09:26   来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上个月发布了北京过去六年的空气质量数据,美国科技博客Quartz将其形容为令人震惊。

  数据显示,20084月以来,北京至少有1022天的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了不健康的级别,而良好级别仅有184天。

  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PM2.5)日内最高值分布图:

 

  (数据来源:美国国务院)

  如图所示,2008年以来北京PM2.5的均值到达了100微克/立方米,是美国环保局认定的安全标准的六倍。去年有一天甚至曾经超过了800微克/立方米,是2008年以来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

  数据还显示,只有在重大事件的前后,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才会出现好转。因为政府会采取暂时关闭附近工厂和私家车限行等手段净化空气以迎接重大事件的到来。每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也是北京PM2.5最低的时候,期间每小时PM2.5均值都在100微克/立方米以下。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发布了该数据以后,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空气质量的争论。中国政府也受此启发,开始发布全国范围的官方PM2.5数据。

  与此同时,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发布此数据的用意也遭到了质疑。在外,中国糟糕的空气质量成为了国际舆论批评、嘲讽的对象;在内,它引起了国民的不满。更主要的是,新德里有好几个冬季的空气污染状况比北京还要严重两倍,但是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却没有发布那里的空气质量数据。

  Quartz认为,新德里和北京的空气质量都存在问题,中国之所以受到了区别对待,是因为中美和印美关系的不同:

印度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外交上的盟友,而中国或多或少被认为是美国经济上的对手。

【作者:林建建】(责任编辑:余朝清)

http://gold.jrj.com.cn/2014/04/12092617030059.shtml

 

南海是中国主权问题的软肋

 

我在2004210指出,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现在世界陆地基本瓜分完毕,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一个小岛的价值有限,一片领海的资源无限。亚洲群雄在大国的支持下对西太平洋虎视眈眈,北从钓鱼岛,南到南沙群岛,我国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一旦发生领海纠纷,沿海地区必然成为被打击的目标。经济实力集中在沿海城市,会使我国的战略防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目前我国省市一级领导人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新秀,缺乏军人的战略眼光。政绩和业绩使短期行为受到青睐,战略布局尚未在其计划和职权范围之内。这将危及中国的国防安全。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乎?沿海经济是中国柔软的腹部,有头脑的商人和政治家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会有自己明智的选择。

http://guancha.gmw.cn/2004-2/10/878001.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0164.html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之后,选择了重返亚洲的战略转移,矛头直指中国南海。

 

美媒称美权力更迭将终结对华软弱 2016将成中国噩梦

2015-01-28 13:40:38  来源:环球网   编辑:徐雅平  

  

  【环球网报道记者李大昕】2015年除夕的钟声尚未敲响,就有外国媒体忙着预测2016年的世界格局,尤其是为中国“操心”起来。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127发表题为“2016缘何将成中国噩梦”的文章称,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抓住机遇,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力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在全球舞台上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但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一年之后,中国将不再拥有像最近几年一样良好的全球发展环境,对于中国而言,当前的机遇期转瞬即逝,不再充分利用起来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文章中写道,2016年将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将成为对中国的最大考验。提出了“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奥巴马对于中美关系一直抱着相对友好的态度。奥巴马2009年首次访华期间的形象被媒体解读为“弱势且不堪重负”,并且遭到了“令人震惊的蔑视”。在奥巴马的总统任期中,人们见证了一个“强势独断的、极度自信的、试图对邻国发号施令的”中国的崛起。现在来看,当初对于奥巴马的解读或许有失偏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奥巴马在2014年同中国在气候问题上达成共识可能从长远来看将成为意义深远的一招棋,但北京和华盛顿两个方面所传达出的一个共同看法就是奥巴马在两国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文章称,在2016年,希拉里或将入主白宫,她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相比奥巴马就要强势得多了。从希拉里1995年在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上发表演讲到她担任美国国务卿的一段时期,中国媒体对于她的报道一直带有一半赞许一半忧虑的色彩。随着大选临近,她强硬而野心勃勃的个性已经令中国的决策者和分析人士们不禁开始担忧,在希拉里入主白宫后势在必行的重新确保美国全球领导者地位的行动对于中国而言究竟将意味着什么。

  文章还补充称,同样在2016年,台湾的领导人选举也将举行。“九合一”选举结束以后,国民党铩羽而归,“2016大选的胜利离民进党似乎越来越近”。民进党上台以后的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也将给中国大陆带来压力。

文章最后总结称,在2016年中,北京方面将面临奥巴马和马英九两名“忠实合作伙伴”的权力交接,这一交接很可能将给中国带来更加紧张的外部环境,2016年或将成为中国的“噩梦”。在剩下的差不多18个月的时间里,中国需要抓住仅剩的机会争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间,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方面做出一些令人出乎意料、大吃一惊的行动,问题在于奥巴马和马英九是否有心情对此做出回应,或者说,二人在对华/对大陆事务上的想象力和耐心是否已经“消耗殆尽”。

http://gb.cri.cn/42071/2015/01/28/7493s4856741.htm

美国大选后,希拉里并没有入主白宫,代之而起的是特朗普。

 

英媒警告美勿阻止中国进入南海岛礁小心战争

2017-01-25 07:13:42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张旺陈欣

 

  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3日,美国白宫发言人斯派塞在他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就将矛头指向南海。他称,美国将阻止中国占领任何位于南海国际海域的岛礁。虽然美国没有说打算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但这番话已经让外界警惕,这将是非常危险的政策转向。“不管有关国家形势发生什么变化,说了什么话,想做什么事,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在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4日回应斯派塞的表态说,同时,中方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有关争议的决心也不会改变。

  本月初,被特朗普提名为国务卿的蒂勒森在提名听证会上放言,禁止中国建岛和进入南海人造岛礁。英国《金融时报》24日称,他的言论激怒了中国。在被该报问及特朗普是否赞成蒂勒森的说法时,斯派塞说,“我们将保护我们在那里的利益。如果相关南海岛礁位于国际水域,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是的,美国将确保国际领土不被某一国独占”。

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评论说,斯派塞的表态暗示,美国会采取更有力的立场促使南海水域开放。英国广播公司称,如果蒂勒森的表态成为美国官方政策的话,将有可能引发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危机。以上言论在他就任后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是美国对待北京在南海修建人工岛礁方式上的显著变化。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说,美国这么说,不仅改变了奥巴马政府在南海争议问题不持立场的主张,而且在南海形势趋缓的背景下,试图重新挑起紧张和冲突。这是非常危险的政策转向。

http://mil.sohu.com/20170125/n47952668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994.html

上一篇:2017年1月26日午报:证实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
下一篇:2017年1月26日晚报:证实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10 赵建民 刘庆彬 周少祥 钟炳 蔡小宁 杨文祥 李永丹 侯成亚 蒋永华 gaoshannank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