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2017春运期间气候趋势预测:关注1-2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省2017春运期间气候趋势预测:气温起伏较大
2017-01-13 07:19吉林日报评论(0人参与)
吉林日报讯(记者曾庆伟)省气象局1月11日发布我省2017年春运期间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17年春运期间全省气温比常年和2016年略高,气温起伏较大,有阶段性低温,比常年略多,比2016年明显偏少,其中有4次降温、降雪天气过程。
具体情况是:1月13日至2月21日全省平均气温-12.0℃至-13.3℃,全省平均降水量8毫米至10毫米。预计春运期间主要降温、降雪天气过程有4次:1月18-19日(18-20日潮汐组合有利于降温)、1月25-26日(25-28日潮汐组合不利于降温)、2月9-15日(14日潮汐组合有利于降温)、2月18-21日(19-22日潮汐组合不利于降温)。
专家建议注意气温的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加强春运交通安全工作。
2017年1月潮汐组合:1月雾霾高潮持续
2016-11-21 13:00
2017年1月、3-7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年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年1月是本次强潮汐时期最后一个月。
潮汐组合A:1月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34度。1月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月1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93377度,1月1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C:1月20日为日月小潮,1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03度,1月2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1月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90168度,1月2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月地震和雾霾高潮持续。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948.html
2017年2月潮汐组合:2月雾霾高潮持续
2016-11-21 13:27
2017年1月、3-7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年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年2月是本次弱潮汐时期仅有的一个月。
潮汐组合A:2月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0度。2月4日为日月小潮。2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稍弱,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2月11日为日月大潮,2月8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86678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C:2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74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月2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84926度,2月19日为日月小潮,2月19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3月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6度,2月26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95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