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已有 2981 次阅读 2016-11-24 08: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 拉马德雷冷位相, 月亮赤纬角, 特大地震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20161124 07:5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本月24623分,日本福岛县外海发生里氏6.1级地震,这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据报道,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在福岛县外海,地震深度很浅。日本气象厅表示,最大震度估约是“5(日本标准)”级的摇晃。

地震发生时,在福岛县的天荣村、盘城市、双叶町等地观测到震度4级的摇晃、茨城县高萩市也观测到震度4级的摇晃。东京的市中心观测到震度2级的摇晃。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11/24/c_1119977600.htm

福岛7.4级地震为东日本大地震余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2011311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1122/c35467-28887193.html

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关系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具有约14天的周期变化,大约为两周。月亮赤纬角为0时,地球扁率变大,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张裂;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时,地球扁率变小,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收缩。这是地球大震后调整的重要激发机制和关键时段。

人民网东京1122当地时间22日凌晨559分,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海域发生里氏7.4级地震。据分析,此次地震为3.11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

我们在2016-9-29 13:55指出:

2016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1-2月,2015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11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B1111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147度。1114为日月大潮,1114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6.2  2016-11-14 08:34:22     -42.60     173.30    10    新西兰

8.0  2016-11-13 19:02:58     -42.53     173.05    10    新西兰

6.0  2016-11-12 05:43:02     38.50      141.58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潮汐组合C1117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81063度,1121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震级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地点

7.2   2016-11-22 04:59:49     37.39      141.38    1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7  2016-11-2104:57:42     -31.63     -68.71     100  阿根廷

潮汐组合D1129为日月大潮,1124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14度,1128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本月24623分,日本福岛县外海发生里氏6.1级地震,这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

补充: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4.2   2016-11-24 03:46:45     24.41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5   2016-11-24 03:44:30     24.40      99.25      6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5.7  2016-11-2317:59:58     27.21      140.01    48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776.html

我在1122指出,福岛7.4级地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关注潮汐组合类型转变:关注1124-29日潮汐组合对日本地震的激发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126.html

14日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预测被证实:关注11-12月地震高潮

当地时间1030日上午740(北京时间301440)左右,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省和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发生了6.5级地震,震源附近小镇圣安杰洛、阿尔夸塔和乌西塔的房屋几乎都遭破坏,罗马、佛罗伦萨有明显震感。地震学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在罗马发生另一个6.57.5之间的高强度地震,预测罗马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我在1111指出,最近地震学家预测罗马或有强震,我的评论是:1111-14日潮汐组合与1028-31日潮汐组合类型相同,前者比后者的潮汐强度更大(前者处于月亮近地潮,后者处于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相差35%),激发地震的几率也更高。

综合分析结论:

1. 必然发生的事件:最大“超级月亮”有利于2016年拉尼娜增强;

2.  20161114超级月亮是1948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由于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的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61114超级月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的机会。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实验室就在大自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4038.html

中新网1113经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1131902在新西兰(南纬42.53度,东经173.05)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http://news.sina.com.cn/c/2016-11-13/doc-ifxxsmuu5539563.shtml

我的预测被证实。

中新网1122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22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7.3的强烈地震。

关注17-21日潮汐组合。

关注11-12月地震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074.html

8.5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

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并不具有随机分布特征,以此标准划分可以得到反映地震趋势的活跃期和间歇期。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1-7]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我们在2005年就作出了准确的预测。

我们在2005年撰文指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海洋强震海啸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6]2004年以后,8.5级以上地震强烈[7]

我们在2006年撰文指出,8.5级以上地震在2004-2005年已经发生了2次,今后还将多次发生[2]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我们在2008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9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

1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预测。

1  1890年以特大地震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30

66

2

2000-2030

低温期?

: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抓住关键特征才能准确预测。地震周期理论指导下的地震预测得到5次大震验证。

地震发生的随机理论是不作为理论,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地震发生的本质规律:起伏变化无处不在,稳恒不变难以持久。

9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

我们在2008年撰文指出,统计数据表明,9级以上特大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

2  全球1890-2012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月亮赤纬角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注:1890-1924年、1047-1976年、2000-2035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25-1946年、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

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

一般与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共生;

一般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共生;

一般与干旱或洪水共生

海岛或半岛大震多次出现连续发生,特别是2004-2012年(见表2)。

特大地震与潮汐组合类型转换的关系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具有约14天(13.6天)的周期变化,大约为两周。月亮赤纬角为0时,地球扁率变大,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张裂;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时,地球扁率变小,引起低纬度地壳纬向收缩。这是地球大震后调整的重要激发机制和关键时段。

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4次发生8.5级以上地震

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的天文条件:20041226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27.90587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强)。

20053288.6级地震天文条件:2005 32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北纬0.00050。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079128.5级地震天文条件:2007911 日为日月大潮,912 日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南纬0.00021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20124118.6级地震天文条件:2012413为日月小潮(下弦),411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南纬21.81396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第二次和第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第四次与第一次的月亮赤纬角都是极大值,潮汐强度相位相反,是对后两次调整地震的反调整。

阿拉斯加连续3次发生8.5级以上地震地震

可以对比的资料是,19573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327196524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后两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与第一次位相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反向激发),第二次地震是主震(过度调整),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195739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的天文条件:195739为日月小潮,月亮赤纬角为最大值北纬20.66481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1964327发生9.2级地震天文条件:1964328为日月大潮,当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58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196524发生8.7级地震的天文条件:196522为日月大潮,26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54度,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强)。

日本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011311日本9级地震天文条件:2011313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弱)。

日本下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日本下一次特大地震的潮汐特征

我们在201254指出,日本下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强),或日月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的地球自转减慢时期(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6897.html

事实上,中新网1122电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北部外海当地时间本月22日清晨发生初测规模为里氏7.3的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现已针对东北部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报,包括数年前发生严重核灾的福岛县。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2011311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

我在11月多次指出,关注24-29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1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227.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6. 杨冬红,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相关报道

福岛7.4级地震为东日本大地震余震一周内或将再次发生

2016112210:54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分享到:

   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在记者会上说明海啸抵达情况(图片:朝日新闻)

   人民网东京1122当地时间22日凌晨559分,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海域发生里氏7.4级地震。据分析,此次地震为3.11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

   上午6时左右,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海啸警报,预计从东北地区到关东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将出现最高约3的海啸。上午83分宫城县仙台港观测到高约1.4的海啸,高出海啸警报的预测标准(1)。

   据《朝日新闻》报道,自2011311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的余震。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源较浅,断层出现上下位移,因此引发了海啸。日本气象厅官员中村浩二表示,未来一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编译:张丽娅审稿:王晓霞)

(责编:张丽娅、张靖)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1122/c35467-2888719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438.html

上一篇:24日早报:拉尼娜指数将进入新谷值
下一篇:24日午报:拉尼娜指数将进入新谷值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6 周少祥 王洪吉 钟炳 侯成亚 gaoshannankai wcgakklg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