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答记者问。

已有 3303 次阅读 2012-4-27 11:20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记者, 国防部, 新闻发言人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答记者问。

 

4月26日国防部在北京举行每月一次的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耿雁生 就黄岩岛事件、航母平台 海试、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军队将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耿雁生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军队肩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始终坚持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履行自己的使命。“根据职责和任务,中国军队将密切配合渔政、海监等部门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本月早些时候,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并企图抓捕中国渔民,中国海监船及时赶到并阻止其企图。

    中国航母平台前期海上试验均达到预期效果

    在谈到中国航母平台的最新情况时,耿雁生表示,航母平台前期开展的海上试验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后续还将按照计划进行一系列科研试验。“这次航母平台出海试验是按照计划安排的,与当前地区局势没有关系。”

    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在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中俄海上联合军演时,耿雁生表示,正像世界上很多国家之间都举行不同形式的联合军演一样,中俄两国举行联合军演也是正常的。

    他说,自2003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先后举行了6次联合军演,联合军演已成为中俄两军常态化的合作形式。

    耿雁生指出,作为中俄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军举行联合演习是为了增进两国战略互信,提升双边战略协作水平,提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能力。“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不以第三方为假想敌,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原则。”

    他表示,历次联合演习举行前,中俄两军都会进行多轮磋商,制定周密详细的实施方案。此次海上联合演习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2011年8月访俄时与俄军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举行的,是列入了两军2012年交往计划的例行性项目。“此时举行这次演习,与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无关。”

    耿雁生介绍说,中俄联合军演的参演兵力、演习地域和演练科目不断丰富发展,已由起初以打击恐怖主义为主题的陆上联合演习,逐步拓展为海陆空多军兵种参加、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为主题的陆上和海上联合演习,有效提高了中俄两军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中俄海上联合军演取得多方面重要成果

    耿雁生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中俄海上联合军演取得了多方面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国家关系层面,两军交流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演习对于增进两国战略互信、提升战略协作水平、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在两军关系层面,这次演习拓展了两军务实交流合作领域,由以反恐为主题的陆上联合演习,发展到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为主题的海上联合演习,提升了两军关系水平,同时也增进了中俄两军官兵的传统友谊;

    三是在两军建设层面,这次演习科目设置丰富,既有联合防空、海上补给、反潜等常规科目,也包括联合护航、反劫持、搜救等非传统安全科目,两军在联合指挥、联合行动、协同保障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了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和平使命——2012”联合反恐军演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在谈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平使命——2012”联合反恐军演时,耿雁生表示,根据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防部2011年至2013年合作计划,今年6月上中旬,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将在塔吉克斯坦胡占德市附近的训练场举行“和平使命——2012”联合反恐军演。

    他说,相关各国军事专家组就演习进行了认真筹划和设计,已经完成了三轮磋商。本月24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批准了演习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一次例行性联合军事演习。”

    关于中美联合网络军演的报道不符合事实

    针对有关中美将于5月举行联合网络军演的报道,耿雁生表示,相关报道不符合事实。“据了解,中美两国的非官方研究机构就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过研讨,但并不是所谓的网络军事演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564186.html

上一篇:中国航母平台再次从大连启航,又一次海试。
下一篇:驻日美军成瘟神,美日协议把它部分送到关岛、夏威夷和澳大利亚
收藏 IP: 221.219.1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