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康普顿效应
1.康普顿效应表现为:
当一束波长为λ0的X射线(或伽马射线)入射到散射物质中,出现以下现象:
(1)在散射光中除原波长的谱线外还出现波长λ>λ0的谱线。
(2)波长差Δλ=λ-λ0随散射角θ(散射光与入射光间的夹角)的增加而增加;散射光中波长为λ的谱线强度随θ的增加而增强。
(3)同一元素的散射物质,同一散射角时的波长差Δλ均相同;而波长为λ的谱线强度随散射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以上现象用经典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
2.康普顿效应只能用光子概念解释。
1923年A.H.康普顿利用光子概念,即:光子作为微粒,既有运动质量、能量又有动量;散射物质中的价电子被其核束缚较弱,可近似看作是自由电子,其动能远比X光子的动能量显著地小,可近似看作是静止的;把上述散射效应看成是X(或伽马,下同)光光子与散射物质中静止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X光子与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时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电子获得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而反弹,但是,都仍在散射物质中(即使有所逸出,也会被放电而再电中和),被其核束缚,而保持散射物质为电中性(当然,这也会在散射物质的各相应原子间会有价电子的交换)。
(这些光在物质中散射的现象,显然,不同于全部光子被吸收,而射出光电子的光电效应。
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光电子。
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即:极限波长)时,方能发射电子,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频率而与光强度无关。
失去部分能量的光子则从另一方向飞出,整个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如果光子的剩余能量足够多的话,还会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弹性碰撞。
根据以上考虑可导出波长差Δλ与散射角θ间的关系为:
Δλ=(h/(m0c))(1-cosθ)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m0为电子的静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
λ^c=(h/(m0c)=2.42631×10^(-2)埃是一普适常数,称为康普顿波长。
从而,可对康普顿散射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康普顿效应给光的量子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