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1毫米”之内的智慧与引领——写在智能高铁京雄城际全线轨道贯通之际

已有 1009 次阅读 2020-8-18 15: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哈!“1毫米”之内的智慧与引领
  17日10时30分,京雄 城际铁路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从T11运输车前端缓缓送出,平稳落在无砟道床上。精调后,轨道误差不超过0.5毫米。
京雄城际铁路建设者用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精品施工要求,引领智能高铁之路。今年底,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将向世人集中展现我国铁路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最新成果。
北斗、5G、BIM、GIS,新技术为“毫米级”精度赋能
  17日上午,中铁十二局工人反复检查轨道扣件,为精调做最后的准备。“扣件与钢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0.5毫米。” 
  “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但为了铁路安全、舒适,一切都是值得的。
引入智能建造手段后,高科技为建设者大大赋能。
  勘测阶段,设计师们运用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通过三维协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基于BIM和GIS等技术,在没有开工之前,设计人员已经模拟出了整条铁路数据,每个点都能与现实吻合。
  铺轨过程中,基于北斗卫星和GIS技术的定位“大网”实时为铺轨机提供指引。机身前后方安装的摄像头,可以传输线路上机车运行画面和行驶速度,以确保施工安全。还采用了国内领先的运输调度智能化控制平台,将铺轨、四电、土建、站房等10多个施工单位的工作通过平台科学统筹,排除安全隐患。
  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位于河北河间的中铁十九局轨道板场,中国高铁“硬币屹立不倒”的“秘密武器”——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这种轨道板曾在郑徐高铁民权特大桥上,经受我国自主研制的两列标准动车组分别以420公里的时速“亲密交会”,挑战了世界级难题。
  虽然用混凝土浇筑,这种轨道板摸起来却非常光滑。浇筑前,机器人用小刷子清扫模具的每个角落,自动化设备调校每一条钢筋,走出生产车间之前还要经过3D智能扫描。“我们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每块轨道板中还嵌入了特制卡片,可实现质量追溯。
  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采用了无缝线路,轨道面平直度控制在0至0.2毫米,使得高铁在行驶中更加平顺稳定。
  “毫米级”的精度要求近乎成了京雄城际铁路建设的“标准格式”。目前正在进行的雄安站站台地面铺设工程中,中铁十二局2700余名工人正日夜不停地抢抓工期,要在1个月时间内,完成4万余平方米的地面铺设,误差不超过1毫米。

         


1毫米”之内的智慧与引领——写在智能高铁京雄城际全线轨道贯通之际

2020817 新华网

                                       image.png        

image.png



  新华社石家庄817日电 题:1毫米”之内的智慧与引领——写在智能高铁京雄城际全线轨道贯通之际

  新华社记者

  171030分,京雄城际铁路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从T11运输车前端缓缓送出,平稳落在无砟道床上。精调后,轨道误差不超过0.5毫米。

image.png


  817日,中铁十二局的工人驾驶铺轨机在安装京雄城际铁路最后一段钢轨。当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作为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两年多来,京雄城际铁路建设者用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精品施工要求,引领智能高铁之路。今年底,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将向世人集中展现我国铁路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最新成果。

北斗、5GBIMGIS,新技术为“毫米级”精度赋能

image.png


  2020817日,中铁十二局的工人在安装京雄城际铁路最后一段钢轨。当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17日上午,中铁十二局工人反复检查轨道扣件,为精调做最后的准备。“扣件与钢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0.5毫米。”从事铺轨工作已有20多年的朱明启说。

  “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中铁十二局铺轨项目部总工程师何方瑞说,但为了铁路安全、舒适,一切都是值得的。

image.png


  2018228日,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者在开工仪式现场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经过既有京九铁路至李营站,接入92.03公里的新建线路,向南抵达雄安。其中,李营至大兴机场段已于20199月开通运营。

  在铁路建设“人拉肩扛”的阶段,实现安全和精准是一件难事,但引入智能建造手段后,高科技为建设者大大赋能。

  勘测阶段,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设”)的设计师们运用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通过三维协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基于BIMGIS等技术,在没有开工之前,设计人员已经模拟出了整条铁路数据,每个点都能与现实吻合。

image.png


  817日,铺轨机停靠在京雄城际铁路上。当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 新华社记者 牟宇

  铺轨过程中,基于北斗卫星和GIS技术的定位“大网”实时为铺轨机提供指引。机身前后方安装的摄像头,可以传输线路上机车运行画面和行驶速度,以确保施工安全。中铁十二局还采用了国内领先的运输调度智能化控制平台,将铺轨、四电、土建、站房等10多个施工单位的工作通过平台科学统筹,排除安全隐患。

image.png


  2019415日,京雄城际铁路开始铺轨。这是中铁十二局集团的建设者操作机械在京雄城际铁路李营段施工。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位于河北河间的中铁十九局轨道板场,记者见到了中国高铁“硬币屹立不倒”的“秘密武器”——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这种轨道板曾在郑徐高铁民权特大桥上,经受我国自主研制的两列标准动车组分别以420公里的时速“亲密交会”,挑战了世界级难题。

  虽然用混凝土浇筑,这种轨道板摸起来却非常光滑。浇筑前,机器人用小刷子清扫模具的每个角落,自动化设备调校每一条钢筋,走出生产车间之前还要经过3D智能扫描。“我们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中铁十九局副总经理赵琦说,每块轨道板中还嵌入了特制卡片,可实现质量追溯。

  中国铁设京雄城际铁路轨道专业负责人高增增说,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采用了无缝线路,轨道面平直度控制在00.2毫米,使得高铁在行驶中更加平顺稳定。


image.png

  这是318日拍摄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毫米级”的精度要求近乎成了京雄城际铁路建设的“标准格式”。目前正在进行的雄安站站台地面铺设工程中,中铁十二局2700余名工人正日夜不停地抢抓工期,要在1个月时间内,完成4万余平方米的地面铺设,误差不超过1毫米。

吸音墙板、15米“光谷”、全封闭式声屏障,一切为了乘客舒适

  这是813日拍摄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从高空俯瞰,毗邻白洋淀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就像荷叶上的一滴露珠,颜色使用蓝色渐变色,寓意“清泉源头,风吹涟漪”。

  这将是雄安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场规模1323线,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相当于66个足球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246852.html

上一篇:去年冬天,参宿四的亮度突然急剧下降,引发全球天文爱好者关注。
下一篇:“天问一号”距离地球约823万公里,多个载荷完成自检
收藏 IP: 123.112.7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