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陈寅恪(1890-1969)--为学术而生 为学术而死

已有 5016 次阅读 2013-5-30 01:10 |个人分类:Behind palaeobotany|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陈寅恪

陈寅恪(1890-1969)--为学术而生 为学术而死

不久前,我和一位来自清华大学(www.tsinghua.edu.cn)、专攻语言文字的研究生谈及陈寅恪(1890-1969)。该学生脱口而出:“他(陈寅恪)是为学术而生!”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是陈寅恪先生的不朽名言,也是先生一生为学之真实写照。若以一“字”以蔽之,先生敢说“不”字,显先生之学者本色。  

 

         上图系陈寅恪与夫人唐筼(1898--1969)合葬于江西庐山植物园之墓。启高摄于2006年。

 

孙启高

2013529日写于美东

=============================

相关资料

1. 关于陈寅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AF%85%E6%81%AA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海甯王静安先生自沈後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於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後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於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於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原载清华大学《消夏周刊》1929年第壹期

2. 关于王国维(1877--192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9B%BD%E7%BB%B4

       王国维(1877123日-19276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

        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694818.html

上一篇:我所认识的第一位英国古植物学家--Dianne Edwards(FRS)
下一篇:北京在雾霾中纪念汶川地震遇难者
收藏 IP: 204.213.244.*| 热度|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