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39伏打电堆

已有 1567 次阅读 2023-1-5 19:40 |个人分类: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39伏打电堆

时间:公元1800年。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CountAlessandroGiuseppeAntonioAnastasioVolta1745218日-182735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明伏打电堆而著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

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他能够找到的许多书,对这工作深感兴趣。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岁时就开始与一些著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就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

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但事实上,伏特青年时期的理论思想远不如他的实验重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张力、电容以及关系式Q=CU都有了明确的了解。1769年,他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

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

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静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

由于起电盘的发明,1774年,伏特担任了科莫皇家学校的物理教授,1779年任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

伏特的兴趣并不只限于电学。他通过观察马焦雷湖附近沼泽地冒出的气泡,发现了沼气。他把对化学和电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称为气体燃化的仪器,可以用电火花点燃一个封闭容器内的气体。

伏特在45岁生日后不久,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不久他就开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话说,他实验的内容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因而它们看来是惊人的

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金属放在一起会起电。他假定,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所知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

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尼实验就得到了解释。当然,伽伐尼回答说,甚至当金属电弧是单金属的时,他也能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这是一种严峻的反对意见,伏特对这些指出了金属的不纯和其他原因为自己辩解。

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8003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

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

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的著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

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因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阿拉果在1831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对它的一些赞美:这种由不同金属中间用一些液体隔开而构成的电堆,就它所产的奇异效果而言,乃是人类发明的最神奇的仪器。他描述了当时所知道的一切情况,我们必须记住,在1831年,电流还没有什么重要的实际应用。

image.png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aeswH_469N-qGaGH0CaVg?pwd=3qr0
提取码:3qr0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458-1370665.html

上一篇: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38卡文迪什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下一篇: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40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
收藏 IP: 175.164.2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