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我以诗作解节气

已有 5296 次阅读 2017-10-13 13:29 |个人分类:科坛漫步|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诗词, 科普, 节气

   节气,通常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也即一年。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相距地球位置的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球表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365天分成24个日段,分列在12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变化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节气自中国先秦订立,自汉代完全确立,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历法。自2016年第四季度始,我坚持每个节气写一首短诗,借此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节气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7年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8个节气——小满,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正式开始。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故曰“小满”。小满时节,稻谷麦粒灌浆,不断充实自己,开始为大满做铺垫,为丰收奠基石。人也一样,青春少年当努力学习,为成长发展蓄能充电,为成功圆满加油冲刺,以不负美好年华。有感于斯,这一天,我写的节气诗是:

谷粒饱满穗低垂,

品优才高人谦卑。

小满时节多灌浆,

年轻好学有作为。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一年中季节更替、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情况。反映季节更替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而反映气候变化则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12个节气之多。

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之间的一个月,也即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称之为“三伏”天。2017年“三伏”期间,北京,乃至整个华北,连续十几天持续高温。白天,走在马路上,感觉树荫都是烫的,不一会就大汗淋淋;与人交谈,都感觉喘不过气来。晚上,如果不开空调,全身燥热,如卧火炉,难以入睡。在南方农村,此时正值“双抢”时节:早稻成熟待收割,必须抢时间插秧种晚稻,以保秋季稻谷丰收。我上中学时,年年这个时候都要参加学校农场的“双抢”劳动。烈日下,拼命割稻、运禾、打谷、晒谷、插秧,抢时间完成两季水稻的收、种轮替,常常是肩上、背上被晒得一层层脱皮,弯腰割稻、插秧累得腰都要断了。

如今,除了农民,还有谁能体会“三伏”天干农活的辛苦滋味?我在单位吃自助午餐,总是能看到有人随意取食,饭后把许多剩余的食物毫无吝惜地浪费掉。这些人又怎能体会到唐代诗人李绅《怜农》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味?有感于斯,2017年7月22日大暑这天,我写下了北京伏天有感》一诗,希望大家体恤农民、珍惜粮食:

酷暑已周旬,蒸笼罩燕京。

空气热传导,华北火充盈。


树密荫影烫,云浊烈日熏。

蝉鸣心郁躁,风滞汗涌淋。


静卧榻如炕,行走炉加薪。

执笔湿纸透,谈话喘难平。


农夫耕作苦,双抢谷如金。

应知盘中餐,浪费如剔心。”

二十四节气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月中叫,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通常,上半年的“节”在6日,“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在8日,“气”在23日,二者前后相差在一二日之间。2017年8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处暑,意即出暑,表明从此走出炎热的暑天,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开始来临。处暑过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热辐射不断减弱,气温开始逐日降低。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处暑前一天,京城大雨昼夜未歇,雨洗银杏叶更绿;当日,皇城浓云漫天翻滚,云扰碧湖水愈清;午后,燕京轻风高楼撩拂,风送酷暑天渐凉。夏去秋至,暑退寒进;世态炎凉,瞬息万变。看风云变幻,数节气更替,感世事无常,叹人孽不活,明自然有律,遵天道而行。处暑写诗为记,专以自警:

一场秋雨一场凉,

莫与自然较短长。

处暑过后观天象,

日头也要矮三竿。


更多文章请阅读本人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7-1080625.html

上一篇:娶嫁迎新欢喜事,添丁增口吉庆音
下一篇:蜘蛛人
收藏 IP: 121.22.249.*| 热度|

3 武夷山 白图格吉扎布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