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节目,给大家分享了如何从生活、饮食习惯方面多加注意,从而达到预防癌症发生的目的。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好多听众提出的关于癌症筛查体检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来得及回答,所以选择几个典型的问题,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对问题加以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用PET-CT给正常人筛查肿瘤有无必要?
首先看一下数据,2012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癌症发病率为313/10万,意思是自然状态下,各个年龄段的人全算在内,每10万人中,平均有313人被确诊为癌症,假如我们用PETCT给这群人做体检,查出的癌症患者可能会比313人略高,因为毕竟会多发现一些无症状的癌症患者,那么假定用PETCT筛查的检出率为1000/10万(实际远不会高于这个数),相当于1/100,每查100个人会发现1例是癌症患者。
大家看有无必要?
首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这不符合成本效益分析,PETCT检查费用较高,一般在万元以上,那么花掉100个人的钱,才最终使一个人受益。当然,你也可以说,大爷有钱,任性,照做。好吧,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假如一个人本来没癌症却做了PETCT检查,虽然其辐射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辐射剂量范围之内,但是有辐射终归是会对身体有影响,给大家做个比较,帮助大家理解PETCT的剂量,大家都对普通胸片熟悉,一般胸部检查或体检用的比较多,拍一个低剂量螺旋CT的剂量相当于拍2-3次胸片的剂量,拍一次常规CT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次左右胸片的剂量,那么拍PETCT它的辐射剂量比拍常规CT还要高,所以辐射的问题不容忽视(请大家在此不要跟我争论拍一次常规CT的辐射剂量究竟是相当于10次还是12次胸片的问题,我知道不同的型号,不同品牌,或者临床大夫对于剂量的主观设定都会影响实际接受1次CT的具体辐射剂量)。
说到这你还可以说,我就是任性,我就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癌症,有点辐射就有点辐射。好吧,那问题又来了,实际上即便是做了PETCT,医生仍旧不会告诉你100%没有癌症或者有癌症。这是为什么呢?任何一项检查、任何仪器设备都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换句话说,任何检查设备都会发生错判,都存在把有病说成无病的可能(假阴性),也会存在把无病说成有病的可能(假阳性),只是不同检查手段仪器设备的错判率不同而已,PETCT的优势之一就是高灵敏度,能发现其他设备不容易发现的结节或者代谢程度高的组织部位,但做出的判断依然不会是100%准确。
可能大家听到这会抱怨医生?为什么我花了这么多钱,你仍然告诉我99.99%的可能是没有癌症,你让我放心,那万一我是那0.01%咋么办?其实这还倒好说,按照只关注主流,不关注例外的原则,99.99%可以理解为100%,但麻烦的是,假如PETCT检查提示有问题,这时仍旧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得了癌症,还需要结合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判断,仍旧不能告诉你这个筛查阳性结论最终是不是癌症。
说到这再讲一个故事,一个同学,在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情况下吃了各种感冒消炎药,结果担心胎儿的健康问题,到北京一家非常有名的妇产医院做各种检查,其中一项唐氏筛查的结果写的是发生该病的风险是多少多少,结果同学情绪激动,电话质问我为什么我都到了全国最好的医院,大夫仍然不能给我明确答案?究竟是会发生还是不会发生?
其实不光在医疗领域,我们生活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其他领域,都存在这种模糊不定,比如说大家熟知的天气预报,比如说股票,你能告诉我那支肯定涨那支肯定跌吗?只要是需要作出判断的事物,均会存在错判的可能,因为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非A即B,非黑即白,非是即否的问题,总存在例外,总有中间过渡地带。这让我想起韩寒电影中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回到我们的话题,用PET-CT给正常人筛查肿瘤,有必要吗?目前看来,弊大于利!
如果将PETCT作为患者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癌症的分期诊断等,此时PETCT检查的积极意义就远远大于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就值得做,而且在实践中医生也是这样建议患者的。因此对于正常人,是不适合应用PETCT做筛查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