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2013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中对于恶性肿瘤总体情况的描述为:“2012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0 307例,发病率为313.02/10万”,在后面的附表中给出了各区县主要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这一前一后,一个发病率,一个标化发病率,这两个指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标化发病率,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有人问到,在此简单解释一下。
先说说发病率(incidence rate),有些论文中也称之为粗发病率(Crude incidence rate),指的是一定期间内,特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因而,对于癌症而言,该指标描述的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癌症的实际发生状况。
癌症的标化发病率并不反映癌症的实际发生状况,该指标只是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者相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癌症发病率比较,目的是使之具有可比性。癌症的标化发病率通常是指年龄标化发病率,即去除年龄影响因素之后的发病率,用年龄对发病率进行标化的理由是年龄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因此如果两个地区人群的年龄结构相差很大,如应用发病率比较则无法确定某地癌症发病率高是因为年龄构成不同所致还是因为其他影响因素所致(关于癌症年龄标化率的统计学算法,直接标化法和间接标化法在此不做具体介绍)。
对于国内杂志或者媒体报道,通常涉及两种年龄标化率,一种是中标率,即全国各地均用某同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进行标化后得到的率,目前北京应用的是1982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作为标准,在这也经常有人会问到,为什么不用最新的中国人口构成?2010年不是刚刚做过一次人口普查吗?实际上,用哪一年的人口构成不重要,关键是大家均采用统一的标准就行。假如北京用2010年的,其他地方用的1982年的,那照样还是没有可比性。另一种是世标率,即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得到的率,当将北京的数据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数据进行比较时,则用世标率。
当某地区特定人群中某癌种的粗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逐年升高,但经过年龄标化后的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则说明实际发病率的上升主要为人口老龄化所致,而其实际致癌因素的作用再逐年减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