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北京国子监

已有 2283 次阅读 2024-1-17 22:56 |个人分类:风光过眼|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古代教育体系由民间办学的书院、地方官学通常称为府学和朝廷官学就是最高学府构成,最高学府称为太学、国子学或国子监。北京有最高学府可以追溯到辽,在内蒙古有上京国子学,在北京有南京太学,是五京中唯一的太学。1151(天德三年),金在现在的北京建中都,设国子学。1271(至元八年),元在大都就是现在北京设国子学。1287(至元二十四年)开始修建国子监。元代时国子学是最高学府,而国子监是最高教育行政部门。1356(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在现在的南京,1365(至正二十五年),在集庆路学原址建应天府学,建明朝后改为国子学。1376(洪武八年)在凤阳设立中都国子学,1387(洪武十五年)改称中都国子监,1389(洪武二十六年)革除中都国子监。1403(永乐元年),朱棣将设于元代国子学原址的北京府学改为北京国子监。1420(永乐十八年),北京国子监改为京师国子监,而原国子监改称“南京国子监”。清初沿袭明代有两处国子监。1650(顺治七年)南京国子监降为江宁府学,北京国子监成为唯一朝廷官学。1785(乾隆五十年),国子监扩建基本完成,具有现在的建筑。1905(光绪三十一年),教育体系改革,设置具有教育和行政功能的学部,废除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由三进院落组成,坐北朝南,东邻北京孔庙,有“左庙右学”之制。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孔子行教像等。

 

 北京国子监01.jpg

1集贤门,国子监的大门,旧时是皇帝等高官进出国子监的专用通道,平时很少开启。

北京国子监02.jpg 

太学门,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大门,位于集贤门以北,面阔三间,坚额书“太学”。太学是自汉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府。

 北京国子监03.jpg

太学门

 北京国子监04.jpg

太学门

 北京国子监05.jpg

琉璃牌坊位于太学门内,三间四柱七楼,覆黄色琉璃瓦,表示皇家向学重教。乾隆御笔正面额书“圜桥教泽”,背面额书“学海节观”。

 北京国子监06.jpg

 

国子监的核心为辟雍。辟雍语出周代。《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辟雍为水上离宫。辟雍与水相关,西汉中期的《大戴礼记·明堂第六十七》“明堂者,所以明诸侯尊卑。外水曰辟雍,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东汉时辟雍开始指天子的学校。《白虎通义》卷四专门有《辟雍》篇,“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壁也,像璧圆又以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也;雍之为言壅也,壅天下之残贼。故谓之辟雍也。《王制》曰:‘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外圆者,欲使观之均平也。又欲言外圆内方。明德当圆、行当方也。不言圆辟何?又圆于辟何?以知其圆也,以其言辟也。何以知有外也?又《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荇。’《诗训》曰:‘水圆如璧。’诸侯曰泮宫者,半于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璜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馀壅之,言垣,宫名之别尊卑也。明不得化四方也。不曰泮雍何?嫌但半天子制度也。《诗》云:‘穆穆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简言之,辟雍是天子设立的最高学府。其中提到《王制》应该是《小戴礼记·王制》,但今本并似没有“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读书少,不知何故。

 

国子监的辟雍建于1784(乾隆四十九年)。从康熙开始,皇帝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国子监辟雍按照周代“辟雍泮水”建造,方形房屋,四周以回廊和水池环绕。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御笔“辟雍”。辟雍四面开门,与圆形水池上东南西北各建一座石桥相通。辟雍内,正面皇帝宝座和屏风等,正北上方悬挂乾隆御笔“雅涵於乐”匾额。辟雍北面有孔子像。

 

 北京国子监07.jpg

 北京国子监11.jpg

 北京国子监08.jpg

 北京国子监12.jpg

 北京国子监13.jpg

 北京国子监09.jpg

孔子行教像

 北京国子监10.jpg

 

看展览有些很有意思的片段。国子监的教员(博士、助教、学正)都是从七品或八品的小官。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实只是以师为吏,以吏为师。官虽然不大,官威还是有的。学生提问要跪着。顺治的《晓喻生员卧碑文》,“不许生员上书陈言,……,不许妄行刊印,违者听提调官治罪。”所以要“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北京国子监14.jpg

 北京国子监15.jpg

北京国子监16.jpg 

 北京国子监17.jpg

 北京国子监18.jpg

还有些其它建筑等照片。

 

 北京国子监19.jpg

 北京国子监20.jpg

 北京国子监21.jpg

 北京国子监22.jpg

 北京国子监23.jpg

 

 

北京明十三陵之定陵

 

北京明十三陵之长陵

 

北京明十三陵之康陵

 

北京明十三陵之神道

 

北京某宾馆“天井”

 

北京孔庙

 

北京紫竹院公园掠影

 

北京某宾馆一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418385.html

上一篇:还巢
下一篇:听《欧洲史》
收藏 IP: 114.93.185.*| 热度|

5 杨卫东 许培扬 王从彦 郭战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