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在家过次教师节。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反推一下,就是1985年第一次有教师节。1984年入职教师,后来读硕士博士都在职仍是教师,因此已经过了三十六个教师节。
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次过教师节学校发的东西,一把可以折叠的靠背椅。教龄长的教师发两把,青椒一把。教龄长短的分界是20年还是30年,记不准了。后来结婚,家里又买两把折叠椅,不完全一样,似乎比学校发的要略好。不管怎样,凑成三把,“三生万物”。
当年发的东西现在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学校三等论文 (主要是内部刊物或国内会议交流论文)奖品是一个相册,零售10元左右。不是每篇一个,而是不论多少篇都是一个相册,看来那个时候学校对三等论文就不数篇数了,得风气之先。辽宁省科协青年优秀论文(已经发表的论文由市学会推荐到省学会,再评审)二等奖奖品是套不锈钢餐具,零售70元左右。几年后,我做博士后时得了上海市力学学会青年力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奖金是笔现金,我当时有些莫名惊诧。因为会议的论文通常只是投稿论文的雏形甚至部分,通常比发表的论文差。或许因为过于惊诧,现在忘记多少钱了,可能是200元,500元,800元或1000元。应该有记录,但懒得去查了。
继续说刚入职时发的东西。领到一套西装,深蓝色,也挺厚,说是“校服”,学校教师的统一服装,相当于工作服。西装一向很少,当时有套上海培罗蒙的西装,颜色比较浅,也比较薄。这两套西装真是有互补性,虽然都很少穿。
那也是当年时尚,许多学校都发衣服。以至于后来有关部门出手制止,甚至要追回。有顺口溜吐槽
工人? ? ?
农民分了田
教师光腚坐花轿
发套衣服往回要
不知道当年没有网络时这种负能量如何转播。
许多人对过去都有很浪漫的记忆。我完全没有。这种厚今薄古,其实是我这代人幼年所受教育的底色。所谓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所谓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甚至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