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于澄宇
1.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苯磺隆甲酯或者酰嘧磺隆(剂型75%干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或可湿性粉剂)系列油菜化学杀雄剂。每一亲本需要预试验,评价药剂敏感性、苗情大小与剂量的关系,选用春发快,薹茎花蕾多、花期集中的品种为宜。
2.油菜种植土地情况要求:
制种区隔离条件同一般油菜杂交种,要求1000米内没有其它油菜品种或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蓝类蔬菜。要求(1)土地肥力均匀,地势比较平坦,保证亲本大小均匀,整齐度好;(2)最好连片种植,分期、分区播种,便于集中配兑连片喷药(3)最好选择北方春旱地带,其气候苗情因素最适宜化学杀雄应用,由于越冬后油菜长势比较固定、春发快,抽薹开花集中;或者降雨间歇期长,叶片表面干燥常有灰尘很容易附着药液(喷药量和吸收量比较准确)。
3.环境要求:
根据应用当地气候条件差异调整苯磺隆甲酯使用剂量,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冬油菜区。如在春播油菜区如甘肃、青海采用,因为花期光照充足,油菜代谢旺盛,花期较长,故应加大药物剂量到150%-200%。必要时在多增加一次喷药。
4.苗情:
制种父母本按1:2、1:3、或2:4等比例分行播种,如果父母本存在花期不遇,有必要分期播种。越冬后要大小均匀,整齐度好,要冬季防冻害、初春防治茎象甲,避免冻害、病虫害导致油菜抽薹发育进度不一致。理想的母本苗情为现蕾期株高约750px,薹茎叶片密集薄大、包裹花序、开花迅速、花多集中。
(二)化学杀雄两系制种
1.特点:
用两个亲本直接配制杂交种。不同母本对杀雄剂具有一定的基因型效应,主要影响因素为:母本花期长短、药物吸收转运、母本代谢解毒能力、雌蕊花药药害差异比值。因此对于花期较长、叶色较深、蜡粉较多的个别亲本需要药物剂量较大,或者多次喷药。或者人工辅助摘除后发的下部分枝和二次分枝可育花。
2.配药方法:
由于苯磺隆甲酯是超高效杀雄剂,必须保证每批浓度均匀,需要用二次稀释法配制。
配制储备母液:
以配制0.3g/L的1000X母液储备液为例。第一次称量75%苯磺隆甲酯颗粒剂0.3 g,溶解加水至1L,搅拌混匀。避光常温可以保存3-6个月(最好用灭菌蒸馏水配制。如用自来水配制,存放期控制在3个月之内)。再用50ml小瓶分装。
配制工作液:
临用前,稀释1000倍,即每15ml的1000X母液储备液需要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再加入1-3匙洗衣粉(约1克-5克,叶面光滑、蜡粉多、没有尘土的油菜需要多加)、或约10ml洗洁精,或者适量的助渗剂(例如青岛海纳的浸透有机硅)效果更好(吸收率高,所以需要减少药量),搅拌均匀后液面有丰富泡沫即可。按母本密度4000-5000株/亩计,每株受药量5-10 ml,15L工作液可喷约0.5亩地以上。
为增强效果,可添加增效剂赤霉素、尿素、和(或)乙烯利。赤霉素(预先用少量酒精溶解)终浓度0.2%-0.5%左右,尿素终浓度0.5-1.5%左右、市售40%乙烯利的终浓度0.1-0.3%(V/V)左右。
3.喷施操作及要领:
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容量常为15L)。喷雾器在花序、上部叶片部位上下左右移动扫射,每株停留勿超过2秒钟,保持匀速前进。如果风速较大,超过2级,在下风头以及靠近父本一侧,另外1-2人手持薄板与喷药人同步移动,阻挡药液漂移到父本上(或者采用两侧带有护板的喷头)。喷药后叶片呈现较均匀药水斑点,凹陷处局部有残液即可。
为避免最后喷药不匀,在喷雾器剩余溶液很少时应关掉喷头,补充配好的溶液。不能局部用药过多,单株一旦产生药害,会导致结实下降,花期延长,后期育性恢复,而影响纯度。
4.喷药时期:
总体要求:“二喷三查”。即喷施最好两次以上,喷药后最迟于5、10、15日各复查一次。
4.1 第一次喷施: 适宜时期为母本现蕾-抽薹期,用于总体控制育性。最佳时期最大花蕾不超过3mm,但不能过早,比母本正常初花期不要早过15日,否则影响植株整体发育,结实率下降。如有大小苗,发育进度不一致,最好事先拔除发育过快的大苗或者打尖控制花期。
杀雄剂工作液浓度为0.25-0.5 mg/L (即0.25-0.5ppm),如果母本长势很弱,株高30 cm以下,每株停留时间小于1秒,受药量3ml左右;株高30-1250px左右,每株停留时间小于2秒,每株受药量5-7ml左右;如果母本长势很强,需要加大喷药量或喷药时间到1.5-2倍。(也可以固定药液量而只调整浓度,低矮弱苗减少至0.25 mg/L,中等苗0.35mg/L, 1500px以上叶片厚大包裹苔茎的壮苗0.5 mg/L)
喷药时最好选择无风天气,只要喷药后4-6小时内无雨,即可保证药效。如果喷药后2-3小时内有明显降雨淋洗叶面,可待天晴后,以2/3剂量补喷一次。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天,可在降雨间歇期喷药,只要喷药后有半日以上的无雨天气就能保证药效,可以在溶液中增大洗衣粉的浓度,使喷药后油菜整个叶片完全淋湿,呈现全株油光水洗样。
4.2 首次喷药4-5日后检查喷药效果:
首次喷药后4-5日复查,最理想的情况是,薹茎上部叶片凹陷部位受药量较多处有轻度黄化褪色斑痕(3-5日后可恢复),幼分枝、幼叶片边缘稍有紫色,但是没有明显的幼嫩分枝卷曲、花蕾枯萎。
如果出现明显的幼嫩分枝卷曲、花序不再伸长、花蕾萼片枯萎、花蕾脱落。此为过度药害,但如果药害单株比例不超过20%,不会严重影响制种。在第二次喷药时,须注意对这些植株减少喷药量。如果药害植株较多,需要喷施芸苔素内酯或萘二甲酸酐,加以尿素二胺水肥增强长势可以部分解毒。
如果上部幼嫩叶片没有轻度褪色现象,表明受药不足,需要打薹或者摘花可保留花蕾长度小于2.5mm的花序,马上单独补喷一次杀雄剂。
4.3 首次喷药7-9日后检查:
已经可见不育特征,杀雄剂诱导的不育株花蕾瘦而细长。剥开较大的花蕾(5mm以上)可见雄蕊的花丝较短,花药尖端细小空瘪,无黄色膨大部分。
如果此时还有单株花蕾饱满,花药肥大,表明喷药不足,花药可育。需要及时拔除或摘薹,去掉3mm以上花蕾,然后对单株补喷一次。
4.4 在首次喷药10-15日后检查:
所开花朵是否为全不育。特征是:新鲜花朵的外形总体略微缩小,花色正常或略浅,花瓣比较平展,类似细胞核不育,花药褐色干枯无花粉,低于花瓣平面。
如有可育株、半不育株、予以拔除或割薹,可保留最大花蕾小于3mm的花序,但需要马上进行第二次喷药。
4.5 第二次喷施
在首次喷药10-15日后进行,目的是为了控制盛花期育性。此时植株显著长大,承受能力和代谢解毒能力增强,喷药剂量应该成倍增大,浓度可以为0.5-0.7 mg/L,每株受药量5-10 ml左右。
如果个别亲本花期太长(25天以上),可以加喷乙烯利溶液,或者在盛花期喷施第三次杀雄剂,剂量再加大(如喷液量不变,工作液浓度调整为0.5-0.7 mg/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