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无法成为“大诗人”的原因
当前世界上一群“诗人”推动着一场“World Poetry Movement ”(WPM),号称让诗歌渗入包括环保、人权等等各个领域。他们的目的是希望把诗歌从卿卿我我等情感游戏,游山玩水等活动描述或人为啥活着等人文哲思等“小情小景小胸怀”的“小”扯“大”。让写诗的人成为“顶天立地”或“叱咤风云”的“大诗人”!
我一直强调写出“好诗”靠的是“素养”,涉及方方面面的素养,不是只要洞悉诗歌的“文学”所能做到的。
成为“大诗人”更需要这些“素养”,比如居高临下般的人文精神,磅礴的艺术美学高度,丰富的历史文化,广博的学识等等。
而这些素养对于我来说就同价值连城的宝贝,根本求不来,最多也只有些廉价的金银珠宝而已。
俗语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啥也没有,如何能烹饪得出美味佳肴?
而这些素养的形成需要日精月华,需要“大方”之地,需要惬意的人文环境!
所以我成不了“大诗人”,那片土地也长不出。
这也是我见那个组织除了中国作协头头之外,基本没有中国人影子的现象的一种解读。
为了这个疑虑,我去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中国作家网”核查了“活着”和“已故”的中国作家的记录,也试着理解“鲁迅文学院”的办学目的(很短的培训班而已)...
经过类似的考察,我觉得我的看法“八九不离十”的基本合理性。
作家有不同的舞台,我失联的朋友作家有一些是“廊坊市”为舞台,有些是“河北省”做舞台,目前没有以“中国”做舞台的朋友,这也是我无法登台的原因。其实,我并无强烈的意愿去登这个台,市舞台的是乡情成分更多的朋友,省级的这种情感会变得不那么浓烈,到了省级基本就有了更多“名利场”的意思,而到了中国级别的,会越发惨烈,常见一地鸡毛的场子。
我目前正试图登上世界的舞台。可自觉缺乏前面说的诸多“素养”。真是!你可以说是“蛤蟆想吃天鹅”,我也可以说是“试试看就好”...
不争论,怕伤和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8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