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来了,雨季来了。
今年南方有点怪,春天大旱,现在呢,又雨水偏多,所以抗洪救灾,就成了目前很多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首先期冀天佑中华,让灾区的人们,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看了新闻《南方频遭暴雨挑战催生城市治水理念》一文,感觉文中的一些实例和观点,的确值得我们政府官员和城市规划者深思。原文摘要如下:
21日在无锡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此次涝灾暴露出城市水泥“硬壳”下排涝系统的“软肋”,让城市治水能力潜在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以前提到城市洪水,多半是外洪、江河泛滥、山洪暴发,采取城市外围的河道沟渠建设和堤坝的加固应对。城市内涝,曾经一度不被重视。”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说。
这种不重视和滞后带来的后果日益令人担忧。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发生两次水漫全城的现象,1.3万辆汽车遭遇“没顶”之灾,更引发超亿元的巨额赔偿争议。
防涝成了每年夏季城市应急的“必修课”。如何治水,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安全的新命题。
印度计划委员会前委员基里特·帕里克认为,城市内涝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地下排水系统跟不上实际需求;城市道路“硬化”,水泥路影响排水效果;城市中的草地、森林面积有限,难以承担起城市排水的功能。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城市的排水系统非常“脆弱”,经不起突发性、局部的强降雨考验,从而发生比较严重的灾情。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判断一个城市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就是看大雨后上街走路是否会弄湿鞋子和裤子(原文大意如此)。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的话,新加坡当然属于发达国家之列。作为一个处于热带雨林带且年降水量超过2300毫米的城市,这里好像没有发生过大路被雨水冲毁的事例。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新加坡的绝大多数公路的一侧,必是一条很大的排水沟,而我们的城市两旁,几乎全是商店。
二:新加坡绝大多数的房前屋后的排水渠,也都修的很好,这些水渠和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统相连,保证了雨水能及时排出。
三:新加坡是个小岛,水容易流进海里面去。
四:水利和公路设施都修的非常结实,不怕水泡。
附几张排水沟的图 (拍于校园内,外面公路边的排水渠更宽更深)
校园的小路旁边的小排水沟
这些小排水沟会汇聚成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排水沟
这就是稍微大点的排水沟
这就是比较大的排水渠了,有3-4米宽,3米多深
排水沟的下部修的比较窄,是为了保证水流比较少的时候也能有很快的流速,免得泥沙沉淀下来
校园里面的排水沟和外面的大的排水沟相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