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书读得太少了

已有 4178 次阅读 2016-8-4 17:55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读书生活

   假期算是意外收获了十天读书时间。一个人在家,除了值了几天班之外,均是自由支配时间,基本上均用来读点书。

   书单主要有《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员快乐指数》(徐建华,2014),《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芭比著 邱泽奇译,2005),《20世纪思想史》([英]彼得.沃森,2006),《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编,2004),《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1840-2000)》(陈源蒸等编 2004),《图书馆权利研究》(程焕文,2011),《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范并思,2004),《黄纯元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集》(黄纯元,2001)。

  除了第一本是新买的之外,好几本书在我手上超过10年。《社会研究方法》、《20世纪思想史》这两本书是2006年我第一次拜见Keven先生时,在上海图书馆馆内的书店专门买来赠送给我的。十年来,我时不时有翻阅,书翻得比较旧了,于今还有仍有许多内容没认真读或者读不下去,也许未来若干年,我将继续读它。每次读都多少会有些新的收获,而且心存感激,感念Keven先生对我的指引。那年,我正在上研究生,Keven先生告诉我研究生阶段,最为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那两本书很具代表性,很有帮助。我的天资平平,不然,兴许会大有长进。读黄纯元论文集重点是为了了解芝加哥学派,读《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原本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芝加哥学派,翻阅之后,对该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作者的学术批评能力敬服不已。

   当下读书,会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会多少做点读书笔记,有些内容会不由自主地与作者“商榷”,发现错误或存疑处会勾划出来,甚至会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读书的过程,会发现自己的种种盲区,读的越多越深,盲区越大。有些内容真正要读懂,需要基础,需要毅力,甚至囿于智商与阅历可能永远也懂不了。

   我大约是从2000年开始“收藏”图书情报领域图书(主要是为稻梁谋),这些年下来逾千册。其实很多书没认真读,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往往翻阅过,有一个或深或浅的印象,读到具体的知识点有时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哪哪见过,哪本书讲的更好或者可能会更好,然后就去把其它书“请”出来(有的可能冷落了好些年)。 近些年发现,还得跳出图书情报圈子,拓宽视域,收藏范围有所扩大。每次购书时,往往有几分纠结,一方面存放是个问题(家里早就放不下了,办公室放了不少),另一方面许多书可以看数字化版(几乎随时可获取)。个人的情况,喜爱印刷型图书更多一些。  

   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前,自己需要用书的地方很多。比如自己做研究写论文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理论水平尽可能地高一些,资料占有尽可能地多一些。对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更好地继承与发展,甚至希望能够有所突破。近年,自己也出版过几本书,对书出版之后的反响亦有所关注,发现自身有诸多不足,道行太浅。我希望自己的书有更多的读者,且希望读者读了之后是收获的愉悦的,对得起所消耗的种种资源。

   书读得太少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待提升。读书好,读好书,常读常新,常新常读。有机会多读一点,少一点遗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94535.html

上一篇:新书速递:图书馆学散论——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117期 20160805)
收藏 IP: 180.105.135.*| 热度|

6 武夷山 孙颉 史晓雷 韩玉芬 姚伟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