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著作等身 精选

已有 5685 次阅读 2015-12-27 17:51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随笔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形容著作十分丰富。据说出自《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意思是宋朝时期,从小有神童之称的贾黄中(945—1001)15岁高中进士,他父亲(黄玭)对他要求很严,规定每天要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办法是将要读的文章篇幅展开,用它来量黄中的身高。身高多少就得读完多长的文章。黄中的记忆力相当惊人,居然读完就可背诵。
    造纸术的发明,尤其是植物纤维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利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同时,宋朝的书籍刊印水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宋代雕版印刷盛行,从而刻本取代抄本成为图书流传的主要形式,线装书以宋刻为最佳,也最古老。其书多出自名匠之手,肥细有度,宋版刊刻的书也是后世书籍的典范。北宋刊本的特点是:单边,白口,大字,行款,墨色浓厚,疏朗悦目。版心口刻字数,中刻书名,下刻刊工姓名。字体接近手写。毕昇于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结后,成为活字。排版后,敷上和有纸灰的松脂蜡,加热后压平,使字面平整固定,然后印刷。泥活字可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为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贾黄中读的“等身书”,估计就是北宋雕版印刷刊刻的书,它生活的年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还未出生。宋代(960-1279)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据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0),估计宋代课本当有数万部,传至今日,国内外所存不过一千部左右,内台湾约存二百部,又多为残书或复本。贾黄中那时的“等身书”,这个阅读量是多大?以今天的眼光看,“字数”比较有限,但是这个“量”确实惊人。我家小孩也5岁了,“等身书”大约应110厘米长,倘若用绘本书比划一下,每天读的书估计远远PK不过人家。
   数年前看过一段视频,李敖的一次演讲,提及“著作等身”一词,他是将自己的著作题名一条条打印出来,记得当时还实际比划了一下,效果不错,形象生动,“笑果”也挺好,现场笑翻了,印象也深。据说,《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册,凡3000万字。李敖身高172厘米,说其“著作等身”大概算得上是名副其实。如果要“抬杠”,换成光盘版,尤其是DVD版,估计一张光盘就绰绰有余了,那样一来,充其量为著作等“指甲盖”了。
   友人曾调侃将“著作等身”一词用在我身上。我当时就觉得好笑。其时我写的东西,凡是有我名字的撂一堆,估计不及膝盖。缩缩水,瘦瘦身,再撂一堆,实际属于我的东西,估计不及脚趾盖。我1995年上大学,上的就是计算机专业,很自然会进一步“存储介质”联系起来,这些年的存储技术,变化太快了。如果打算“心想事成”的话,借助“技术实现”很简单。以李敖先生著作题名一条条打印出来那种方式,假如李敖用的字号为“小五”,咱可以用的字号为“初号”,如果还没有如愿,再用A3纸张将A4纸张“扩印”一下……方法多的是。
   再想想,老子李耳《道德经》五千言传世,历朝历代“老学”相关图书,还真是道不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此这般,“著作等身”闲话半天,实在是闲得慌。

图谋注:开篇部分文字照搬了网络搜索结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46239.html

上一篇:圕人堂2015年大事记
下一篇:圕人堂:图书馆进步的力量——圕人堂QQ群2016年新年献词
收藏 IP: 117.92.160.*| 热度|

13 姬扬 曾荣昌 武夷山 孙颉 黄永义 鲍海飞 谢平 李燕祥 刘钢 zjzhaokeqin biofans shenlu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