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难忘的2013年电费

已有 4055 次阅读 2014-1-10 09:14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 电费

   我们家3口人,我是三把手,担任家里的内务总管兼CFO。2013年电费太令我难忘了。
   2013年,“该时间段内总用电量为:7957千瓦· 时, 其中峰时用电量为:3736千瓦· 时, 谷时用电量为:4221千瓦· 时, 峰谷用电量比例为 :46.95% : 53.05% 。 总电费支出4647.00 元,由于您开通了峰谷分时电价,与不执行分时电价相比, 您少支出电费-443.32元。”2013年2月交的电费为2013年1月及2012年12月的电费,余类推。6次电费分别为:1824元,1457元,355元,329元,400元,282元。前4月用电花费占全年电费的70.6%!
  这些年“穷”得紧,属于非典型性房奴。跟风参与了所在单位的筹资盖房,单单是2013年交了好几次现金,已交清房款的60%。本来说是2014年1月交清全部房款,可能因公积金贷款至今未能办等,暂缓交款。每次筹资,真是“愁”资。对于经济来源只有工资收入的家庭,压力真不小。所幸的有亲友们的帮助。家庭的支出,单单是小孩的奶粉钱,对我们家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电费支出大概算得上第二笔“巨款”了。
   2013年4月,进户门上被贴了纸条,说是欠电费1457元。我心想有没有搞错,我2月份刚交了1800多元,代扣的银行卡账户上应该还有不少钱。随后了解了,原来是银行卡的钱不够交电费。电费多不奇怪,但真未想到有那么多!我一个月的工资基本全交电费了。
   电费多的原因是,那段时间,我妻子基本不在家(忙做实验去了),我母亲帮我带小孩。我母亲怕冷,很少出门。燃气炉烧暖气,消耗大,浪费狠,曾用过一个冬天。取暖方式是空调加油汀。家里好几个空调开着,我和小孩那个房间的油汀基本是整天开着,有时还同时开空调。母亲曾心疼,嫌浪费,由于我对电费不甚了解,特别是阶梯电价毫不知情。我自以为北方取暖花钱是正常的,还以此说服母亲。油汀真是电老虎,加上那阵,小孩尿布、衣服、尿湿的被子之类,母亲又勤快,几乎整天都有衣物在油汀上烘干。那段时间(冬天),日均用电每天60多度!老早就“爆表”了,很早就进入三档电价,每度电合到0.8元以上,浑然不知。
   被贴条之后,开始关注江苏省电力公司网站的查询功能。2013年不知上了多少回查询网站。平时的用电也很注意,比如夏季用电,不敢轻易开空调了。此后每月用电虽然用的都是“高价电”,但在200元以内。

 

相关资料
1 江苏阶梯电价是如何计算?多少度一个阶梯?电价多少?.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57NIo9qE5550zS8Z2ptoG6brfgT5AmYniI-Q8LbYL9MbUPa90Tf34xfopC0sOkuKaxI7bHuCSy1v1U5hbjgheK
“江苏省阶梯电价的一档电量是230度,电度单价为0.5283元/度;二档是231-400度,即170度,电度单价在一档单价上加0.05元/度,即0.5783元/度;三档是401度用以上,电度单价在一档单价上加0.3元/度。  如果你使用的是峰谷分时电价,在执行阶梯电价后,各档电量指标一样,在计算时实行“先峰谷后阶梯”的计算方法,即在不超过一档电量时,仍按现行峰谷电度单价计费并峰、谷电分开计算,(江苏峰电单价是0.5583元/度,谷电是0.3583元/度)。当超过一档电量时,除按峰谷计费外,超过部分的电量每度也加价0.05元或0.3元。”“年各档电量指标就是月电量乘12即可。”

2 江苏省电力公司常见问答.http://95598.js.sgcc.com.cn/95598/webapp/syit/pubwz/common/ladder/cjwd.jsp

“2012年双月抄表的客户按8月份抄见电量的50%执行阶梯电价,今年12月份抄表时进行年度清算,因此电量基数按7、8、9、10、11月共计5个月的计算,即第一档1150度以下,第二档1151-2000度,第三档2000度以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57626.html

上一篇:中奖了,秀秀奖,发感言
下一篇:斯文扫地
收藏 IP: 221.178.1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