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李明华先生通过微信分享《来新夏书信集》新书首发信息,浏览之后,我立即买一本。我算与来先生有缘,甚至算与来先生的夫人焦静宜女史有缘,与该书编者王振良先生有缘。2014年12月16日,我曾收到来新夏先生夫人焦静宜惠寄来新夏先生纪念文集——《忆弢盫》上下辑,并附有感谢信。我的两篇博文《归去来兮,道气长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81042.html)与《图书馆学家来新夏先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81743.html)亦被收录其中。
我购买《来新夏书信集》,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年我也花了比较多时间阅读与整理张厚生先生学术通信,且希望做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来新夏书信集》一定会给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粗略阅读《来新夏书信集》,受益匪浅。首先,由衷为焦静宜女史、王振良先生点赞。二位为纪念与传承来新夏先生所作的工作,尽心尽力,硕果累累,难能可贵!书的装帧设计、体例、内容,我很喜欢,端庄、严谨、温婉。494通书信,来自116位师友(或单位),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或繁或简总相宜。书信范围集中在来先生57岁至91岁(最早1980年4月,最晚2014年2月。来先生2014年3月31日下午仙世。),跨度为34年,较好地呈现了来先生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来先生的晚年,可以说是赶上了好光景,“淑世”与“润身”,洋溢字里行间。
《来新夏书信集》书中致韩小惠有61通,韩小惠为1954年生人,《光明日报》高级编辑,作家。书信时间跨度为1994-2005年,共44页篇幅。1997年1月15日,来新夏给韩小惠回过一封长信(收到对方的“有史以来的一封长信”),言辞恳切,情真意切,润物无声。摘录几句:“你想社会没有尔虞我诈,人际间无猜忌倾轧,工作上一帆风顺,家庭和美理解,子女自强不息,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但都是空想的。如果都是这样,世界也就到了顶峰,也就是濒临‘圆寂’,凤凰也就要‘涅槃’了。解决办法是让自己‘俗’点,适应点现状;二视一切如草芥,我行我素,任他人如何,走自己想走的路。”(P192)说事拉理,入情入理,言简意赅。
《来新夏书信集》,“谨以此书纪念来新夏先生百年诞辰(1923-2023)”,很好!来先生“淑世润身”的理想与追求,因为有了焦静宜女史、王振良先生等诸多学者先进的努力,可谓“功不唐捐”,善哉!
延伸阅读:
(1) 浙江古籍出版社.新书|《来新夏书信集》首发:谨以此书纪念来新夏先生百年诞辰(文末有彩蛋).https://mp.weixin.qq.com/s/24yPGUZAG0y_khSIDJPzzA.
这是当代著名学者来新夏晚年近五百通信札的一次珍贵集合。其中既有关于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的学术探讨,也有关于著述策划、编校与出版的深度交流;既有与报刊编辑的文稿沟通,也有与民间读书人的往来书谊。
这是先生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的点滴记录,字里行间,也是其“淑世”情怀与“润身”本色的真实流露。
著 者 简 介
来新夏(1923—2014),字弢盦,浙江萧山人,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研究,被誉为“纵横三学”。1942年考入辅仁大学,师从陈垣、余嘉锡、启功诸先生研习史学。1949年被选送至华北大学第二部,成为范文澜先生研究生,主攻中国近代史。1951年奉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由助教循阶晋升为教授。曾创办南开大学图书馆系,历任校图书馆馆长、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面世学术专著30余种及古籍整理多种,晚年仍笔耕不辍,出版有文史随笔《冷眼热心》等30余种。
编 者 简 介
王振良(1972—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天津市问津书院理事长。著有《稗谈书影录》等10余种,主编有《问津文库》100种、《天津文献集成》50册。
图书信息:来新夏著;王振良编.来新夏书信集._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3.5.
编 者:王振良
丛 书:蠹鱼文丛·书信
出版发行:浙江古籍出版社
开 本:710mm×1000mm 1/16
印 张:23
书 号:ISBN 978-7-5540-2480-5
版 次:2023年5月第1版
定 价:128.00元
(2)图谋.为来新夏先生纪念文集叫好!.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51789.html
青年学者王振良先生是来先生的忘年交,为筹措来先生身后诸事不遗余力,该文集系其业余收集、整理并编印成书,有关来先生的各种资料当前仍在进一步征集,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增订,纪念来先生逝世周年。收到来新夏先生纪念文集,我非常高兴!纪念宜趁早,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