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说明:“中国图书馆的历史,实质上是图书馆人的历史。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还是图书馆实践研究,都不能忽视对人的研究,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尤其是不能忽视曾有所创造的人们的作用,忽视人的作用,实质上也就是抹杀了图书馆学术和图书馆事业。”(罗钧主编.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发展编年史._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2.)本文将张厚生先生研究文献稍作整理,供参考。
[1] 王启云.张厚生先生与钱亚新先生的学术交往[J].新世纪图书馆,2022,(02):75-80.
摘要: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张厚生与钱亚新两位图书馆学家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论文从相遇相识、学术通信、科研合作、日常交往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与钱亚新的学术交往,较好呈现了学术前辈提携培养后辈与学术后辈尊重学术前辈的学术承传和敬老的传统。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王启云.张厚生与目录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6):123-129.
摘要:对张厚生先生与目录学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既是目录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又是对目录学优秀传统的重要传承。文章从学目录学、用目录学、目录学学术贡献、张厚生与"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先生与目录学的情缘。回顾与思考是学科不断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继承和发扬目录学致用之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读书治学的需要。
(图谋注:《张厚生与目录学》在江苏省第八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中荣获论文类二等奖(江苏省图书馆学会,2022.6)。)
[3] 王启云.张厚生先生与图情教育三十年[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05):144-147+126.
摘要:以张厚生先生从事图情教育三十年为线索,从读书、教书、科研成果三方面加以总结和思考,从侧面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评价。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的变化,就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4] 王启云.张厚生先生事迹与学术贡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04):107-109.
摘要:介绍张厚生先生简历及其留下的研究资料和主要学术贡献,以此缅怀逝者。
[5] 王启云.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悼念张厚生老师[J].图书与情报,2008,(05):134,144.
摘要:2008年8月8日1时,我最最敬爱的张厚生老师在坚强乐观的与癌症抗争整整两年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66岁,追悼会于8月10日举行。张厚生教授1943年8月21日生于江苏泗阳,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76~1977年在南京图书馆辅导部工作…… (图谋注:《图书与情报》在张厚生先生逝世后,第一时间刊发笔者所写的纪念文字。)
[6] 顾建新主编;袁曦临,王启云副主编. 书海一生击楫忙 图书馆学家张厚生先生纪念文集[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09.
内容提要:本书为图书馆学家张厚生教授纪念文集,分为学海奋楫,书田耕耘,图苑园丁等篇,从中可看到张教授为图书馆事业奉献的精神。
[7] 王启云.笔耕口授勤劳一生,生前身后竹帛流芳——《钱亚新年谱》简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05):89-93.
摘要:钱亚新是有“中国图书馆学界的一代宗师”之誉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索引学家。《钱亚新年谱》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有三大方面贡献,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8] 王启云.钱亚新与湖南大学图书馆——纪念钱亚新先生逝世30周年[J].新世纪图书馆,2020,(08):80-86.
摘要:钱亚新是有“中国图书馆学界的一代宗师”之誉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索引学家。论文从钱亚新湖南大学图书馆任职起止时间的考证、任职及离职缘由、任职期间工作概况、任职的社会评价等方面,梳理了钱亚新和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密切关系,揭示了他对湖南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贡献,以期对钱亚新学术和事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9] 顾建新.张厚生先生与东南大学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116-118,122.
摘 要 : 张厚生老师毕生躬耕于图书馆事业,为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从队伍建设、图书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专业教学与学术科研等方面回顾张老师对东南大学图书馆的贡献,通过一系列关键事件来展示张老师敦厚朴实、关爱后学的一生。
[10] 亢琦.张厚生先生目录学思想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5): 8-10.
摘 要 : 文章回顾了张厚生先生目录学学术理念和研究成果。从研究生期间的目录学研究成果、专题目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上先生的目录学思想、历史的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先生在中国目录学事业上的贡献进行了论述。
延伸阅读:
程焕文.图书馆人与图书馆精神[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2):35-42.
该文由4部分内容组成:(1)“图书馆人物研究热”与“图书馆人外流热”的启示;(2)图书馆人才成团现象:“图书馆四代人”及其特征;(3)社会环境:图书馆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外在因素;(4)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人才成长发展的内在因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