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发展与图书馆未来的话题,常谈常新。近读初景利等《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2)),该文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目标和方向。”。我的第一反应是真的吗?“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目标和方向。”这样的观点,至少在我国仿佛是“昨天”说的,而且在今天,对于绝大多数国内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仍然应是今后较长时期的努力方向。当前,还有一种声音,元宇宙图书馆是图书馆的未来。同时,也有图书馆不要被元宇宙中的虚幻所迷惑,切不可“脱实向虚”的声音(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35990.html)。
图谋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是困惑不已的。理论与实践是几乎是“平行世界”。现实世界中的未来图书馆,有多少智慧或者说知识属于图书馆或图书馆人的?图书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应用场景,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或图书馆职业核心能力,至少是在我看来,是每况愈下的!
2017年我曾写过一篇博文“科技发展与图书馆未来之辩”(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73285.html)。这篇博文中我摘编了两篇文字:(1)F.W.兰开斯特,王兴,邹永利. 生存无从强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01):19-23.最后一段为“科技本身已经成为目的 , 并且使得图书馆员一天天疏远用户而不是让其与用户贴得更近。今天, 大多数任职于学术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环境中的专业人员看起来都认可这一潮流, 因此, 我担心情形将难以逆转。 我希望自己是错的。”;(2)高新陵,王正兴. 生命不会终止——图书馆存在下去的N个理由[J]. 图书馆杂志,2012,31(01):10-13,59.该文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由‘五要素’组织起来的机构,图书、馆员、读者、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缺一不可。图书馆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图书馆必须是社会组织实体。图书馆必须具有特定运行环境、设备和场所。图书馆的运行必须是知识载体和读者、馆员三者之间的互动。‘五要素”和‘三个基本条件’共同构成‘图书馆’的完整概念,是图书馆之所以称为“图书馆”的必要充分条件。图书馆不排斥数字文献,不排斥网络,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从逻辑学角度看,都不是‘图书馆’。对于图书馆来说,知识的载体形态发生了变化,知识的内容并不发生改变,图书馆收藏、保存、传播知识的职能并未发生变化。”“图书馆不死,图书馆的文明传承性,文化标志性,知识载体性,服务公益性,社会包容性、生存适应性是不消亡的,图书馆必然生命之树常青。”以我当时(乃至当前)的认知水平,我是比较赞同两篇文字观点的。
傅平先生文后的评论,提供了大量信息,有理有据。多少刷新了我的认知水平,甚至动摇了我自身的“刻板印象”。
2017年9月2日:
傅平先生的评论:
科技发展之快超乎人们想象。您引用的2011,2012的文章的观点到了今天恐怕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图书馆科技日新月异。云计算SOA结构的图书馆软件和发现平台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大大降低。目前中国还没有基于一个共享平台的图书馆联盟出现。所以很多东西无法体验。图书馆还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个体的馆藏仍然显得很重要。我不是说图书馆仅仅改名字。而是馆藏形式和实质以及技术处理交付使用的方法都在发生变化。我看到的共享馆藏的前景和潜力很大。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就拿我们馆来说今天正式切换到Primo new UI后台是基于云计算的ALMA管理平台。很多技术性的处理比如编目都是和联盟的39所大学共享而且是合作处理。我们联盟的39所大学已经是一个馆藏在一个平台供39所大学师生共享。物理资源通借。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学可能没啥,但对于联盟里的小的社区大学那意义非凡。因为他们可以节省很多人力在编目和其他技术处理上。2⃣师生可以共享使用39所大学包括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所有物理资源。如果将来全部走向数字化,那么还需要现在这样的图书馆吗?我讲的将来也许会很快,十年,二十年,现在的问题是啥?是数据库厂商,是作者的版权等等限制了数字化。这些问题一旦解决,社会富裕到一定程度,比如政府买下所有使用权和版权给民众开放使用,而且全在云上,全是数字化的,那么今天的图书馆还是这样的吗?
请见我另一篇博文美国西部39所大学图书馆联盟如何共享图书馆资源服务及后台管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16383-1068250.html
试一下我们的新发现平台界面 https://searchlib.cwu.edu/primo-explore/search?vid=CWU&sortby=rank
你看到第一个检索范围是CWU+summit libraries就是可以检索并直接借阅联盟39所任何一个馆的物理资源。你可能觉得这没啥对吧?问题是我们39所大学没有一个服务器,大家共享一个软件管理平台和发现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云的,是租用的。租用PROQUEST的。试想一下,如果数据库电子资源也可以共享的话。如果这样的平台不仅仅是软件平台可以租用,而物理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也可以租用的话,还需要现在的图书馆吗?图书馆性质就完全变了。阻碍的关键是产生知识的人和机构使用知识要付钱,付给那些整理出版知识的机构和个人。这就是美国等国家在大力推进的open access movement。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到知识共享了,民众不付钱就可以获取,为啥需要图书馆?道理很简单,你自己有Wi-Fi,为啥要去网吧?
图谋当时的回复:
谢谢分享!您分享的信息,我会进一步关注与学习。今年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20年,从2000年至今,个人有所关注,有所思考,感慨万千。美国图书馆是国内图书馆学习与效仿的对象,有一个时期,发展很快,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已在滑坡,诸多方面“力不从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内科技发展与图书情报研究的互动很热闹,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72960.html ,个人对此等热闹所呈现的”繁荣“有几分忧虑,倾向于:放眼未来,脚踏实地。或许是可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017年9月3日:
傅平先生的评论:
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https://dp.la)。这是对全球民众免费开放下载的。如果图书馆的书全数字化了放这里你还要传统的图书馆吗?现在放的都是各地图书馆数字化的东西,这些没有版权纠纷。到今天为止这么多件(16,907,609)供你共享。以前你要这些东西做研究得坐飞机出国到某个图书馆博物馆查询。DPLA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图书馆,不是单单把物理资源数字化,事实上它不做这个东西,是参加的成员自动贡献给DPLA,而贡献的方式是通过OAI-PMH协议被DBLA收获harvest。简单来讲,DPLA就和Primo类似它是一个OAIPMH serviceprovider,而各个成员本地的数据库是OAIPMH data provider,所以加入的成员越来越多,被收获共享东西会越来越多。加入的成员成为DPLA的一个Hub数字港口。DPLA是一个完全虚拟的图书馆。没有任何建筑和实体机构。访问一下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吧,它是对全球民众免费开放的,如果图书馆的书全数字化了放这里,你还需要图书馆吗?
图谋注:2022年6月26日访问,已经是45,501,685件(“Discover 45,501,685 images, texts, videos, and sounds from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图谋当时的回复:
谢谢分享!您分享的信息,我会进一步关注与学习。今年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20年,从2000年至今,个人有所关注,有所思考,感慨万千。美国是国内学习与效仿的对象,有一个时期,发展很快,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已在滑坡,诸多方面“力不从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内科技发展与图书情报研究的互动很热闹,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72960.html ,个人对此等热闹所呈现的”繁荣“有几分忧虑,倾向于:放眼未来,脚踏实地。或许是可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科技在发展,图书馆在变化。未来发展,一定不会是线性发展。今天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实际上是千差万别的。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好的”图书馆也许并不是那些与试图与科技赛跑或领跑的图书馆。对于较大比例的高校图书馆学生用户群体,其对图书馆的需求,仅限于提供一方理想的自修空间。好的未来图书馆在我的眼里宜是: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经济适用,因需而变,于己有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