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 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摘编

已有 3813 次阅读 2021-10-26 17:1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谋按:今年为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策划了系列活动,回顾、总结高校图工委发展历程,发布高校图工委历史文献汇编,研讨高校图工委的新使命、新任务。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为“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 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本文摘编《大学图书馆学报》及高校图工委网站(http://www.scal.edu.cn/)已发表(或发布)的内容供参考。


0 郝平.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北京大学陈建龙馆长采访郝平校长访谈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1):5-7.

郝平校长: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知识宝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殿堂。在北大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图书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代代北大人在这里驻足研读、激活思想、濡染文化。可以说,图书馆是北大人心中的一块圣地。当前,北大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图书馆应当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有力服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要,更好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和基石。图书馆首先应当建设“文献宝库”,打造信息资源的枢纽。大数据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信息和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是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当前,知识碎片化、多样化、海量化对图书馆提出了新挑战。同时,跨学科研究成为趋势,科研边界不断拓宽,师生们对文献资料深度和广度的需求更加迫切。图书馆要持续丰富文献资源的种类和结构,提供更加全面的、适配更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文献资源,方便师生及时把握科研前沿动态,为产生更多高水平成果和引领性思想打好基础。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一所大学只有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合作,才能不断获取发展的养分。

而图书馆正是大学增进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希望图书馆广泛

运用最新信息技术,通过“云端”积极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发挥好资源贡献、推动合作、增进友谊的重要作用,

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办学格局作出新的贡献。


1 图书馆是大学“四馆”的核心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教授采访校长李言荣院士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00248

李言荣校长:我一直认为学校图书馆工作很重要,尤其是一所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的“四个馆”,也就是一个好的图书馆、一个好的校史馆、一个好的体育馆和一个好的博物馆,这四馆是一流大学的“地标”,其中图书馆是核心。所以我觉得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责任很大、任务很重,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任可能是我到川大后除了校长以外担任的第一个校内职务了。刚才听党馆长这么一说,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还当了个“第一”。

    谈到大学的图书馆,我认为,近几十年来尤其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下,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借书还书、查阅资料的场所发展到了现在的学习讨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在不久的将来,大学图书馆还会加快从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从原来靠资源和数据的驱动向用户和场景的牵引转变,实现文献随手可得、服务无处不在、信息实时共享、资源支撑有力,到那个时候,川大图书馆就会拥有“三个值”:“学习环境的颜值、文献资源的价值、管理服务的品质”。

又见:李言荣.图书馆是大学"四馆"的核心——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教授采访校长李言荣院士访谈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2):5-9.


2 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培养“师者”的阶梯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贾铁飞教授采访校长袁雯教授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00336

袁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和奉贤的两个校区的校园环境优美,红砖的老式建筑透露出这所学校的厚重历史,梧桐道的林荫见证了无数师大学子的青春岁月,图书馆是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追忆青葱时代的最深刻印象。有人说图书馆应该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图书馆本身就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藏书楼在近代转型为图书馆,使图书馆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也使知识的传播由私有走向大众。近代上海独有的历史性造就了图书馆在上海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样本性,将古代藏书楼典籍和文化的庋藏功能与近现代图书馆公用和开放的特性有机融合,为图书馆在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3 让艺术之花在图书馆绽放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馆长丘俊杰采访学校党委书记蔡昌卓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20951

蔡昌卓书记:是的,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对图书馆一直怀有深厚感情,不管是在读本科、硕士、博士还是到美国当访问学者时,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沉浸在书香之中,让人感到特别的安宁。大量的阅读,使我在摄取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增长了才干;工作后,我曾经到过国外二百多个学校,每到一个学校都特意去参观图书馆,观赏他们的建筑,体验他们的氛围,浏览他们的书籍,感受他们的文化,沉浸于他们的历史中,汲取知识的养分,的确受益匪浅。


4 图书馆空间和“多语种+”资源都是大学的珍贵家底 ——上海外国语大学蔡迎春常务副馆长采访李岩松校长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21051

李校长:图书馆馆舍是学校最核心的建筑,代表着学校的知识、学问和学术氛围。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图书馆学习中心、文化中心、数字中心和学术中心建设,使图书资源、数字资源、空间资源建设能够更为有效地支撑师生需求,使图书馆成为大学提高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5 图书馆是文化自信推进器,书香校园的引领者——陕西科技大学王海刚馆长采访李志健校长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50324

李志健校长:我对图书馆有着很深的情结,在上大学期间图书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当年借书大厅一排排目录卡片柜,阅览室宽大的木质阅览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图书馆对我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是文化传承工作,要做文化自信的推进器。我会持续关注和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希望图书馆在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贡献图书馆力量。


6 图书馆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之魂 书香文化之本——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馆长詹衍玲采访学校党委书记曹俊明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50334

曹俊明书记:图书馆对每位大学学子来说都是学习的圣地、知识文化的殿堂,刚才交流的同学也这样提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读大学认识的图书馆到今天的大学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自己成长的经历,体会到图书馆确实对每个人的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我学习、做研究的殿堂,研究生能提前毕业,图书馆这个阵地功不可没。有机会赴法国留学,能够获得读博士的敲门砖也离不开图书馆。自己最真实的感觉和情感,就是觉得图书馆还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包括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要站在前人的肩上,就是要通过图书馆的知识传承,在汲取营养、创新知识、系统继承的基础上才有创新。进入新时代,我觉得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突显,是我们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就我个人对图书馆的体会,认为图书馆资源于人是一种“营养剂”,对每个人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所大学的事业发展,也离不开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所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

    每次来图书馆都有不同的感觉,都能看见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这次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的完成,留下了几点深刻的印象。一是条件更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很多技术手段都上来了;二是氛围更新,整个氛围有文化,是文化的高地、重要阵地,进来以后感觉图书馆是个想读书的地方,不读书都觉得自己都对不起这么一个好的环境,图书馆营造的氛围很重要,印象特别深,大学,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潜移默化地在发挥作用;三是精气神更新,图书馆尽心尽力地落实文化育人任务,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


7 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吕伟馆长采访孙小平校长访谈录. http://www.scal.edu.cn/zxdt/202110260105

孙小平校长:图书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石,是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校集中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图书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转型和学校的改革节奏合拍,变被动为主动,重新定位自身的历史性角色,通过人才、学科、体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与改革,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09564.html

上一篇:图谋的执念
下一篇:母亲的牵挂与图谋的忙碌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3 李宏翰 郑永军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